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应新时代教育之需、应学生发展之需、应教师和学校发展之需的教育,是求"人和之美"、增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唤醒学生心灵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适合的教育"突出激发内驱力,为学生"适合发展"扎下根基;"适合的教育"强调提升保障力,为学生"适合发展"搭建平台;"适合的教育"注重强化感染力,为学生"适合发展"校正方向,"适合的教育"是学生适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生本教育理念是新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等的培养。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育,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最大资源,教学过程要以尊重学生的内部自然规律为教学前提"。其中"抛秧启示"是"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两课"教育是"三观"教育。"三观"的形成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两课"教育交往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体现在课外。"两课"课外教育交往包括"两课"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和学生工作队伍老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为了更好地开展"两课"课外教育交往,必须在教学管理环节上进行适当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三主体"教育是指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彰显各自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三主体"教育强调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元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和彰显,注重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时空中的合作,追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主体性实现"共生共长"。从性质上说,"三主体"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共生的教育、合作的教育。从价值来说,"三主体"教育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建构,让教师的主体性获得丰盈,让家长的主体性形成自觉。  相似文献   

6.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1999年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是由"师本教育体系"向"生本教育体系"转变,即由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从主要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生本课堂""主体探究"等教育教学理念与陶先生的"主人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给予学生主体权利。"主人教育"理念是对人性的关怀,亦是一种顺应学生自然天性的"自然教育",他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从学生的自身需求出发,基于学生天性培养学生,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着想。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是教育的基点,归零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谓"归零教育",即摒弃对学生分数、奖状等的过分推崇,返璞归真,注重学生的真、善、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一、健全"归零行动"组织,规范实施"归零教育"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听话式教育"是传统中国教育的特色。现阶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运用传统的"听话式教育"弊端突显,容易将培养多样性人才的教育走入"千人一面"的误区。本文从传统的"听话式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产生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探索高职学生学生管理改革新模式,使高职学生管理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正>"激励教育",即运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激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就自己、服务社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教学实践,很多普通高中都自觉以"激励教育"为抓手,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于"激励教育",我国古代先贤早已提出各种至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智慧教育是相较于传统教育而言,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对知识的灌输上,目的在于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受教育者。也就是说,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是教会学生"是",却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智慧教育则不同于传统教育,智慧教育把教育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使学生知道"是"的基础上,从而更清楚"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四成"教育体系立足于"成人、成长、成才、成功"四维教育模式开展。"成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长"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事,"成才"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学问,"成功"教育侧重成功理念教育。深化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着力突出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全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构建大学生"四成"教育体系的三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43):168-169
尼尔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以"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培养自由快乐的人"为教育目的,以"给学生权利,让学生民主自治"为管理方式,探索适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性"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他的自由教育思想对我国"问题儿童"的教育产生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郑珩 《生活教育》2015,(3):65-68
用"孩子"代替人们常规使用的"学生",原因是为了兼顾与学生家长们一起关注教育;不惟"坚强教育",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与学生家庭教育,以及与社区教育相合作。再者是旨在凸显"人"的教育。教育以人为本,"孩子"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学生"则更多地显示其社会身份。故以"孩子"替换"学生"。从教育学生学会坚强这个方向出发,可以为我们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健康教育,乃至对人的全面关怀、全程呵护和让人终身受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发现。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既需要对学生进行"坚守"式"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入世"教育,也需要进行"超越"式的创新人格的"经世"教育,否则只有前者极易导致滞后社会发展的"工具性"教育,会降低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问题素养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创新人格,促进高等教育实现从"就业式"向"创业式"的教育递增,更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史世殊 《中国教师》2013,(14):25-27
"生本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地尊重学生"和"全面地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与行为观。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目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育策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相似文献   

17.
李明春 《中国教师》2013,(20):36-38
一、"人性化教育"的提出"人性化教育",即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有完善的独立人格。中职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刚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往往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和创新精神,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我认为,在当今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人性化教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迫切。特别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和实施"人性化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二、"人性化教育"的内涵"人性化教育"不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而是教育本义的回归。"人性化教育"是基于人性、提升人性的教育。"人性化教育"的具体实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行为的人性化,即"人性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教  相似文献   

18.
"提质"关键词教育质量观重庆市中小学提高质量,首先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质量观的发展脉络有清楚认识。《教育大辞典》如此解释教育质量观:"对教育工作及学生质量的基本看法。主要着眼于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因学生质量取决于教育工作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我们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从认识论向度看,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理想、信念和信仰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解决好学生"信什么"的问题;从价值论向度看,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树立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解决好学生"为什么信"的问题;从方法论向度看,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积极探索理想信念教育路径,解决好学生"如何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育的对象,不能把学生当作一个抽象的整体,而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具体的存在。教育需要正面看待学生,需要关注教育中的"人",努力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