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三百多个大小政党中,中国青年党与国共两党一样,有完整的政党纲领和严密的组织机构,并以在野民主党的身份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叱咤风云一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训政”制度最坚决的批判,并为此与国民党两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那么青年党与国民党关系又是如何演变的?到底是怎样走到一起的?本拟就此做一初步考察,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青年党,了解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青年党与川康军人关系十分密切,双方长期互相借重,以抗衡国民党的压力。抗战时期,青年党还曾寄望于"不流血革命",试图在国民政府崩溃的情况下"出而主政",领导抗日。可是,汪伪政权成立后,青年党主席曾琦的亲信赵毓松等青年党人参加了汪伪政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琦也潜入沦陷区,并差一点出任伪职,这意味着主张"国家至上"的青年党很大程度上已经变质了。川康军人也曾派青年党人王师曾去南京与周佛海等人商谈,与汪伪政权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国民党则对川康军人与青年党之间的合作保持高度警惕,既担心他们降日,又要防止他们在"民族复兴根据地"坐大,威胁中央政府,所以国民党千方百计要削弱川康军人与青年党的势力,并强迫川康军人与青年党逐渐疏离。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青年党与国民党的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又有矛盾的方面。在“九·一八”事变以前的一段时间里,青年党主张“民治”,反对国民党的“党治”,他们之间的矛盾很突出。“九·一八”事变后,青年党一再献媚蒋介石,向蒋表示他要“努力自动抗日”,“继续彻底剿共”,蒋介石不再感到青年党不好驾驭。从1934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青年党在政党自身的内忧外患中,走上了改变政党政策的道路——放弃革命、改走宪政,冀望党派合作而达到分享政权和实现宪政的目的,将决战之地由疆场向议场转移。而改善与国民党的关系就成为其政策指导下的必选之路,以放弃武力和不参与任何反对国民党的活动为前提,两党关系出现曙光,从青年党角度来看,其后在言论上由激烈对抗到小心讨好,积极建言献策并致力于建立联合战线。七七事变后,青年党更是不遗余力地为蒋介石歌功颂德,为国民党的过失寻找合理的托词,开始失去政党性格和立场。而反共是青年党的职志,虽然从1935年开始中共一直积极寻求与其他党派的合作,但是青年党在抗战爆发前仍一如既往地抨击共产党,反对中共提出的人民战线和国共的再次合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前才不得不调整与中共的关系,基本停止公开的反共舆论,与中共接触,努力于共同抗日和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相似文献   

5.
论抗战时期的中国青年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党又称国家主义派,最早发源于“五四”时期的少年中国学会.当时的少年中国学会分为两派:以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派,最终走向了共产主义;以曾琦、李瑾、左舜生等人为首的一派走向了国家主义.国家主义派鼓吹“国家至上”,以此为思想武器,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而青年党在建立之初是反共的,但他们又不是一直反共的,曾经既反蒋又反共.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难之时,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奋起抗日之际,青年党也改变了方针,提出“政党休战”的口号,拥护国民党抗日,同时与中共积极接触,接近中共,附和抗日民主运动.此时的中国青年党是具有进步性的,而对此段的研究不深的人,仍然认为青年党是反动的.虽然抗战胜利后青年党逐步从民主同盟中分化出去投靠了国民党,但是在抗战时期青年党的表现是积极进步的,应给予肯定.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我国民主革命阶段中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进行决战的时期,是中国人民革命从局部胜利走向全国胜利的时期,在这个关系到新旧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关键时刻,中国青年党依然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的根本立场,维护国民党反动统治,充当蒋介石法西斯独裁的点缀品,阻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本文拟对中国青年党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治活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1948年第一届国民大会中,修改宪法问题一度成为大会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国民党、民社党、青年党三党经过激烈争论,最终以妥协通过《动员戡乱临时条款》而告终。本文通过还原此次国民大会中关于修改宪法问题的争论,以揭示国民党内部以及国民党与民社青年两党之间由此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秦邦宪在1946年2月至4月按中共中央指示,由延安奔赴重庆,在政协宪草审议活动中为维护省自治原则,保障解放区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强硬派和青年党据理力争,给时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周恩来领导下,秦邦宪团结民主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旧政协述论     
<正>1946年1月10日至31日由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召集、有国共两党、民盟、青年党、社会贤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称旧政协。以下简称政协),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虽然,它所通过的五项协议很快就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撕毁,它也早已被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协即中国人民政协所代替,但是,它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考察它召开的历史条件,剖析它所通过的协议的性质及其所体现的精神,从中总结必要的历史经验,仍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青年党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青年党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政党,对于中国青年党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于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现代政党史、乃至中国现代历史运动的认识。笔者此文,主要对中国青年党在中国现代政党史上的实际地位及其阶级属性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维新变法前后,西方政党观念伴随宪政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观念。政党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对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及中国政治民主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政党现代化研究是近几年才引起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尚处于一个初步阶段。苏共亡党作为政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失败的范例,对于正在进行党的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有着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艰苦奋斗的最终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政党的演进来看,一个政党的兴衰,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与时俱进则兴,不与时俱进则衰。共产党人在人类社会中横空出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出现的。共产党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曲折,则是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所致。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准确判断形势、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政党的存在及其政治作用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包括各个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政党与各种社会团体的关系以及政党的法律地位和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等。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也存在急需完善的地方,本文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试论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合作,走出了一条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多党合作型的政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的政治协商,包括两个不同层面、两种不同属性的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这两种形式的政治协商不论在组织形式、协商程序、协商内容还是协商层次上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外交在指导思想上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和平外交的转变过程,在党际交往的对象上由与一种类型政党的交往发展到与多种类型政党的交往,在交往的内容上从侧重于政治领域逐步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尊重政党政治的多样性和政党格局的多样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国际环境,以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通过对话交流治党治国经验和磋商重大国际问题,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加强多边接触与合作等已成为新世纪中国政党外交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绿色政治运动的兴起,逐渐形成了新兴政党绿党。绿党以生态主义哲学为思想理论基础;以生态学、社会公正、基层民主、非暴力四项基本原则为基本价值观;以基层授权制、轮换制、集体领导制、非职业化为基本组织原则,把绿色引入政治,开拓了政党政治的新视野,突破了传统政党的阶级局限性,实现了对传统政党的超越。但,超越不能超脱,绿党要实现自己的绿色政治理想,必须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参政或执政。这就必然要做出妥协,实现向传统政党一定程度的回归。分析绿党对传统政党的超越与回归,分析绿色政治的影响,加深我们对绿党和绿色政治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政党制度理论,特别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政党制度评价、民主党派的性质和政治地位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初步建构了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