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由一个破落户财主一跃而成为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富商决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他的商人本质所决定的。虽然西门庆通常被看作是集地主、官僚、商人于一身的人物,但是从本质上说,他主要还是一个商人。西门庆经商的场所不仅在商场,甚至在官场和情场,他都能把他的“商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西门庆作为中国本土的封建商人,还具有他一定的代表性。他代表了中国早期的封建商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封建商人的一切恶习。可以说,西门庆是中国商人的集大成者,他代表着中国封建商人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一位封建浪子的典型,论者以为他是西门庆的影子,是继西门庆之后的另一刁徒恶少,作者借助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末世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本质及其衰亡的必然趋势,陈经济与西门庆的形象代表晚明变革时代两种不同性质社会因素,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再现了特定时期新旧因素矛盾消长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3.
官哥是《金瓶梅》中一个幼儿,作为西门庆的独子,他的生死关联着西门家族的盛衰。他的夭折,缘于潘金莲的借刀杀人,缘于西门庆的沉湎酒色,他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本文通过对其疾病死因的剖析,既显示出西门家族内部的矛盾与争斗,又充分揭露了西门庆的荒淫与罪恶。  相似文献   

4.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一位封建浪子的典型。论者以为他是西门庆的影子,是继西门庆之后的另一刁徒恶少。作者借助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末世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本质及其衰亡的必然趋势。陈经济与西门庆的形象代表晚明变革时代两种不同性质社会因素,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再现了特定时期新旧因素矛盾消长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5.
彭倩怡 《文教资料》2013,(31):37-38
西门庆,无论是在《水浒传》中,还是在《金瓶梅》中,都是个人见人恶的角色.“好色”与“作恶多端”成了他的代名词。但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本文通过西门庆在《金瓶梅》中承担的商人、丈夫、父亲这三个身份,对一些细节进行分析,试图展现一个与世俗眼中不一样的西门庆。  相似文献   

6.
西门庆是《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他由流氓无赖而成为巨商官绅,生活上花天酒地,荒淫无度,中年即死于“阳脱”之疾。文章对西门庆疾病生死从社会学及医学角度作了深入探究,并阐明西门庆之死是孽由自作,他的生和死折射出封建社会后期的腐朽与没落。  相似文献   

7.
闫秀娟 《课外阅读》2010,(7):149-149
在资本注意的萌芽期,对于各国不同的社会阶层,封建贵族和封建官僚最富有参与商品社会的经济实力,他们运用手中掌握的政治、经济特权,进入市场,获得超额利润,并因之而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官商。做为《金瓶梅》第一男主角的西门庆,便是中国早期封建社会官商的一类。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乐仲》中乐仲到南海寻母《续金瓶梅》中了空(即西门庆之子)到南海寻母(即西门庆之妻吴月娘)的描速几乎完全相同,此外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丑俊巴》中之潘金莲的形象也来自《续金瓶梅》,而不是《水浒传》或《金瓶梅?。而且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紫花和尚》中提到的丁野鹤,就是《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这表明蒲松龄是熟悉丁耀亢的。由此可推断蒲松龄在创作小说与戏曲时曾经借鉴过《续金瓶梅》。  相似文献   

9.
诚然,《金瓶梅》的西门庆,与《水浒传》的西门庆相比较,“他不再是被意念化了的单一性格的扁平人物,而是一个有多面性格的圆整的血肉之躯。”(石昌渝:《金瓶梅鉴赏辞典》第4页)那么,西门庆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他的确如许多专家所论定,是一个融恶霸、官僚、商人于一身的新兴商人形象。然而,如此判定的形象,对晚明的社会情态及文化意识而言,似乎已经省略这一典型其他内涵和美学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把西门庆视为一个概括当时社会情态的特殊平凡人,更切合作品实际些。一、第一印象,西门庆是一个集流氓恶棍、地主豪霸、凶残滥官于一身的不法大奸商  相似文献   

10.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11.
小说评点家张竹坡,曾称道《金瓶梅》在选材上避开寻常熟套,而另辟蹊径,“因一人写及一县”。但具体说来,应是以西门庆一家为中心,剖析了西门庆家庭道德伦理与正统封建道德相悖离的诸多表现,并由此而辐射至不同阶层的大小不一家庭,处处显露出“一种愤懑的气象”,从而展示出封建礼法和家庭伦理所面临的严重危机,预示着封建大厦即将倾圮。  相似文献   

