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喜梅 《陕西教育》2004,(10):33-33
《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歌.教学时从学生吟诵耳熟能详的《游子吟》开始;然后在配乐朗诵中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整体把握诗情;再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深入诗歌的字里行间,体味诗意;第四步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该诗歌中所流露的淡淡的忧伤;接下来,学生把以前积累的关于船的诗歌和这首诗歌联系起来,在比较中体会;最后在《烛光中的妈妈》的音乐中老师、学生各自朗读所创作的诗歌作结.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领会了这首诗歌的诗意、诗情、诗味,还掌握了一定的理解现代诗歌的技巧,更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人、事、情,积极地积累丰富的感情体验,并应用到语文中来.这堂关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应该是成功的.之所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想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诗歌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由于年龄及生活经验的制约,往往无法充分了解和感悟诗歌意境。这对诗歌教学质量有较大影响。要想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对诗歌教学进行全面创新,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使其主动鉴赏诗歌,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水平和诗歌意境感知力。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一首诗,要凭借诗情的激发,凭借诗意的追求,创造诗意,让学生也进入诗一般的意境。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歌中,以“我想变……”的句式,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鉴赏,指鉴别和欣赏诗歌的语言、写作、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意义,并对这一切做出恰当的评价。第一,鉴赏诗歌要了解诗歌,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品三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人:如鉴赏李煜的《虞美人》,首先要了解李煜其人。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后主,在位15年,登基之时,宋太祖已建立王朝,统一北方。宋太祖曾屡次召其北上,均辞不去。后宋南下攻金陵,李煜被俘,结束了南唐小国的帝王生活。此人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善词,又精通音律。世人语"作个才人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基石。感受诗歌的意境,不仅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又触摸到诗人的心灵。本文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题目是文章的旗帜,是文章的眼睛。人们常说,眼睛可以传神,题目也可以传神。在讲诗歌的时候,抓住诗的意境,作必要的解题,往往能给学生揭示诗歌的主要内容,又可以引导学生探出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有助于进入诗的意境,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讲解诗的内涵,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和感染。  相似文献   

7.
写诗讲意境,正象写小说讲人物形象一样。意境是诗歌的生命,是作者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形象思维的具体形式和结果。评论一首诗歌的高低优劣,总是着眼于它的意境,意境可以说是诗歌的基本审美范畴。诗歌的创作与评论既然都注重意境,那么在诗歌教学中,也同样不能忽视意境,如能作好意境的教学工作,诗歌教学的任务也就大致完成。本文试就诗歌的意境教学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8.
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对该问题作了深入探索,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怎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并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呢?  相似文献   

9.
诗歌的美是多方面的。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如何进入诗歌的意境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启发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了解诗人的人品,进入意境;组合诗歌的意象描绘图画,还原意境;合理比较相似题材的不同作品,凸显意境。希望读者借助诗歌具有音乐之美的语言、意象组成的图画,在精神上领悟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诗歌以其深沉的意境美、凝练的语言美,常常能够促使读者陶醉其中。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感悟诗歌,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诗歌表达技巧之一的表现手法,是高考常考点,也是体会诗歌精妙处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诗歌的乐趣,领悟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美。学生若想把这部分学好,就要了解常见表现手法的含义,且要抓住其本质特征,并结合具体而典型的诗词,细细品味其妙处,在领悟中加深对该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方能达此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一门艺术,以文字独特的魅力渲染美好的感受和独特的意境,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但无论是哪种感受都是一种独特的情怀。高中阶段,学生都进入了青春期,对感情处于懵懂的状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诗歌的鉴赏正是帮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走进感情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构成,要求有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三者相统一,形成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的过程,也就是进入艺术意境的过程。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这是由诗歌的特点决定的。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14.
《再别康桥》这首诗饱含青春时期对美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意象清新,意境秀美,形式整齐,结构严谨,音节和谐。教学中教师实施诵读法,诵读环节,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绪节奏;品读环节,要求学生找出意象,对意象进行描绘,进入意境,欣赏康桥秀美风光;情读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研读环节,让学生把握诵读技巧并体悟诗人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品读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象领悟意境;感受意境体会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正确运用象征手法,反复揣摩、体味诗人赋予意象的主观情感,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这首诗歌用儿童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诗情,用儿童的心灵体味风儿的情感,意境优美而富有情趣。所以我觉得该活动应从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入手,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轻松愉悦地感受风、寻找风活动前,教师可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池塘边等地方找一找哪儿有风,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以丰富生活经验,为诗歌教学作铺垫。●视听相融地理解、体验诗歌意境把音乐融入文学作品的学习,可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轻柔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将循环播放,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声情并茂地朗…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8.
诗歌的特点是以意境这一种特殊形式来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和表达感情的。因此,诗歌教学要启发形象思维,使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第七册《瀑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声、色、形三个不同的侧面传神地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自然地流露诗人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瀑布的壮丽景色,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意境,提高了教学效果。一、启发记忆,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来理解诗题。理解诗的题目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请你回忆一下,在哪里见过怎样的瀑布?”有的学生回…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诗歌欣赏问题上,向来把诗的意境看得非常玄妙,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意境能深刻地“意会”,还就必须由教师生动的“言传“作基础才能奏效。这就提出了诗歌教学中的意境再现问题。诗人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画面或思想境界,即描绘诗的意境,这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教师用深入浅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是一首意境优美、想象力丰富,而又有深刻内涵的诗歌。怎样让幼儿领会到诗中所营造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借用雪花表达的爱妈妈的情感呢?教师通过解意——授意——表现——创作这四部曲的教学过程达到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