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德里罗的众多小说中,长篇小说《白噪音》一直以来在评论界倍受关注。作为创作的分水岭.这部小说成就了德里罗在美国当代作家中的领军地位。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大多关注《白噪音》的结构和语言,对这部小说主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本文通过对小说《白噪音》中消费文化、科技与死亡、宗教世俗化等多个主题进行分析.更深刻更全面地再现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这部作品在发表之后就在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也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和喜爱,并且还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文学历史上最经典的一百部小说之一。本文结合《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语言特征和隐喻的表现进行分析,探究这部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学界认为的“现代经典”之一。这部小说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章从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运用和情节处理等方面作了比较具体、深入的探讨,试图探寻该书的艺术特色,从而管窥它成功的秘密,亦希冀对青少年读者欣赏这部小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白雪乌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8)是迟子建的新作,相对于先前的创作,这部小说显得更加老辣更加从容,在思想的考辩与结构上特色也很明显。这部小说的内容是叙述1910年哈尔滨鼠疫大爆发时期的社会历史惨状。小说对鼠疫爆发时社会各色人等的生活、人生体验做出了全面的反映与表现。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经发表,就风靡全球,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影响非常大。这部长篇小说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和发展,更在于其语言创作的风格上,小说细致的语言、幽默和讽刺兼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艺术句法结构等,都为小说增光添色,铸就了这部经典的长篇爱情小说。本文就《傲慢与偏见》的英式文学的语言创作风格进行探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把握英美文化创作中的语言创作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大卫·米切尔是目前英国作家中的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作为一个年轻的小说家,他已经完成了五部成功的小说,并在严格的评论家和普通读者中都赢得了声誉。《云图》是他第三部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生动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思想完美融合在一起。该小说"将科幻小说、惊悚小说和古典文学中的艺术感完美糅合起来,并辅以音乐般的韵味与生机勃勃的语言"(《卫报》),在这部小说中,米切尔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天赋来编排叙事时间、叙事层次构出一个人类文明的云图。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叙事研究,我们可以在这部小说中看出叙事技巧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理解它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读过《三国志》,比较多地知道三国人物、故事的人,再来读那种专门议论三国人物的文章,一般总比较更觉亲切,也比较可以理解得更深入一些的吧。有几位同志所以能够一起兴高采烈地议论某一部小说中的人物,例如《叶尔绍夫兄弟》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也由于他们都是读过这部小说的吧。没有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听起这种议论来,当然也可能感到兴趣,有所体会和感受,但是比起读过这部小说的人来,毕竟还是差一层的。  相似文献   

8.
《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小说,既有深刻的主题思想,也有极其鲜明的语言艺术特色。语言的个性化,精彩的对话,遣词的精确贴切,形象逼真的描绘,构成了这部不朽名著的斑斓色彩。这些语言特色,使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为广阔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以小说的方式思考存在,其思考的展开方式构成它独特的人物形态,逻辑和对话形式。其中,对话在这部作品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将这些对话的形式与功能进行类型分析,便可以看到这部小说采用或创造出如此多样的对话形式,实现了作者对于存在的更充分,更自由灵活,更简捷有力的小说式思考。如果它只采用传统的人物对话形式,则不仅会导致篇幅的成倍增长,而且,其思考性也决不可能在一部小说中达到如此的广度,密度,深度和明快透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清·乾隆大德堂本《绣像女才子书》为主要依据,对这部小说的思想与艺术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充分肯定了这部小说在思想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了它的局限与不足。作者认为,这部小说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中,可以说是一部较有价值的书,应该给它以适当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5,(5):17-25
本文从《倪焕之》的个人经验出发,说明这部小说的价值与意义和叶圣陶个人经验与人生历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揭示,表达了民国知识分子的个人心灵史与这部小说的内在结构和精神追求的关系;说明了作家个人的体验构成的基本观念及其对历史变革之际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把握对小说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梳理了小说中"教育"与"革命"的具体指涉,分析了叶圣陶的革命观,强调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不仅要建立在大历史框架内,更要侧重于作家个人的精神与体验历程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古典小说,和历史有着不解之缘。按理,历史是科学,而小说,则是艺术。不过历史和文学确是近邻,而且古代的历史著作,实际上是小说的一个重要源头。看看《左传》吧。这部为《春秋》作传的煌煌巨著,对历史事件的铺叙,对历史人物的刻画,简直就可以当小说读。同样,太史公的《史记》,以一部历史著作,闯进文学的殿堂,并且在文学史上占据了崇高的地位。为什么会这样?司马迁是语言大师,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司马迁以其伟大的天才,为历史科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  相似文献   

13.
《金光大道》是浩然最满意的长篇小说,也是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本文基于对文学是意识形态这一社会性质的认同,从广义修辞学角度阐述政治意识形态对这部小说语言的规约与统辖,主要从话语生产权、话语符号、言说方式三个方面论述这部小说语言的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反讽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作为一种辞格,早在古希腊喜剧中就有妙用,但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及文学批评手法,则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蔚然兴起的。文学反讽命题的建立,在对一些重大而棘手的文学现象的把握上展示了独特的优势,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思维和视野。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不仅在微观语言修辞范围使用了反讽辞格,更主要是在小说的结构上,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与展开上,把反讽作为一种宏观意味的文学创作原则,妙用命运反讽、戏剧反讽、浪漫反讽等诸种文学反讽手法,使这部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斐然,因而奠定了哈代在世界文坛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云光先生《长安城里水车巷》[1]是一部成功的学者小说。小说题材填补了长安历史文化小说的选材空白。小说穿透半世纪历史风云揭示人性本质,在灾难中突现长安人不屈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的相互关怀。丰富的情节、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和高雅的艺术追求,体现了这部学者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印度之行》是E·M·福斯特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深刻的象征和富于哲理的预见,是20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福斯特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技巧,使得整部小说更有韵味,福特斯本人也被誉为“现代象征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展现了一幅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画卷。在神灵观念的作用下,这部作品体现出原始思维的神秘性、互渗性、象征性等,其语言具有简洁性、直感性、形象性等原始语言的特征。韩少功以原始思维方式来构建这部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最主要的是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同时,这部作品独特的创作视角对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开放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苏童小说《米》中,一种独特而鲜明的"狂欢化品质"成为了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富有"狂欢化"色彩,而且在人物塑造以及叙述语言与策略上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狂欢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九月寓言》采用被述世界自在的“感觉器官”的叙述身位,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解释系统。这一解释系统的独特性,一方面表现为物候时间所提供的解释视域,淡化了故事的历史背景,消解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内涵,使历史走向了神话;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于“苦难”与“欢乐”观念的反常性扭转,使小说越出了启蒙主义的叙事传统而别开生面;更由于这部小说的解释系统,在整体上是建立于未化之民的心理状态(即创造神话的原始人的心理状态)之上的,这一切使这部小说一则中国乡村自三四十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去历史化,成了一个写实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小说学会权威评定的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的六部长篇小说里,新疆作家董立勃的《白豆》名列第二,可以看出这部作品的分量和它给小说关注者带来的惊喜。未知这部小说从过往历史中钩沉出来的西部故事对大学里年轻读者来说会不会一样有趣——今天的大学生恐怕很少人有心思去读当代小说,即使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小说更让人了解历史和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