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1,(4):58-59
研究显示吸烟可在短时间内对基因造成伤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小组说,已有证据表明香烟中一类有害化合物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性,而他们的研究重点关注多环芳烃对人体脱氧核糖核酸(DNA)造成伤害的具体途径。多环芳烃是指含有一个苯环以上的芳香化合物,是煤、石油、木材、烟草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产物。志愿者吸入香烟烟雾后,他们血液内的"菲"迅速转化成一种可对DNA造成伤害的有毒物质。这种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突变及早期信号研究取得进展近日,英国Nature杂志报道了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人员联合英国Southampton大学以及荷兰Wageningen大学关于生态系统突变及其早期信号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近日,英国发明了一种可以帮助有烟瘾的人戒烟的“Gamucci电子香烟”,靠可充电池提供的电力工作。烟的末端有一段红色的烟蒂,外形和真正的香烟几乎一模一样。电子香烟的末端装有红色发光二极体,吸烟者吸气时发光体会闪光犹如点着了火似的,同时还会冒烟。烟雾缭绕中,吸烟者能够享受到和抽真烟一样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正>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人类基因组中一些"垃圾DNA"产生的物质与乳腺癌等癌症存在相关性,这项发现有助于研发新的癌症治疗方法。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基因组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名为L1的DNA序列会导致生成一些反常产物,而这些产物多见于乳腺癌细胞中。  相似文献   

5.
19世纪80年代,英国莱斯特大学遗传系亚力克&#183;杰夫里斯教授发明DNA指纹鉴别技术。现如今,该校遗传系的科学家们正研发另一种新技术——DNA测姓,研究发现英国姓氏相同的人具有密切的遗传关系,未来某一天警察可以仅仅依靠一个人的DNA就知道他的真正姓氏,这项研究成果涉及到法医、宗谱、流行病学和姓氏历史领域。  相似文献   

6.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0,(10):11-12
一个胚胎两个妈 英国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人类受精卵之间的DNA移植,从而获得一个拥有3个人遗传物质的受精卵,其中包括一名男性和一名女性的细胞核DNA,以及另一名女性的线粒体DNA。研究人员先从一对夫妇捐赠的受精卵中取出细胞核,  相似文献   

7.
王晓冰 《百科知识》2013,(18):12-14
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瑞贝卡·卡恩和艾伦·威尔逊的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对不同人种的148个胎盘提取的线粒体DNA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人类的线粒体DNA有一种高度相似的特征,平均差异率只有0.3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员已解开30种最常见癌症的DNA秘密,使我们离了解它们的起因更近一步。癌症是由DNA突变造成的。 有些癌症是由烟草、日光或衰老等明显因素造成的。但许多癌症原因依然是未知数。科学家有望了解肿瘤DNA的遗传密码模式,例如由吸烟造成的肺癌等,但其他原因令人吃惊,例如科学家认为一种有助于我们抵抗传染病的蛋白质造成癌症等。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DNA与核DNA相比,具有进化速率快,遗传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倒位、易位等突变,并且遵守严格的母系遗传方式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分类和界定、系统发育关系及种群遗传变异和进化等研究。而且由于线粒体DNA结构简单,序列和组成一般比较固定,不容易改变,而且操作简单,因此常作为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和资料.Cytb(细胞色素b)是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结构和功能被研究得最为清楚的基因之一。本文综合了以往的研究分析,简述了目前Cytb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以后对它的研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皇冠牌香烟进军西欧,但其香烟大军却在某海滨城市遭到了众多其它品牌香烟大军的顽强抵抗。无论皇冠香烟公司使出何种计谋,总也拿不下这座城市,无法打败其它品牌的香烟,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陈永辉 《世界发明》2003,26(10):13-13
过量地吸烟对人体能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有烟瘾的人却克制不了吸烟的嗜好。如何在不戒烟的情况下减少香烟中的有毒物质呢?目前,一种新的毒瘾和烟瘾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测试阶段。英国“克塞诺瓦”(Kcenov)生物技术公  相似文献   

12.
Nature     
<正>差异化的DNA错配修复影响人类基因突变率人类基因组中的体细胞突变率在不同癌症中各不相同。通过对652个肿瘤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研究者发现,可变DNA错配修复(MMR)是人类基因组中突变率的特征性区域差异的基础。虽然区域常染色体突变率对不同细胞类型来说基本上是稳定的,存在着与复制时机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相关的差异,但携带未激活NMR的肿瘤区域突变密度差异有所降低。因此,差异化的DNA修复而非差异化的突变供应,似乎才是人类基因组中大规模区域突变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网讯从2011年12月底至今,关于电子香烟的争论在德国愈演愈烈。一方面是电子香烟是否有害身体健康,焦点落在烟弹的成分对人体的影响上;另一方面则是电子香烟的归类和管理,究竟应该属于烟草类嗜好品还是含有尼古丁的药物。这其中不仅仅关系到税收,还影响到销售方式和进出口管理等等。与之相关的电子香烟的制造商和经销商、卫生研究机构、媒体、相关政府部门和法院陆续加入争论队伍,事态的发展也有如过山车般起伏跌宕。  相似文献   

14.
植物为什么会在不同季节开花?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其秘密在于一种核糖核酸(RNA)起到了调控作用。英国约翰·英尼斯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的这种核糖核酸名为COOLAIR,是一种反义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曾被认为没有用,现在科学家发现它能发挥很多重要的功能,比如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质沉默等。不过目前还不清楚其自身被调控的机理。研究人员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遗传筛选和基因克隆等手段,发现COOLAIR受到一种叫做R环的特殊结构的影响。R环是由一条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杂合链以及一条单链DNA所形成的特殊基因组结构,一般在基因表达转录核糖核酸时可  相似文献   

15.
周英 《金秋科苑》2011,(18):165-166
日前,美国、中国、英国等过科学家又发现了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十几种基因,向能够预测患病风险的目标迈进了一步。在这项大型国际研究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超过14万实验对象的遗传基因进行研究,以找出可能导致心脏病的DNA缺陷。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13-I0013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60年前,科学家詹姆斯一沃森和弗朗西斯一克里克发现DNA分子是双螺旋体结构,目前,科学家成功地在人类细胞中发现四重螺旋体DNA分子。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让人不上瘾的香烟可行吗?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推出一项全面控烟新计划,重点是把香烟中尼古丁含量降低至非成瘾性水平,但含量究竟低至何种程度还没有确定。此前,研究人员曾使用通过基因工程制作出的专用香烟进行实验,其尼古丁含量为每千克0.4~15.8毫克不等,最高水平与传统香烟的上限齐平。参与实验的不愿戒烟的吸烟者会被观察行为变化,还被问卷调查,以评估成瘾程度。结果  相似文献   

18.
香烟卷烟机器实行自动卷烟的过程中,抖落下来的香烟废料常常堵塞过滤设备,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香烟包装的质量,结合具体的香烟包装机械操作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希望能够运用机械设备的局部改进,降低设备费用提高设备效率。  相似文献   

19.
超越自卑     
先看一则故事:1951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得极为清晰的DNA(脱氧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就此还举行了一次报告会。然而弗兰克林生性自卑多疑,总是怀疑自己论点的可靠性,后来竟然放弃了自己先前的假说。可是就在两年之后,霍森和克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分子结构,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假说。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的香烟生产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但是,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香烟的包装机器常出现运行故障,导致卷烟质量残损,影响香烟的正常销售,为此,结合实际经验和相关的理论论述,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希望能够给香烟厂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