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十余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企业报》、《新闻出版报》、《中国煤炭报》、《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读者来信近100篇。我的愿望是:用手中的笔,为矿工鼓与呼,为群众分忧解难。我原在井下工作,发现个别矿工在井下动辄骂爹咒娘,污言秽语不堪入耳。有的还在矿车、风门上画一些裸体像,写些无聊的打油诗,等等。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利于矿山文明生产,应当制止。于是,我采写了(井下也应讲文明)一稿。这篇来信很快在(广旺矿工报)和(中国煤炭报)上发表了,并在矿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  相似文献   

2.
成功营救受困于地下矿工的机会通常十分渺茫。但王家岭一百多名遇险矿工却在被困八天八夜后,成功脱险,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他们在井下存活如此之久?  相似文献   

3.
河南陕县"7·29"透水事故后,69名矿工被困在井下。消息传开,各路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一时将事件"炒"得沸沸扬扬。然而,当抢险工作告捷,第69名矿工在救护人员的搀扶下走出井口时,许多记者却不约而同地散去,理由是受困矿工全部获救,呆下去没意思了。  相似文献   

4.
你问我答     
问:用数码相机拍照时,如何控制曝光量?;问:光学镜头和数码镜头有什么不同?;问:什么时候使用闪光灯比较好?;问:我不小心误删了数码相机的照片,是否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我厂井下一个作业队在施工时,操作手不慎将一根重1公斤的滑轮销子从15米高的顶端掉下来,正好打在一个工人的头上.那工人当场就被打得昏了过去.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许多看起来很不显眼的“小事”,但是经过精心挖掘和提炼,或许就会成为一条很好的新闻线索。譬如,在我们单位大检修刚开始时,我急匆匆去检修现场采访,忘了戴安全帽,在装置区门前碰到了动力车间党支部书记李其浩。李书记得知我要进检修现场,看看我,又四周看看,像是寻找什么,后来他把自己头上的安全帽摘下,亲切地扣到我头  相似文献   

7.
矿工:为生存"卖命"的人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矿难,处在一线的矿工生活如何?他们的思想状况怎么样?记者在辽宁、陕西、河南、山西等地一些煤矿采访了部分矿工。记者发现,作为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和安全措施的直接落实者,矿工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工作在“最底层”的人头戴着装有矿灯的安全帽,身穿劳动布制作的工作服,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5日,湖南省湘潭县立胜煤矿井下发生电缆起火事故,28人被困井下,其中25名矿工遇难。次日,一则名为《国家煤监局副局长王树鹤肯定湘  相似文献   

9.
10余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煤炭报》、《四川日报》和《四川工人日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读者来信近百篇。我的愿望是:用手中的笔,为群众分忧解愁,鼓与呼。我原在井下工作,发现个别矿工在井下动辄骂爹骂娘,污言秽语不堪入耳。有的在女工友面前故意说下流的话题,有的矿车、风门上被人画上一些裸体像,写些无聊的打油诗,等等。对于这些,在井下上班的女工感到十分委屈和气愤。当我专门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时,一些矿工不以为然地说:井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努力使报纸副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放歌,为时代立言,这是副刊所遵循的道路,企业报副刊也不例外,但企业报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要想真正办到职工的心坎里,就更离不开“三贴近”的办报宗旨。平顶山矿工报副刊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四月三日十六点五十分,阳泉市北大街中心酒家路段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一辆奥拓出租车、一辆一○一路大巴车和一辆中巴客车三车相撞,现场惨不忍睹,交通阻塞。我正好路过现场,但没带照相机,便迅速赶到阳泉矿工报社,和记者吕宏伟背起照相机重返现场。我们在事故现场进行选位拍照后,及时采访了一○一路大巴车司乘人员、现场处理事故的交警和围观的目击群众,对事故经过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阳煤集团总医院,对在事故中受伤的五位人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大同地区矿工生活困苦。日伪时期,外地劳工大量被骗、被抓而来,被强制关押在劳工大房里为日本挖煤。矿工没有人身自由,其生存状况要远远低于民国初年,井下受着非人的摧残,井上的生活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3.
人民记者要想反映生活,必须走向生活;要想歌颂生活,必须尊重生活;要写800米井下的矿工,必须爬到800米井下去,少一米也不行!记者的生活紧张而充实。3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有幸访过许多美丽神奇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纯情、东山岛的渔火、寒山寺的钟声、友谊关的庄严,都在我心底留下清  相似文献   

14.
在六十年代初,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同志曾为我们学校题词: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深深体会到:要获得预期的结果,就得比困难、障碍、挫折、险阻等各种各样的“钢簧”都要强硬。  相似文献   

15.
过去曾有人对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雅号,现在也偶有所闻。我想,如果把无冕之王理解为记者至高无上,谁也惹不起,这当然是不对的。人民的记者绝不能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不然的话,记者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如鱼离水,记者也就不成其为记者了。但是,我认为,从采访的角度讲,记者应以“无冕之王”自勉。正因为头上没有乌纱帽,所以采访谁就可以和谁的“冕”一样高,就可以和谁“平起平坐”,谈得拢,说得上。用我自己总结的话说,就是“记者采访时见大官自己不小。见老百姓自己不大”。我觉得,没有这个能大能小、能官能民的思想作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29日18时左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顺发煤矿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共有21名矿工在井下作业,经救援已有2人获救生还。其后,救援队员相继在井下发现了18名失踪矿工的遗体,加上此前发现的1名遇难矿工,本次事故共确认19人遇难。  相似文献   

17.
王立强 《中国记者》2013,(1):124-125
就矿业而论,其实有很多题材可入镜,并非千篇一律地井下跟风。尽管井下拍的照片比较吸引眼球,但同时也丢失了很多画面细节。就摄影而言,矿山是个大题材,但此类大题材的影像细节却不容易把握。以比较常见的煤矿题材为例,就是一个白加黑(白牙白眼仁)。其实拍摄者无外乎是通过这种黑白效果表现矿工是多么艰苦,多么不易,用这种黑打动观众,其实大可不必。  相似文献   

18.
精明干练,英气逼人,这是任东春留给我们的印象。那时夜色深沉,这位全国“十佳矿长”刚从井下出来,整个儿一副“非洲兄弟”模样,唯有头顶的那盏矿灯是明亮的,光芒熠熠四射。任东春意味深长道:“这就是太阳啊!” 记者:放眼经济一体化世界,波峰浪谷,风雷激荡,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任东春:所以我多年养成个“毛病”,就是临睡前必须伴着火车的鸣笛声,因为它能使我“听”到井下运输机的  相似文献   

19.
我专职搞新闻报道工作已有五年,在此期间,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600多篇,连年被评为市级优秀通讯员,算是有点收获。但是,我忘不了我是怎样由一名井下矿工迷上新闻的。那是1986年3月的一天,矿宣传科的领导下基层物色人员,准备送去参加矿工报社举办的短期培训班。我听说后便向队干部毛遂自荐。队里的几位干部给我的回答实在令人失望,最后我一急,像是立  相似文献   

20.
<正>鸡西矿工报是一张企业报,它有着六十多年的历史,比共和国的年龄还长。鸡西矿工报的副刊作为鸡西矿工报的一部分,也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批批文学创作者。近两年来,鸡西矿工报副刊出现了一个新的创作群体——来自煤矿生产一线的工人。上班时,他们就工作在千尺井下,下班后,他们把身边的人和事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通过副刊刊载,逐渐形成了鸡西矿工报副刊一个新的创作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