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爱好者。过去,由于新闻写作知识不够,新闻信息捕捉不准,投出去的稿件往往是杳无音信,尤如石沉大海。自从1985年下半年我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之后,我找到了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年过六旬的新闻爱好,从事业余新闻写作40余年,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发表各类稿件2000多篇。有人问我有啥写作诀窍?我的回答是:“长年耕耘自见功。”  相似文献   

3.
张磊 《军事记者》2008,(1):66-66
从一名新闻写作的“门外汉”到一名能够独立采写新闻稿件的报道骨干,回顾自己一年来的成长经历,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恩师、我部政委——盖恒国。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培养和悉心帮带,使我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湖南省江永县水电局游康生:明年的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开始了,我首先想到的是价廉物美、实用性强的《新闻与写作》,于是便又订下了明年的《新闻与写作》。 我是一名新闻写作业余爱好者,开始写稿时,稿件写了近百篇,均不被采用,心里很苦恼,几乎丧失了信心。1993年6月,我在朋友家偶然看见一本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矿宣传部见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立刻被她吸引住了。于是,便开始自费订阅至今。每月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闻知识》后,我都从头于尾将她读完,回过头来再仔细品味“新闻写作研究”、“采写体会”、“通讯员经验谈”等栏目中的文章,然后翻开被新闻单位打入“冷宫”的底稿,逐篇对照,查找病因。同时,按照《新闻知识》中传授的方法,加强自己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认真推敲稿件中的标题,进行谋篇布局,力求文章短小精悍。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前年一年时间,各级新闻单位就采用我的稿件达35篇。我认为这是《新闻知识》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带进了新闻写作的殿堂。在我从内心感激这位良师益友之余,由不得想起眼下比较时兴的一句话——爱“她”没商量!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是农场的一名工人。从1988年开始,我迷上新闻写作。当时,我边学习,边写稿,不久,我的第一篇稿子在《绿原报》上发表了,更激励了我的写作热情。我渴求得到新闻写作知识的指导。今年,我开始订阅《新疆新闻界》,它对我的帮助很大,从中提高了新闻理论修养,稿件刊用率也逐渐上升。截止11月,我已有25篇稿件被各级新闻单位先后采用。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矿灯充电工,业余时间爱写作。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新闻知识》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是1987年开始学习新闻写作的,刚开始写新闻报道时,和广大初学者一样,一味追求稿件数量,不懂得稿件的质量,认为“万箭齐发,必有一中”,抱着打彩碰运气,整日地写呀,写呀!结果,一年采写了上百篇稿件,大都石沉大海。偶然有个“豆腐块”发表,也是经过编辑精心修改的。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解放军驻昆某部政治部邓忠开:去年初,我从基层连队调到部队政治部报道组,当一名报道员。那时,就连新闻“五个W”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采写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新闻干事向我推荐《新闻与写作》。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选择探微”、“新闻标题写作”、“采写体会”等专栏通俗易懂,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把1992年至今收藏的  相似文献   

9.
函授之页     
《军事记者》2004,(6):69-69
每每捧读着自己厚厚的剪贴本,抚摸着胸前那闪光的军功章时,我不禁想起政治处张贵国主任曾用一台凤凰照相机吸引我走上新闻写作道路的往事。 4年前的初冬,他得知我喜欢在业余时间里练习新闻写作,就要看我那些从来发表过的新闻稿件。我不好意思拿出来,但张主任执意要看,他仔细地翻看了几篇后,对我说:“不错,基础很好!两个月内必须有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刊登,哪怕只是一块小小的‘火柴盒’,我也会奖你一台凤凰照相机。” 说心里话,我一直在偷偷地坚持练习新闻写作,可是没有一篇能够变成铅  相似文献   

10.
我的心里话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过去向各级报刊电台投寄很多新闻稿件,但被采用的很少。我自订阅了《新闻通讯》后,每收到一期,我就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从中吸取新闻写作知识,然后借鉴杂志里介绍的采访和写作经验,到实地进行采访和写作。  相似文献   

11.
新闻稿件的采访写作,大多是要争分夺秒。然而也有例外。我的一篇通讯就整整采写了六年。还是一九七六年一月初,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水利战士”,正顶风冒雪奋战在淮安渔衡河疏浚工地上,九号清晨,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过去向各级报刊电台投寄很多新闻稿件,但被采用的很少。我自订阅了《新闻知识》后,每收到一期,我就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从中吸取新闻写作知识,然后借鉴杂志里介绍的采访和写作经验,到实地进行采访和写作。通过学习,大开了自己的视野,稿件的刊用率也提高了。近两年,我先后被《中国法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日报》、《战胜报》、《育才报》、《人民军队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哈密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是我走向新闻写作之路的引路人,当我已经步入中老年行列时,她却仍然年轻。每当我看到她那朝气蓬勃的封面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我就会产生一种感激和兴奋的冲动,爱不释手地一口气读完全部页码。我是从学习和研究《青年记者》中逐步走上新闻写作之路的,在《青年记者》的热心帮助下,我从一名不懂新闻 ABC 的无知青年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企业宣传干部,并在省城新闻媒体中崭露头角,每年有上百篇新闻稿件被报刊、电台采用,连年被党报党刊评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基层业余通讯员。从1983年九月以来,先后在报刊、电台发表稿件135篇,连续3年被《江汉石油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荣立二等功一次。近3年业余新闻写作中我的体会是; 第一、处处留心,使大脑成为捕捉新闻线索的“永动雷达”。平时同一些同行们闲扯,有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由于文化功底浅和以前接触新闻不多,新闻写作水平提高不快,写了许多新闻稿件,命中率却不高。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新闻与写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订阅了它。从收到第一期刊物开始,我就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刊物里不仅有丰富的新闻理论知识,而且有实例讲解,对我们初学新闻的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刊物。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从1983年起就给新闻单位投稿。由于以前缺少写作知识,写的稿件质量差,被采用的寥寥无几,感到十分苦恼。去年3月,我有幸从一位朋友家中发现了《新闻知识》杂志,一打开就被她吸引住了,连饭都顾不上吃就细心读了起来。然后又借回家翻了几遍。我认为她是学习写作的良师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从去年至今写稿110篇,被采用97篇;去年分别被《中国石油报》、《胜利报》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评为模范通讯员。同行们说我很幸运,是块料;厂宣传科请我去介绍写作经验。其实,我搞报道只有一年半,当初也和许多通讯员一样,感到基层活动范围太小,没什么可写的,或稿件写好后,匆匆地投寄,结果是一去无音。后来,我认真学习新闻写作基本知识,注意做到脑勤、手勤、嘴勤。稿件开始见报了。我  相似文献   

20.
一些通讯员,注重稿件的内容写作,这固然不错,但却往往忽视稿件标题的提炼。殊不知,为一篇稿件做一个好题目,也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虽然我是搞业余新闻写作的,时间又不长,但发出的稿子90%被新闻单位采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在注意稿件内容的同时,也注意稿件题目的选择。今年7月中旬,我写了一篇一个冒充局长的人在村民家行窃的稿件。稿子写好后,我加了个《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