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附录三表有几处错误: 《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231页)在“讫”字后举“乞讫”“收讫”为例。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辞海》,均无“乞讫”,疑为“起讫”之误。  相似文献   

2.
辟(bì) “辟”有“君主”的意思,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皇王维辟。”“复辟”一词最早就是“恢复帝位”之意。策“策”是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如《木兰词》:“策勋十二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受策以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才略》云:“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选典诰,其辨之富矣。”今案:此言陆贾著述情况,但“选典诰”一语文有(讠为)误,故义有所不明。“选典诰”疑本作“撰《新语》”。《汉书·艺文志·诗赋》著录“陆贾赋三篇”,《孟春》当为其中一篇之名(原文已亡佚);而《史记》、《汉书》陆  相似文献   

4.
拜·造·诣·过·访这五个词都有拜访义,带有不同程度的礼敬色彩。《广雅·释诂五上》:“造,诣也。”《汉书·张汤传》:“其造诣诸公,不避寒暑。”“造、诣”同义连用。颜师古注:“造,至诣也。”“拜、过、访”也都有拜访义(例见下)。“拜”,本是表敬的礼节:跪坐在席上,平伸双手至胸前,手掌向上,头低到手。《荀子·大略》:“平衡曰拜。”杨倞注:“谓磬折头与腰如衡之平。”作拜访义,指登门答谢对方馈贻。《论语·阳货》:  相似文献   

5.
《辞源》(修订本)《出版说明》云:“对书证文字都作了覆核,并标明作者、篇目和卷次”。实际失核之处不止一二。下面举例辨之。一、引句字误如【七槃舞】引:“张衡《舞赋》云:‘历七槃而纵蹑’”(误) 正:《全后汉文卷五三张衡(舞赋)》:“历七盘而蹝蹑” (《后汉书·边让传》注、《文选·舞赋》注、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注、鲍照《数诗》注、《太平御览》五百  相似文献   

6.
“诸”字除作代词用(如“诸位”)外,通常作“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来用,还有个别地方作为语气助词(如《论语·学而》:“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其诸”两个语气助词连用,意为“大概”;又如《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居”和“诸”都无实义,两个句子意为“日月照临下土”)。  相似文献   

7.
"物业"并非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人认为“物业”是一个新词。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修订版)将它收录在“新词新义”部分,解释为“多指房地产(如公寓、办公楼等)。”实际上,“物业”一词古已有之,早见于宋代。如袁宾先生编《宋代语言词典》中就收录“物业”一词,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为例:“广  相似文献   

8.
文言有一种联合式合成词。它在使用中常产生偏义现象,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作息”意义偏于“作”,“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中的“园圃”意义偏于“园”等。长期以来,许多研究古汉语的学者都把这种现象当作词汇现象来研究,把在使用中会产生偏义的联合式合成词另立一类,与一般联合式合成词并列,称之为偏义复词。但是只要我们重新探讨一下就会发现,这  相似文献   

9.
释“英”     
典籍中的“英”字,历来多解作“华”(花之古字)。如《诗·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英”。毛传:“英犹华也”①。《管子·禁藏》:“毋夭英”。旧题房玄龄注:“英,华也”。②。《上林赋》:“垂条扶疏,落芙幡(纟丽)”。颜师古注:“英谓华”。③辞书多因之。对这种视英、华为一物、其义亦相等的治训,很少有人怀疑其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一些常见成语的误释主要有三种:一、忽略成语的历史演变,如臭味相投、夫唱妇随、一丝不挂和沾花惹草等;二、误释成语的语素义,如独当一面、结发夫妻和肩摩毂击等;三、漏释成语的词素义,如抱薪救火、深宅大院等。《现代汉语词典》应对这些解释加以修正,以免误导读者。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成语“不可救药”,《辞源》(修订本)、《辞海》、《中华成语大辞典》(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新编成语多用词典》(金盾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五种语文工具书皆把“药”字释为名词“药物、药品”之“药”。愚以为不确。“不可救药”之“药”字应当是动词,表示“疗、治疗、疗治”之义。“不可救药”源出《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原意是说西周厉王多行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样,不能再医治了。而唐朝孔颖达解释这两句话说:“多行惨酷毒害之恶,谁能止其祸?如人病甚,不可救以药。”孔颖达把“不可救药”解释作“不可救以药”,即“没法用药救治”。这种解释在意义上说得过去,但不符  相似文献   

