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亦琴 《小学生》2011,(1):47-48
苏教版数学教材分别在二、三、四、六年级安排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二年级上册教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教学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年级上册教学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让学生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相似文献   

2.
宋福 《甘肃教育》2011,(4):94-94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积累运用”栏目中有一项“读读记记”,要求学生记住“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阳光灿烂、黑白相间”六个词语。就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何不让孩子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记忆这些词语呢。  相似文献   

3.
尹瑾 《小学语文》2007,(9):44-46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至四年级下册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我的发现”栏目。“我的发现”在中低年级侧重于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识字的方法。它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汉字、积累词语,还引导学生将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授课年级:五年级(下)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识记:1.理解“劳苦”、“简朴”、“浏览”、“咨询”等词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陆小燕 《小学语文》2009,(10):34-35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教学片段 二年级上册第21课《从现在开始》第二自然段中出现的新词“叫苦连天”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词,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紧紧抓住了“叫苦连天”这个词语,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感悟词语,帮助学生克服了理解上的困难,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积累。  相似文献   

6.
朱瑛 《辽宁教育》2011,(4):33-35
背景描述 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都安排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并分成“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前者是由讲读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后者是由讲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它是单元整合后词语的归类统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要求学生积累、掌握、应用。也许是习惯了以前教材中词语表的模式,我总是轻视“词语盘点”的教学,一般都是让学生随便读一读、说一说、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认识“长、它、当、被、河、真、高、兴”8个生字。会写“长、兴、虫、当”4个字以及“小虫”“天上”两个词语。学习新笔画“竖提”。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8.
朱瑛 《小学语文》2011,(3):24-25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都安排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并分成“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要求学生积累、掌握、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词语盘点”的做法是让学生随便读一读、说一说、抄一抄了事,在教学时间紧时尤其这样。  相似文献   

9.
吴昊 《班主任》2010,(2):24-25
两年前,我对本校三个年级160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愿意到讲台前讲话的学生,六年级占87%,四年级占93%,二年级占97%。由此看来,讲台在孩子们心目中是块“圣地”,他们希望到讲台前展示自我。于是,我决定让“三尺讲台”成为学生们展示自主、自立和综合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独立性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地了解现今小学生的独立性,笔者对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依赖性较强。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陈兰 《基础教育研究》2010,(5):33-33,35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读出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来统领全文,让学生深入文本,细读体会。交流时学生的回答重点集中在“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和“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这两个句子中,于是教者紧扣三个关键词语“全然不顾”“奋然”“人墙”,引领学生咀嚼语言文字,使词语鲜活丰满,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体会概率思想。  相似文献   

13.
范敏 《云南教育》2008,(7):64-64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目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本课教学将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把握全文内容;采用个人读,齐读、引读、赛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感悟人与树之间关系亲密、和谐,懂得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的道理。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孟谦 《山东教育》2009,(5):31-31
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每一个单元练习都有一个“读读背背”的环节,其中一项内容是读、记四字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所联系,在词义上都互相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三年级有篇课文《庐山的云雾》,在随后的单元练习的“读读背背”中出现了这八个四字词语:  相似文献   

15.
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每一个单元练习都有一个“读读背背”的环节,其中一项内容是读、记四字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所联系,在词义上都互相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三年级有篇课文《庐山的云雾》,在随后的单元练习“读读背背”环节中出现了这八个四字词语:  相似文献   

16.
吴建生 《新教师》2019,(9):58-59
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转折期,从这时候开始,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转向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作为实现深层次理解的奠基石,当仁不让成了学习的重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更是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作为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呈现,在该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编排中都明确了这一意图,“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再次要求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多。  相似文献   

17.
严培勇 《考试周刊》2013,(71):101-101
英语在我国作为第二种语言,它的教学现状是:七年级差别不大,八年级开始分化,九年级基本就泾渭分明了。这就造成许多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  相似文献   

18.
可怕的假期     
“假期”,这是让所有学生听了都会兴高采烈的词语!在假期里可以撇开学习的烦恼与重负,无忧无虑地玩耍。可是,现在“假期”对我来说却变得非常可怕,这一切,都源于五年级下学期的暑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将写作分为两个部分:小学一至二年级为“写话”,三至六年级为“习作”。鉴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作文中常出现问题,所以对指导三年级习作,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某省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中有一个陌生的词语赫然入目:南中国。虽说语言在演变发展,出现新造词语是正常现象,但对这个词语,笔者以为当休用。其一,不合造词规则。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新词的出现不能违反语言习惯。日常用语中一般没有“单音方位词+国家名”这一偏正结构形式。例如没有“东中国”、“西中国”之说,这如同没有“南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