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海东将军的赫赫战功和英雄事迹,很多年前我就十分崇敬,如今作为一名年轻记者.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所见所闻,令我十分激动和振奋,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近年来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徐海东大将的故里,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如今已经变成了美丽富裕的新农村。呈现着勃勃生机,孕育着无限希望。将军泉下有知,一定也会十分欣慰。  相似文献   

2.
在共和国的将军中,很少有人知道徐海东将军二颗虎牙(门牙)失落的事。相反,落了门牙反而展示出一个将军驰骋疆场,所向无敌的英雄形象。50多年过去了,将军掉二颗虎牙的故事,已传到西方国家。那么,徐将军的二个虎牙是怎么失落的呢?故事追溯到1936年的春天。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西北红军汇合后,受党中央指挥,东渡黄河,去山西扩大抗日根据地,一时打得阎锡山节节败退。可蒋介石虎视眈眈,派出10个师和阎锡山的5个师另22个旅,向四方面红军压来。黄河以西、陕西境内的东北军、西北军在蒋介石的驱使下,卡住黄河渡口,企图消灭红军于阴县、…  相似文献   

3.
正1936年,西征战役结束,红15军团在宁夏预旺地区进行了整训。8月26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见到了红15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斯诺在红15军团一共待了五天,红15军团也成了斯诺远渡大洋,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苏区后所深入采访的第一支红军部队。蒋介石曾把徐海东称为文明的一大害。早在红军初创时期,国民党悬赏缉拿所谓的"共匪",声势造得最大的就是彭德怀和徐海东。南京的飞机飞到红军前线的上空,散发的传单上写道:"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投诚我军,当赏洋10  相似文献   

4.
郑杰 《湖北档案》2016,(12):36-37
建国后,徐海东唯一一次返乡是1958年10月秘密进行的.湖北省孝感市档案馆保存有一张当年徐海东省亲时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徐海东大将当年以朋友身份馈赠给李铭勋的,此照片从未公开过.照片上,徐海东一人端坐在亲属墓前,神情肃穆.照片背后,留有徐海东的亲笔字迹.  相似文献   

5.
《徐海东纪念文集》《徐海东大将》画册出版,江泽民等为纪念文集题词两书分别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和长征出版社出版发行。《纪念文集》除刊登回忆和纪念文章外,还刊登介绍和研究徐海东生平事迹的文章,徐海东生前的重要文章、谈话资料及书信,徐海东传略和年表。 江泽民题写书名的《学子之路》出版 这部反映新中国留苏学生奋斗足迹的大型画册由欧美同学会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6月20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钱其琛出席首发式并讲话说,这部画册是一份既有纪念意义,又是对当代青年具有影响力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6.
萨苏 《湖北档案》2016,(10):20-22
1 1935年9月15日,刘志丹和习仲勋率领的陕北红军迎来了第一队前来会师的战友们,一名脸上有个大酒窝的将军率领部队抵达延川县的永坪镇,揭开了红军陕北会师的序幕.此时,中央红军还在向吴起镇前进途中. 这个带着“大酒窝”的红军将领便是徐海东,他率领的这支部队名叫红二十五军.  相似文献   

7.
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著名作家刘白羽同志说,"使我感到惊奇的,听说编这样一套书就一个人,花了近十年的时间.一个人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埋头工作,我很感动." 这"一个人"就是我的父亲吴早文,这"一套书"就是他一人策划编辑的《将帅传记回忆录》丛书. 首先问世的是《刘伯承回忆录》,之后是《刘伯承回忆录·二》和《刘伯承回忆录·三》,《徐海东将军传》、《艰苦岁月》、《往事沧桑》、《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千万里转战》(粟裕)、《非凡的年代》、《征战纪事》、《第二野战军纪事》和《记刘帅》.此为丛书第一辑12种.  相似文献   

8.
截至2017年4月,共和国当年的1614名“开国将帅”只剩下最后30名少将,他们年龄均超过90岁,其中有18人年龄已达100岁以上.徐海东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的10位大将之一,也是中央军委确认的36位军事家之一,尤其擅长游击战.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党为革命牺牲最多的是徐海东同志,他的亲属有66人为革命捐躯.徐海东虽早已作古,但他的生死之交、102岁的开国少将詹大南仍然健在.詹大南的大半生都在横飞的炮弹和呼啸的子弹中度过,长征时曾给时任红25军副军长徐海东当过保卫员.俩人在战场上结下了可歌可泣、山河动容的生死豪情……  相似文献   