12.
析“有间”     
《吕氏春秋·去私》:“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注释为:“居有间(jiàn):过了一些时候。间,间隔,指一段时间。”《战国策·楚策四》:“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注释为:“有间(jiàn):过了一段时间。间,间隔。”其它一些教科书及辅导材料也多如此注释。看来,这一注解很有影响,确有辨析之必要。古籍中,“有间”可分为两个大的义类。第一个义类的核心义是缝隙、间隔。如:(1)《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有间,空隙义…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先生的《图画》一文(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十九课)中,有这么一句:“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画人夥颐,而标新领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问焉。”“夥颐”,课本误作“伙颐”。查字典和词典“夥颐”的“夥”都不简化作“伙”。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的《简化字总表·说明》,有“作多解的夥不简化”一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1、《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的“园圃”不是偏义复词,而是同义复词。2、《左传·殽之战》“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拱”当释为“两手合握”,而非“两手合抱(围)”义。3、《论语·述而章》的“五十以学易”中的“五十”,不是由“(氏十)”字分裂而成,而是两数相连并称,当解为“五、十以学易”。  相似文献   

15.
《清稗类钞》是集清代野史笔记之大成的一部类书 ,民初徐琦编纂。 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该书标点本 ,笔者偶尔发现几处人名标点有误 ,摘出如下 :《考试类》“各项特科之得人”条 :“康熙戊午举博学宏儒 ,得彭少宰、孙等五十人。”按 :“彭少宰、孙”实为一人 ,不当点断为二人。据《清史稿·选举志》 ,该科一等第一名为彭孙 ;据同书列传 ,彭孙官至吏部右侍郎 ,故称“少宰” ;《性理类》“程山学派”条 ,述清初南丰学者谢文氵存“与及门甘京、封氵睿危、龙光、曾日都、汤其仁、黄熙 ,时号‘程山六子’”。按 :句中“封氵睿危、龙光”…  相似文献   

16.
“县官”一词,屡见于《史记》、《汉书》。如: “元鼎元年,遂坐卖宅县官故贵, 国除。”(《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 (《史记·平准书》) “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 (《汉书·武帝纪》)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汉书·张陈王周传》) “令丞相用事,县官信之。”(《汉书·霍光金日磾传》)其例多至不胜枚举。通而观之,《史》、《汉》中出现的“县官”一词,不外有两种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费茨芬·杰拉德 (StephenFitzGerald)在祝贺《麦夸里英汉双解词典》(中国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9.1.第 1版 ,以下简称《麦典》)出版的信件中说 :“这部优秀的词典体观了一种超凡的见地 ,一种把语言看作国际交流和理解的核心的见地。”从这个角度来考察《麦典》所收的汉语借词 ,是饶有趣味的。《麦典》以澳大利亚麦夸里出版社出版的《简明麦夸里词典》(MACQUARIECONCISEDICTIONARY)第 2版增订版为蓝本 ,所收汉语借词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同时见于其他国别英语的 ,例如Tao…  相似文献   

18.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教参译作;“现在那颛臾,城廓完固,而又离费很近”,其中“今”被译为“现在”,“夫”被译为“那”,这是完全错误的。尹君《文言虚词通释》释“今”时说:“语气助词。用在句首或篇首,和‘夫’的作用差不多,表示下面要提出问题或设想一种情况来予以议论。‘今夫’连用,作用相同。”《汉语大字典》(第一卷)释“今夫”时说:“发语词。《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礼记·中庸篇》‘今夫  相似文献   

19.
《尚书·周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的注释,自《伪孔传》至孔颖达《正义》,都不得其确诂。本文根据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考之于先秦古籍,及受前贤的启发,认为敬寡即矜寡,属妇即蜀妇,亦即妇。同时,指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改从今声的矜字为从令声的字,昧于三等《侵韵》不能通三等《真韵》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出版)由20多位专家、学者编撰,历3年而成。词典“较广泛地收录词目”,“对于释文,尽量求其准确明了,言简意赅”,是近几年来出版的一部较好的历史词典。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无论词目的取舍、释文的详略和准确性,都存在不少缺点”(《前言》)。笔者作为一名读者,本着爱护《词典》的宗旨,仅就其中所列中法战争有关词目释文的若干史实,辩误考订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