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文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方亮辉  刘充 《小学语文》2013,(11):40-4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称“语用”)的意义及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部分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从运用语言的角度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特性。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运用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必须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的这些话语,相信每位语文教师都不陌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语言发展的底子”,这是语文教师肩负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怎样教,这样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而我们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再次着重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把着力点放在了“运用”一词上。《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应从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向“学习言语”转变。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中,明确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及语文课程的定位指向了“语言文字运用”(即“语用”)。据此,语文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聚焦语用、研究语用的热潮,也刮起了“言必称‘语用’的怪风”。究竟如何正确定位语用,并厘清语用之“用”?本期,华中师范大学的夏家发教授和溧水县实验小学的王祥连老师围绕这一话题,分别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杨孙涛 《新疆教育》2012,(23):104-105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新课标内容和目标都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才能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那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短短的一句话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当然,这要以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为前提。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如果以目为纲,纲自不举,目亦难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言语形式”,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以《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六上)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围绕“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门实践性课程”这一核心来开展教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开展多种教学实践的基础学  相似文献   

13.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4.
水长流不息,滋养生物;水荡涤万物,纯净通透。水的特性正如语文课程一样,与人息息相关,滋润心灵伴人成长。正如《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升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若水语文,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必须依托文本,聚焦文本语言,关注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课标中的“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删去了“理解”一词,许多教师认为,从此可以不谈理解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要求“理解”指向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运用”,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从教教材内容走向教课程内容。那么,在具体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王同娟 《天津教育》2014,(17):77-78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本体特征与学科功能——“语言文字运用”,并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定位,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理应回归“简约”,以“语言文字运用”为课堂本位,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实现扎实高效的理想课堂。具体说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何为语言文字运用?广义的“语用”是指在学习和生活等情境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运用语言文字经验来处理问题、解决现实矛盾;狭义的“语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阶段,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显然,以语用作为起点,是语文教学脚踏实地的根本。落实语用,强化语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扎实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凡“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运用“语文综合运用”)出现15次,“语文实践”出现7次。“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我认为凡是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样离不开“语文实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要实践什么,怎样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11月我参加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名师“送培下乡”活动,就以到周宁县上的示范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为例来谈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教学,以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