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带动我国广播电视报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80年代到90年代,是广播电视报的黄金时期。90年代以后,城市晚报、娱乐报、都市报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广播电视报整体上陷入低迷。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广播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除原来担负"党的喉舌"重任的"人民电台"之外,各种定位明确的系列台相继成立,诸如:经济台、音乐台、交通台等等.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全国从规模上称得起电台的有1000多家,广播事业呈现了空前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广大听众、社会商贾纷纷青睐广播节目.广播人精神振奋,各种宣传本台的社会活动令人眼花缭乱,节目形式改为直播和热线交流,节目内容冲出"禁忌",广告竞争近乎肉搏.新建系列台如一股巨大的新鲜血液,重塑了电台形象,从此,中国的广播迈向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0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1990年12月5日举办《90年代广播战略理论研讨会》。 90年代将是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将得到大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也将不断发展,人们对广播宣传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这次理论研讨会上发言的同志,根据9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特点以及听众的要求,从宣传内容、宣传形式、传播手段、扩大覆盖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广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阐述了看法,提出了对策。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艾知生、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何光、中央人民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广播学会于1989年9月21日举办“90年代我国对外广播发展战略”研讨会。台领导、台总工程师、台编委会、研究室、学会顾问、理事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就研究室提出的“九十年代我国对外广播发展战略”的论文及有关国际广播在对外宣传中的地位、世界各国国际广播迅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国际广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
郑钦 《中国广播》2007,(9):11-14
对台湾广播是人民广播事业中一个特殊的对象性广播,它既担负着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重要使命,又是沟通两年同胞亲情,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和桥梁。在这个看不见的空中舞台上,几代广播人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初中。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觉成了首次对台广播效果大型入岛调查,对台湾本土听众的结构、需求和接受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对台广播节目有了更准确清晰的定位,并推动了对台广播理论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祖国大陆对台广播的思维正在由宣传型向传播型转变,遵守传播规律,重视台湾同胞对母体文化的身份认同,尊重台湾同胞的诉求需要和接受习惯.以各种传播方式逐渐提高对台广播的实效,已经成为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的共识。本期“特别策划”推出这组来自各地涉台广播机构相关人员的文章,是对台广播理论和实践的一次公开梳理和展示,对其他传播对象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民广播事业,从抗日烽火中诞生,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成长,经过60年代、70年代的飞速发展,80年代的调整改革,再到90年代的重新兴盛,还有全国5亿多台收听工具,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数以亿计的广大听众,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广播宣传是个大舞台。但对我来讲,切身感受广播宣传大有干头。大有作为,还是从一次具体的采访开始的。1991年夏,我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部赋予的任务,到位于河南西部山区的某部红一连采写纪念建党七十周年的广播新闻。红一连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支部建在连上”的荣誉单位,当年,毛主席亲自在这个连队进行…  相似文献   

7.
福建台对台广播始于1950年8月1日。50年来,福建台对台广播言论节目旨在全面、完整地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祖国政府的方针政策,让台湾同胞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呢?一个重要因素是:广播言论节目有没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对台广播作为党的宣传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把改革开放的宣传置于重要的位置。当前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对台广播中的改革开放宣传的地位、形态、技巧等问题,作一番考察和思索,以更有效地做好改革开放宣传,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服务。显著的地位是对台广播内在属性和海峡两岸情势变化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宣传在对台广播中居于显著地  相似文献   

9.
田淼 《记者摇篮》2012,(6):47-48
近年来,广播评书艺术呈现产业化发展——不仅吸收和发扬了传统民间评书的精华和魅力,更具备了时代性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和初步条件。伴随着电台广播的兴起,广播评书发展进入到一个中兴时期,其市场潜能并未充分发掘。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陈致烽 《新闻传播》2009,(10):88-88
广播是大陆政府对台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策略性,是政府对台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形势下,对台广播是我国广播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项工作关系到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关系到维持长治久安的局面。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锦涛于2004年8月明确指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要做到“入岛、入户、入脑”。  相似文献   

11.
<正>对台广播一直都是传播大陆信息、客观解读以及宣传中央对台政策的重要途径。对台广播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一直都备受台湾民众的关注和重视。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是专门从事对台广播宣传的综合性电台,创建于1958年8月24日,建台50多年来,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领导的关心。1980年代以来,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适应广播发展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海峡人与时俱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改革的力度不断加  相似文献   

12.
"政治家办台、企业家经营"是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对媒介管理的要求。广播兼有宣传喉舌功能和产业功能,作为新闻媒体,广播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通过我们的节目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并向广大群众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从产业功能的角度出发,广播必须面向市场赢取利润,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介在产业的道路上已经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和90年代初,市级电台的对农节目几起几落,争论的焦点是市级台要不要面向农村。有人认为,市级电台论政策的权威性不如中央台和省台,论贴近性不如县级台。进入90年代以来,城市新闻媒体虽然林林总总,但真正把好的栏目办到农村去的并不多。南通人民广播电台顺应广播深化改革的需求,发挥广播优势,拓展市级电台对农宣传的空间,与市属县(市)区10家电台联网开办《市县台农村大联播》专栏。由于创意新、受众多、定位准、精品多,该栏目创办两午多时间,就被评为“南通市广播电视五大名牌专栏”和“第二届江苏广播电视优秀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西安广播事业的回顾从1992年开始。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一方面是因为1992年是西安广播全面改革的起点,另一方面是因为《陕西省志·广播电视志》记述的时间下限是1989年,没有涉及90年代后的西安广播发展。从1992年至今,当代西安广播经历了扩大规模,建系列台;提升硬件,改版节目,提高办台质量:贯彻专业化办台,强化市场化运作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对台广播在对台宣传中的作用不容取代1980年全国对台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沿海省市有条件的都要举办对台广播。十几年来对台广播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国已经建立起七家对台宣传为主要任务的广播电台。除了对台广播,其他形式的对台宣传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日益增多,电影电视作品、各种报纸、刊物、录音录像制品以及画册等宣传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台湾。  相似文献   

16.
我有机会读了由张家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一书。50年代,我曾在一个省电台主管过对农村的广播宣传;80年代,在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工作时,也管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台、站的宣传工作,对于“对农村广播”很有兴趣,也很有感情。因而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论述“对农村广播”的文章、讲话、经验总结和稿选集。全书选编了“对农村广播”的专论51篇,优秀稿件26篇,共35  相似文献   

17.
陈锡宏 《中国广播》2007,(12):29-31,34
对台广播既是对台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台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平时争取民心、影响岛内民意归属;战时攻心夺志,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这当中,对台广播军事宣传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着力打造的重点和必须强化的优势,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年来,我国农村广播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已有2000多个县级广播电台,50000多个乡级广播站,广播喇叭总数大致在8000万左右。它们每天转播中央台和省(市)台的重要节目,延伸中央和省级广播覆盖面并扩大其宣传效  相似文献   

19.
王红 《河北广播》2004,(5):76-7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播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广播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和人民群众喉舌的性质没有变。我们仍然必须高扬宣传主旋律,认真宣传好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两个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积龙 《视听界》2007,(2):36-39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媒体解禁以来,台湾地区广播事业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飞速发展期,2000年以后的停滞期与现在的调整期.作为传媒市场的一部分.台湾地区的广播事业发展状况牵动着整个传媒市场格局.本文利用最新资料,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广播市场发展现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