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线局域网的智能网络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速度迅猛。但随着接入点AP不断增多,AP之间距离不断减小,同频干扰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无线局域网的总容量。传统蜂窝小区的网络优化方法对于无线局域网已经不再适用。智能网络优化技术将是未来无线局域网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智能网络优化技术的内容、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对蓝牙技术和无线个人局域网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移动终端设备软件和蓝牙局域网接入点NAP在Windows系统上的实现过程。在防御蓝牙配对PIN码攻击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防御算法,提高了蓝牙网络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3.
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很容易受到攻击,而传统的基于密码学的安全体系无法解决节点故障引起的数据错误、恶意节点注入等问题,融合了p2p网络、ad-hoc网络中的信任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的分级信任管理模型,能很好的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存在的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速度迅猛。但随着接入点AP不断增多,AP之间距离不断减小,同频干扰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无线局域网的总容量。传统蜂窝小区的网络优化方法对于无线局域网已经不再适用。智能网络优化技术将是未来无线局域网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智能网络优化技术的内容、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无线光纤传感网络主要由能量储存有限且分布范围广泛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安全性能低导致容易受到攻击和入侵。文中提出运用基于节点重要性的恶意攻击定位方法,实现网络入侵中未感染节点检测过程。依据节点在网络中具有不同功能及对网络性能影响大小,对节点在网络中重要程度进行量化,获知节点重要性后对重要性高的一类节点实行保护处理;对恶意攻击行为危害性进行量化,定义入侵潜在损失,通过对网络进行异常分析判定节点性质;为更加准确定位恶意节点,运用拟合数据给出RSS(接收信号强度)信号标准差值与距离间的函数变化关系,对节点定位概率公式实行改进,利用新变方差特征的节点定位概率模型对恶意节点定位检测,从而得到未感染节点。实验证明,运用文中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入侵网络中未感染节点。  相似文献   

6.
李悦 《科技创业月刊》2009,(11):I0016-I0016
网络雷达原理: 网络雷达凭什么能够实现免费无线上网呢?原来在宽带网络信号里,绝大部分信号是不加密的,用户在使用宽带的同时,会有大量的无线信号向周边扩散、辐射,当然这部分信号非常弱,常规的无线网卡根本无法接收,而网络雷达是一款大功率信号接收器,接收功率达到800MW,自动搜索收集周边的网络信号,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只指在一个典型的无线局域网环境中,有一些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设备,称为接入点(AP)。通常,一个AP能够在几十至上百米的范围内连接多个无线用户。在同时具有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情况下,AP可以通过标准的Ethernet电缆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联,作为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连接点。无线局域网的终端用户可通过无线网卡等访问网络。目前各种技术和运营方式层出不穷,在各种接入…  相似文献   

8.
当前轨道交通工程中的信号系统设计越来越多的应用了基于无线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1],CBTC系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在灯泡线上列车掉头时,轨旁无线接入点(AP)与列车无线通信设备之间通信网络的双网切换问题,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为了使列车连续有效的与地面通信,必须合理的处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非密集分布下传感网络节点选择优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智 《科技通报》2014,(5):141-144
提出一种混沌差分进化和动态逃逸粒子群的节点选择优化算法,通过混沌序列的均匀遍历特性和差分进化算法的高效全局搜索能力,对传感网络中的节点能量进行分类搜索,采用Logistics混沌映射对节点进行优化分区处理,将混沌扰动量融入节点能量分区过程中,获取最佳能量节点,利用动态逃逸粒子群方法,运算无线传感网络最佳能量节点的最优位置,实现网络节点覆盖优化。仿真结果说明,所提算法可增强无线传感网络最优节点的聚类性能,具有更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节点选择性能,并且收敛速度快,运算耗时少。  相似文献   

10.
无线局域网(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电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原理、设备组成等方面的探讨,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技术框架,并对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