9.
亦雯 《北京档案》2005,(10):6-8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提起赵登禹将军,大家都知道是"那位牺牲在卢沟桥畔的抗日烈士".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赵将军武艺出众,那首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就是以赵将军组织的大刀队为原型创作的.日前,记者采访了赵登禹将军的女儿,从这位英雄女儿的口中,了解了赵登禹将军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秋雨飘飞,阴霾低垂.10月15日晚,惊闻张学良将军与世长辞的噩耗,古城西安的市民为之黯然神伤.65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将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与中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也将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中国现代史上,从此"张杨"并称,"张杨"之名,名播天下,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1.
纪信祠怀古     
王若冰 《档案》2014,(7):25-26
正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性命,是一位名叫纪信的将军舍身换来的。位于天水市中心的纪信祠,就是安放这位"忠烈将军"灵魂的地方。据《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载,创建于明初的"汉忠烈纪将军祠"是天水的城隍庙。既然纪信祠是城隍庙,纪信便自然是替全城百姓驱恶镇邪、保佑福祗的城隍了。纪信舍身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中部有简略记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史料考证的方法,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对盛京将军先后改称为"镇守盛京总管""、镇守辽东等处将军""、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及"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和解释,试图说明这种官称的改变与其管辖范围的扩大、治所的改变及隆重陪都的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李琳  李英 《文化遗产》2013,(2):93-98
明清时期洞庭湖区民众崇信水神杨泗将军的习俗相当普遍,至今湖区还有"大庙不离洞庭(王爷),小庙不离杨泗(将军)"的俗语。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与全国各地其他地区杨泗将军信仰有着很大的不同,是南宋时期洞庭湖区农民起义领袖杨么崇拜与民间道教水神——斩蛟龙杨泗将军的结合。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正是因为结合了洞庭湖区民众深为崇祀的杨么信仰,才得以在洞庭湖区盛极一时。洞庭湖区的杨么信仰在南宋时期就很兴盛,后来与民间道教水神杨泗将军信仰结合之后,在发展过程不断得到强化和神圣化。随着明清江汉流域水上交通的兴盛,以及移民对信仰的传播作用,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杨么信仰)在全国影响十分深远。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反映了明清时期洞庭湖区商品经济发展,水路运输日趋重要,民众为祈保水运平安而形成的建"杨泗庙"热,我们可以通过其演变考察水神信仰与洞庭湖区整个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今年5月16日,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将军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在位于北京南苑地区的赵登禹中学隆重召开了"纪念赵登禹将军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北京市档案馆利用丰富的馆藏史料,与丰台区委和北京市赵登禹中学联合举办的"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将军英雄事迹展"也在同一天举行了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15.
<正>军督部堂是对盛京将军实虚职衔全称"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管理兵刑两部兼管奉天府府尹事务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的简称、尊称。"军"是指"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督"是指"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部堂"是指代清代各部院至主管官。清军入关,盛京(今沈阳)被尊崇为"陪都"、"留都",倍受清统治者重视。为保证能对其有效管理,设置的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6.
1916年1月至5月间,蔡锷将军在护国战争中的川南前线先后写给家在昆明的夫人潘蕙英的九封战地家书,彰显铁血柔情和家国情怀。把一个血肉丰满、感情丰富的护国大将军生动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九封家书体现出蔡将军运筹帷幄、举重若轻的大将风度,体现出蔡将军与潘蕙英缠绵恩爱的心路情缘,体现出蔡将军对妻儿体贴入微的关爱和念想,体现出他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的阻止讨伐和探戈亮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的担当,对新生的共和制度的捍卫与探索。九封家书与同年7月蔡将军在四川永宁河畔大洲驿的巨石岩上,铭刻下的"护国岩"序文与铭文一道交相辉映,供人景仰和缅怀,更励来兹。蔡将军家人的云南情缘与励志人生,同样反映出蔡氏家庭在蔡将军"克己奉公、治事精勤、操守纯洁、忠心爱国"伟大人格的熏陶下形成的良好家风与优秀传承。  相似文献   

17.
匡萍 《兰台内外》2013,(3):20-21
岳麓山上静卧着的民国元勋、近代军事家蔡锷,是1916年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后,以国葬之礼下葬的第一人。年仅34岁就去世的蔡锷,以一人之身公开讨伐袁世凯,首倡维护共和,被赞誉为"护国将军"、"共和将军",他一直被公认是中国职业军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6月29日,"杨虎城将军1933年电影纪录原片捐赠收藏仪式"在我馆举行。吕章申馆长、黄振春书记,杨虎城将军的孙辈杨协、杨祁、杨计、杨瀚等出席捐赠收藏仪式。陈履生副馆长主持仪式。杨虎城将军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公开强烈要求抗日救国的第一人。1933年,为向全国人民宣传抗日思想,杨虎城将军出资聘请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到西北拍摄了反映他抗日诉求、介绍西北地区风土人情的纪录影片。杨虎城将军遇害后,这些电影胶片作为记录其光辉业绩的珍贵影像资料,一直被他的后  相似文献   

19.
匡萍 《兰台内外》2013,(4):15-16
岳麓山上静卧着的民国元勋、近代军事家蔡锷,是1916年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后,以国葬之礼下葬的第一人。年仅34岁就去世的蔡锷,以一人之身公开讨伐袁世凯,首倡维护共和,被赞誉为"护国将军"、"共和将军",他一直被公认是中国职业军人的典范。但他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并不非常清晰,那么,他用34年的时间演绎了怎样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20.
夫君的奶奶,今年88岁高龄,曾和李兆麟将军是"同学".奶奶是灯塔市铧子乡荣官村人,与李将军的故乡后屯村相邻,在一起念过几年私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