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人文性”被提升到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重新探求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从人文主义观念出发,使课堂生活成为一个涉及学生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道德活动等方面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李莉 《现代语文》2011,(10):89-9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强调的是语文学习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等内容。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益于发挥语文的审美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情操陶冶、人格完善和悟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基本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关注文本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脱秀玲 《成才之路》2024,(10):85-88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特点的具体体现。情感教育与语文课程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因此,充分挖掘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潜在渗透点,并积极探索其实施路径,对于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情感教育的内涵,强调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结合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现状,探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旨在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从《语文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内容分析,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既突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自由、平等等内容。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柏云 《现代语文》2014,(2):63-65
《语文课程标准》和众多语文教育教学专家都认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应人文性:就有了语文的情感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相似文献   

8.
李娟 《现代语文》2008,(11):16-17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反复强调体验教学,认为体验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建构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拓展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性质和语文课的内涵与要求做了全新诠释,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工具性意味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语文的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形象性、情感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当前不少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在分析基础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弱化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与感染,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在语言文字训练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就是说 ,语文教学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 ,同时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 :“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 ,认为语文只是读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 ,对现代人的培养无足轻重。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 ,…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其中的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是一片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情感品质确有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与传统的语文工具性的理念相对照,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刻感悟能力,在情感熏陶中体现人文色彩。面临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现状,要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笔者愿以拙作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语文教育同人文精神联系起来,实现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陛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还明确地把教学目标界定为三个方面,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位置,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的有力矫正。  相似文献   

16.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暑∈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教育者在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时候应知识与情感并重,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和谐互长。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教师一要修养情感,感染学生;二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三要把准契机,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