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暗绿     
标题中有“暗”,而在行文时用“亮点”扣题——反入正出。全文围绕芨芨草展开写,思维发散后能聚合。  相似文献   

2.
千年孤魂     
“千年孤魂”,标题反入;用“为国‘持’梦”破题,行文正出。全文纵向深入,对“剑”整合出“坚持”的意象;结句似写“梦破灭”,实则“圆了‘剑神’的梦”,正意反出。  相似文献   

3.
编者推荐:此文反入正出。不止表现在第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标题中“咱”字管住了全文有关“和谐”细节的描述。因“咱”字及其“师变生,生变师”的描述,凸显了“把对方当成自己,从而构建和谐局面”的主旨。标题和结句中的“酸”字宜删除——文中未写出反入正出的细节。  相似文献   

5.
不想长大     
反入正出——“我”在为“后来……变得忧郁了”欣慰。首尾用“小松鼠”照应,“长大”前的“快乐”是“小松鼠”的快乐。“变得忧郁了”是“长大”的标志——既能“照顾弟弟”又能“照顾奶奶”!此文还需要升格,补充从“忧郁”的角度写“承担社会责任”的细节。标题要加上双引号。  相似文献   

6.
我的傻哥哥     
编者推荐:反入正出——"傻"的举动中蕴含"善"——第一个层面,重亲情;第二个层面,讲博爱。  相似文献   

7.
警笛长鸣     
编者推荐:反入正出。从某个警官滥用权力的行动中,折射出人民群众对"为民勤政"的信任与支持——"汽车自觉让路,让警车先过","人们迅速给他让出一条道,以示对警官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以"警车……连闯三次红灯"作为特权的载体——视觉冲击力很强。"警车没停在停车场,而是一直冲向候机大厅"——将特权放大变形,极言滥用权力的程度。但是,应试作文不宜采用"反入正出"之法,其度很难把握。为稳妥起见,宜"正入反出"——弘扬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守而不痴     
变格后作文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作辩证分析。例如:运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变格前作文因其主旨是“清醒出走”,故正入反出“愚痛”之意;变格后作文因其主旨是“坚守”,故正入正出“不弃”之义。“愚痛”和“不弃”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中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依据作文主旨选准某个侧面,作者运用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父亲戒烟     
交代背景,彰显主旨——父亲戒烟的动机是"为了‘我’安心学习"。而"我"却希望"父亲,再抽一根烟"——反入正出,凸显父亲戒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编者推荐:用『试探』解读话题『读』,在审题中凸显作者思维品质的独特性。用『体罚』代全书——以点带面,内容有特色,文章有重心。用『《新论语》』入题,确立赞扬基调,行文反入正出——结句『字斟句酌』回应标题。  相似文献   

11.
别了     
此文反入正出,标题为"别了",而立意为"难舍"。"那盆花"引出了"往事",结尾"未搬那盆花"是很有余味的。但是,要交代"没有那盆花的踪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路边小贩     
反入正出——行文否定标题中"边",赞扬"卖梨小贩"生活在社会大家庭当中。"粗糙的外表下有,着甜美的果肉"——用梨喻人,十分贴切。此文还需要升格:补充"卖梨小贩"为他人着想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3.
画乌鸦     
编者推荐:"我跑进木屋,一切都空了"——反入正出,彰显"专注"之旨。此文可变格用于2007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怀想天空":将"天空"虚化为"专注",再将"专注"实写为"绘画"。  相似文献   

14.
七大“罪”     
标题妙用引号——反入正出褒扬之意。首句中的“罪”和“魂不归”,中间各处“你该死”中的“死”,“第七大‘罪’”后面的三个“误”,也要加上引号。“第二大‘罪’”后面的“屈原之死,已告诫世人,敛才收性方可立身于世”,应改为“屈原之死,已告诫你——‘敛才收性方可立身于世’”——事关意之正反,不可不慎!“第六大‘罪’”应作为“第一大‘罪’”——根源在“朝堂”。“但是……”一段开启文义新层面——“多少人仰慕你”“多少人崇拜你”“多少人效仿你”——用“魂归”之意,照应开头补上引号的“魂不归”。  相似文献   

15.
慵懒地躺在床上,看着苍白的墙壁发呆,算着距离“入宫”(开学住宿封闭学校)还有多久……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五册《毛遂不避嫌疑》一文在对“好表现自己”的帽子和“不表现自己”的“美德”的危害进行了剖析、对“表现自己”和“不表现自己”的含义作出了新的解释以后,为了使论述更为全面、辩证,作者在结尾处又以优秀体操运动员李宁为例,说明“表现自己”与“风头主义”、“野心”无缘,以划清二者的界限。然而,问题正出在这结尾处,正出在李宁身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31年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反蒋抗日”方针和1935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再次提出的“反蒋抗日”方针及当时的具体作法加以比较,阐述了1931年是“左”倾关门主义的提法,1935年的提法虽也是错误的,仍没有摆脱“左”倾思想影响,但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在认识和具体作法上已经开始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静听回声     
此文有两处非常之笔墨——"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坐在上面,双手托着腮帮,胳膊肘儿支在腿上,晃着脑袋,哼着曲儿,逗得全家人直乐"和"一家五口吃得多开心呀。再看那小女孩,还不能熟练地握着筷子,却要为爷爷奶奶搛菜哩"——反入正出"心中有股莫名的悲哀"。标题宜改为"故乡的老宅子"。  相似文献   

19.
此诗构思新巧:①反入正出。题目和各章的第一句从反面强化"不知道一次是什么"。各章第一句后的逗号,用得意蕴丰富:其前后是转折关系--"虽然我过去不知道,但是我现在知道了。"如果用句号,则未能强化"现在知道"。②由实到虚。全诗构建了六个意象,前三实,后三虚--意境越来越高远。  相似文献   

20.
节日快乐     
编者推荐:给"打电话"以特定的背景—"—夜已经很深了"——有助于展示"我"和"妈妈"内心波澜。卒章反入正出准,备在电话中说的话未说感,情更显深沉。作文标题拟改为"深夜电话"。此文可变格用于"关爱"为话题的作文:略写"我"打电话的内心活动将,"妈妈"关心"我"的"询问"展开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