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陆心源藏书目录》稿本,为已知多种陆氏书目之外的新见稿本,学界研究皆未涉及。该稿本为陆氏早期的藏书目录,其中存留卷帙、书价、流转等信息,也记录了皕宋楼早期的宋元版书入藏情况,可以结合《皕宋楼藏书志·续志》及日本《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进行比较研究。《陆心源藏书目录》之所以藏于早稻田大学,很有可能是岛田翰所寄赠。  相似文献   

2.
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是日本收藏汉籍善本最丰富的地方,其基础是我国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陆心源皕宋楼藏书.河田罴撰《静嘉堂秘籍志》以皕宋楼旧藏为著录范围,体例较为完善,吸收了陆氏藏书志、题跋、文集的成果,并有新的增补和订正,是日本汉籍善本书志较为重要的一种,应当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归安(今湖州)皕宋楼是晚清中国四大藏书楼之一,它以收藏宋元刊本之富名闻海内外,其珍贵藏书在楼主陆心源身后被日本岩崎氏尽载东去,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沉痛教训。本文简要介绍了皕宋楼藏书聚散的概况。  相似文献   

4.
张艳 《湖北档案》2002,(10):38-39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号称藏有两百部宋版书的江南陆氏"皕宋楼"家道中衰,陆心源之子陆树庸坐吃山空,加上藏书楼年久失修,房屋坍漏危及藏书,陆树庸曾在当时报纸上声明:有公私机构为之修缮者,愿以藏书与之共享.  相似文献   

5.
结合陆心源生平,详细地探讨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情况及其目录学思想,唯一遗憾其子陆树藩不能固守祖业,以至于皕宋搂全部藏书归之于日本文库,但陆心源目录学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和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及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日本岩崎家庭当年"购买"皕宋楼藏书和莫理循文库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的一种文化掠夺行为.我国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一定的手续收回皕宋楼藏书和莫理循文库.  相似文献   

7.
蔡淑敏 《图书与情报》2007,(6):102-103,132
文章论述了皕宋楼藏书的特点、形成过程和流失日本的经过及原因,指出了我们今天应该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1907年丁未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日本岩崎弥之助男爵以十万零八千日元贱价从中国浙江省吴兴的陆树藩手中购得其父,清末大藏书家陆心源收聚的皕宋楼、守先阁、十万卷的所有藏书,共四千部、二十万卷、四万四  相似文献   

9.
屡遭兵燹的海源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各大藏书楼中,海源阁是北方地区唯一可以与铁琴铜剑楼、皕宋楼、八千卷楼相提并论的有影响的私家藏书楼.它的地位,与瞿氏的铁琴铜剑楼在伯仲之间,故而当时就有南瞿北杨之说.  相似文献   

10.
日本静嘉堂文库是日本近代以来设立的专门收藏中文古籍的图书馆,而湖州的陆氏醑宋楼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两者相距3000多公里,天各一方,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逾今已有百年历史,笔者就从两者的建立、发展、演变来--呈现中国古籍的东去之路,揭示近代史上这一次文化浩劫带给世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浙江的皕宋楼:第一代主人是陆心源(1834—1894年)。他的藏书达15万多卷,其中多是《四库全书》未收之书。而且宋、元版尤多。他称藏书处为“皕宋楼”,意指收藏宋版书多达两百部。他去世后,全部藏书被他的儿子以6万元代价卖给日本人,国人无不为之惋惜感叹。 江苏常熟的锈琴铜剑楼:第一代主人的瞿绍基(1772—1836年)。瞿氏藏书在10余万卷,在藏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藏书管理极严,连皇帝来借也要受限制,因瞿家珍藏铁琴一张,铜剑一把,故称藏书为“铁琴铜剑楼”。解放后,这些藏书几乎全部归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陆树藩与皕宋楼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大量史实分析了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皕宋楼藏书出售的原因和经过。  相似文献   

13.
皕宋楼是陆心源善本书库之名。陆为清季四大藏书家之一。皕宋楼的藏书量,仅次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而质量则超过之。但令人婉叹的是,皕宋楼书藏,舶载东国,沦落海外,这是我国文献外流的一桩痛心事件。为考查原委,爰作此文。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吴兴县,1981年并入  相似文献   

14.
<正>古代官府藏书发轫于商代甲骨和周代守藏室,私家藏书则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藏书。汉魏以后,藏书楼开始出现,历代相沿不绝。延至明、清两代则臻于鼎盛。在近现代图书馆出现以前,古代藏书楼对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献传播功莫大焉。然而,这些藏书楼的兴废、图书的聚散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清末四大藏书楼以秘册精椠、庋藏丰富闻名一时,它们是浙江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工氏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氏  相似文献   

15.
历代私家藏书楼中,地处浙江南浔的嘉业堂藏书楼,是规模至巨、藏书最多的一个。藏书楼的全盛时期,只有1925年至1932年不到十年时间。这段时间的藏书,号称60万卷20万册(实际数为57万多卷18万余册)。其数量之大,不仅远超南浔所在湖州地区的藏书家:蒋氏密韵楼、张氏适园、王氏诒庄楼,而且亦为清末四大藏书家:聊城杨氏海源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所不及。再过一年,就是嘉业堂建成七十周年。岁月悠悠,时间无情。嘉业堂往日盛  相似文献   

16.
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与浙江归安陆心源的“皕宋楼”、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及山东聊城的“海源阁”,为晚清时全国有名的四大藏书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私人藏书由来已久,但藏书风气之盛,莫过于明清。到清代后期,藏书高度集中,相继出现了几个著名的藏书楼,那就是山东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这几家,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其中,聊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的私人藏书楼皕宋楼与八千卷楼出现时间和所处地域都较为接近,文章从藏书楼命名、藏书利用、藏书散失原因、藏书特色、藏书来源、藏书结局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得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其中,又以瞿、杨两家宋元刻本和名人抄本为最多,因此又有南瞿北杨之称.北杨海源阁创始于杨以增,盛于杨绍和,守于杨保彝,而败于杨敬夫.杨氏一家四代藏书聚散,历时百余年,在我国近代藏书史上有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后,日本对华侵略野心不断膨胀,对中国文献觊觎也日甚。继陆心源"皕宋楼"被日本静嘉堂整批收购后,杭州徐则恂东海楼藏书又惨遭日本劫购,舶载而东。有关徐则恂及其东海藏书楼,近年出版的有关藏书史、图书馆史与中日交流史的著作,如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浙江省图书馆志》、彭斐章《中外图书交流史》、李雪梅《中国近代藏书文化》,多有提及,但由于国内留存下来的史料实在太稀少,各书的论述多仅数十字,语焉不详,且迄今未见有专论。在此,笔者主要利用在日访学期间收集到的日本外交档案资料,对日本秘密劫购东海楼藏书的过程进行考述,并就其中的地方志被劫情况作一访查,以明历史事实之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