12.
具有近代现实主义特色的《金瓶梅》,是一部内容驳杂,充满矛盾的小说。因之,研究者意见分歧,众说纷纭。就西门庆谋财娶妇这一问题,仍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认为西门庆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其谋财娶妇的行径“暴露了封建阶级的丑恶面貌”。二,认为西门庆是新兴商人的代表,其谋财娶妇的手段体现了晚明时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前一种意见较为普遍,主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着眼,显得浮泛,未能中其窃要。既然《金瓶梅》是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小说,自然后一种说法切近作品的主旨。但西门庆发迹的途径为什么要采用谋财娶妇之道呢?这不只是关乎作品主体人物的本质问题,更关系到主体人物所反映的时代意义,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的主角是西门庆,却以潘金连、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书名。好像是为她三人作传,实非。但毕竟金、瓶、梅三人是全书的女主角,他们的恩恩怨怨、生死情场紧紧围绕西门庆和西门家族这一中心轴线展开,为表现西门庆一生和西门家族的兴衰,为突出全书纵欲必亡的主旨起了重大作用。她们三人与其他妇女构成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组成了《金瓶梅》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14.
同为“世情小说”,《金瓶梅》是肇始,《红楼梦》是以《金瓶梅》为起点发展起来的高峰。《金瓶梅》以描写西门庆家庭的兴衰历程为主线,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人物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穿插一些重大事件的描述,从而使故事情节显现出波澜迭宕的艺术效果。《红楼梦》明显地师承《金瓶梅》的这一特点,沿着《金瓶梅》所开拓的路子继续前进并且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西门庆原型明武宗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瓶梅词话》中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武宗:作者依据易学理论及历史事实等,设计了西门庆的年龄,意在暗射明武宗;西门达、西门京良的命名,喑喻了“大庆法王”,即明武宗;西门庆之“藏春坞”,实为明武宗“豹房”的对译;《金瓶梅》中“会中十友”的情节并非虚构,它来源于宦官张忠自称与明武宗等为“十弟兄”的史实。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的对话特别多,特别精彩。无论是西门庆,还是他家里的众多妻妾,以及那些过往官吏,走狗帮闲,奴仆伙计,丫环奶子,以至三姑六婆,和尚道士,流氓光棍,优伶娼妓,都一个人说一口话,彼此不可替代,场合不能变换。《金瓶梅》不象它以前的小说那样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人物语言的描写为主要手段塑造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地塑造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西门庆形象,并在塑造这个形象的过程中渗透着作者对黑暗现实和腐败政治的揭露与批判。西门庆既有没落官僚地主阶级的本质特点,又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豪商富贾的心性气质。作者巧妙地运用着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以正衬反,成功地展示了西门庆性格的多层次,多侧面,很好地凸现了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 《金瓶梅》塑造出西门庆这样的典型,并不是偶然的。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欺男霸女、淫欲无度,几乎是“奸夫”、“淫棍”的代名词,但在李瓶儿死后哭天抢地,又几度梦诉幽情,丧葬礼仪亦非同寻常,表现得如此有情有意,似乎令人费解。我们从人物性格、从人的潜意识角度探讨“西门庆大哭李瓶儿”的原因,从而感受到了《金瓶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另一种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评朱星同志金瓶梅三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我看了朱星同志在《社会科学战线》第六、七、八期谈《金瓶梅》的《版本考》、《作者考》和《辨伪考》。觉得他参考了很多书,又访问了孙楷第、吴晓铃、黄肃秋、王利器、范宁等专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我特别赞同他对于《金瓶梅》的意义,有所阐发。他在《版本考》上说:“书中所写西门庆、潘金莲、应伯爵等恶霸、淫妇、马屁精等坏人,各地都有,人民切齿痛恨。此书已成为照妖镜,人民也爱看。”这就说得很好。不过他说《金瓶梅》是王世贞写的,我却不敢苟同。我认为王世贞仅只是后七子的领袖,他是主张“文必秦汉”,“诗必  相似文献   

20.
从明代商品经济对城市市民女性的影响,传统文化,封建的一夫多妻制等对市民女性多方面的作用,市民女性主体意识的复苏,以及传统道德沦丧之后人性的迷失等方面,对《金瓶梅》中西门庆妻妾们-特别是潘金莲,李瓶儿等人的心态、行为、意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在旧文化旧道德被破除的同时,新的文化道德的缺失,必然导致人性复苏与人性迷失的二元背反的歧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