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还加强了对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应该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导者、依法实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挥学校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教育功能、积极呵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热爱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企业与志愿者加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等措施来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平等观的实践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导向作用。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还存在诸多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机拟合,有利于深化文化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14,(9):14-16
发改委、文化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据此方案,我国将开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2014年共安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2.07亿元。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上海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研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学科建设、民间信仰和地域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应用性研究拓展。陈勤建、钱炜蕾的《“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和共同发展》(《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一文提出了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问题。长三角在民众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思维原型上的大同小异,决定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许多同源性或共同性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学研究概况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是民俗学界关注的重点。陈勤建的《当代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归和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暨生产性方式保护探讨》(《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一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2年2月2日,文化部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后颁布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生产性保护实验基地名单。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3,(10):90-97
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南宁举办 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与东盟的官员与专家围绕“对话与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主题展开研讨交流。本届论坛旨在共享中国与东盟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突出成果和先进经验,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领域的深层次对话,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深入了解和交流。据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王福州介绍,与周边国家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为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丰富性并展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研究的方式及其成果,突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日前,以展示“非遗”数字化成果为主题的《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15-15
2014年8月20日,文化部第一次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向记者介绍了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性、权属特征和他国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为遗产地群众所有,以他们为核心主体建立多元化的保护与开发主体,他们也应该成为收益的主要享受者。其他利益主体则分别享有不同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12.
10月22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和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办事处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文化馆承办的以弘扬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乐声悠扬·民间天籁”——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音乐展演在上海举行。这是继2007年长三角非物质戏曲展演、长三角非物质文化民俗展演后,苏浙沪三地又一次联手举办的大型展演活动。演出突破传统的表演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人类社会童年的巫文化,在其发展与流变中不但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且也传承到了武陵土家族民族地区,并渗透到土家民俗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而成为土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今天,通过政府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努力,将巫文化纳入土家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重点范围、树立巫文化精品意识和建立土家族巫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园等措施,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武陵民族地区来说,既是对土家族地区巫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更是对其开发利用和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介绍了北川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青片乡概况,重点介绍了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论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称“非遗”)日益成为时代强音和全民共识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此,本刊专访了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  相似文献   

16.
2012年2月5日至15日,由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涵盖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旅游过程中文化特质的融合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天然内核,是生产性保护的有效路径,文化旅游还要重视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涵养利用。本文指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的优势与差距,从政府发展战略、部门工作推进、文化产业视野、企业市场定位,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文明的结晶,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们经过历史的传递、岁月的积淀,形成如今包罗万象、内容丰赡的重要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由于其自身具有的重要价值,对其保护、传承、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传承、研究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该承担起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并在实践中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为社会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保护利用形式。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日益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提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理念,并将其定义为"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