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是科学研究人员的一部分.指出科学研究要继承和创新离不开科技信息,而科技期刊正是重要的科技信息源.分析了目前科技编辑人才短缺,又面临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越时代的发展,加速培养21世纪科技期刊编辑是当务之急.对21世纪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教育者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分析了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教育者角色,认为学报编辑部,学报编辑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编辑能力有着丰富的内涵,关键的能力要素有对稿件的宏观把握能力、文字修改和审校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会活动和沟通能力以及编辑管理能力.要培养编辑能力,必须树立全新理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基础训练、鼓励编辑走出去和发挥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要适应21世纪的发展要求,必须提高质量,不断更新,这就需要一支精炼的优秀科技编辑队伍.从长远打算,这支队伍不仅要年轻化,而且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阐述了如何在道德修养,提高创新意识及编辑自身素质等方面培养青年优秀科技编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长的核心素养,为青年编辑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以进入第五届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决赛的48位青年编辑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归纳、分析青年编辑的参赛视频,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构建青年编辑成长核心素养模型。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青年编辑成长核心素养提升途径。【结果】青年编辑成长核心素养划分为3个主要方面:职业内涵、多元技能、时代探索。其中职业内涵是青年编辑成长的基本要素,多元技能是青年编辑成长的关键要素,时代探索是青年编辑成长的影响要素。【结论】青年编辑要实现快速成长,务必要夯实职业基础、提升多元技能、紧跟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的质量是期刊的生命,高质量的期刊是编辑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要保证和提高期刊的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人员老化、知识老化的现象亟待改善,特别是青年编辑在人员比例、学历结构等方面更应引起重视,对在职青年编辑重视、培养已刻不容缓。编辑工作者应具哪些方面的素质、如何培养提高,是期刊界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化给科技期刊编辑流程带来的变革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探讨如何利用网络的优势促进编辑流程的变革。要积极开发期刊稿件管理软件,改进传统编辑流程;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增进编辑流程的科学性;提出建立纸型版和电子版期刊一体化生产、编辑校一体化的网络化期刊生产线,是编辑和科技期刊管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年轻编辑自身角度,分析了如何比较自身特点和编辑工作的适合度,工作热情和编辑能力的提高,以及除了编辑能力之外的工作能力的提升等问题.工作热情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工作中要时刻做个有心人;编辑能力的提高主要从基础编辑知识和编辑能力的储备、专业知识的学习、英语编辑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资格的取得等展开;另外,从积极参加会议、撰写论文和申请研究课题等方面谈了如何提升年轻编辑的综合能力.文中所总结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谨供年轻的编辑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青年编辑的培养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着重分析探讨了跨世纪青年编辑的培养机制,并从青年编辑人才现状,21世纪编辑的素质,跨世纪青年编辑的历史使命及培养跨世纪青年编辑的措施、途径,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部队依托普通高校培养规模的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国防生集体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逐渐凸显,文章重点对国防生培养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与科技编辑人才培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1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 1.1起因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高度综合与分化,没有一个编辑能单从专业上把握科技文稿的内容;而不管文稿内容不符合科技编辑的社会职责.为此,要寻找方法不得不研究科技编辑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政联系广大教职员工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政治、组织、民主等优势,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维护职工权益,协调人际、利益关系,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建设和谐社会,教育必然也要追求和谐,追求教育与社会、教育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我们提出师生之间要沟通情感、培养兴趣,教师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环节,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与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树江 《现代情报》2003,23(10):152-153
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骨干力量少,青年编辑多的现状,提出了青年编辑培养提高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世界未来发展对学报人才的需求,对编辑人才要严格筛选,把好入口关.建立“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强化青年编辑的教学,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训练,主管部门在政策给予适当倾斜以利青年编辑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和编辑部自身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快速成长的三种培养模式:⑴寓学于实践的编辑实务学习模式,该模式将实践与学习结合起来,辅以指导和培训;⑵寓学于考试的自学模式,该模式基于国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利于新编辑掌握编辑理论、编辑实务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⑶寓学于研究的专业现状与动态调研模式。经过以上三种模式的培养,青年编辑在几年中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具备现代出版环节中所需的各项技能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的骨干型编辑人才。实践说明这些培养模式是可行的,可操作性强,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简述"编辑整合"概念形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编辑整合规范新方法,阐释了编辑整合规范方法的基本内涵、逻辑学基础及应用思路,并将该方法用于剔除优秀期刊瑕疵问题和匡正国家标准中的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决定期刊的质量,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高素质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浅谈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工作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从事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年轻编辑,多是直接毕业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拳科生,专业的编辑学知识相对匮乏。而期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编辑的素质,因此加强年轻医学期刊编辑业务培养,提高年轻编辑素质,对提高医学期刊的办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年轻医学编辑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在稿件的鳊审过程中时刻警钟长鸣。年轻医学期刊编辑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博大的胸怀,爱岗敬业,面对现实,排除不利因素,克服困难,做好期刊的编审工作。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博大的胸怀,爱岗敬业,面对现实,排除不利因素,克服困难,做好期刊的编审工作。年轻医学编辑要洁身自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在编审稿件中,应坚持办刊宗旨,坚持政治思想标准与学术水平为稿件取含的唯一标准,年轻医学期刊编辑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的医学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现状、进展和前沿学术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对稿件的先进性与否、科学与否、实用与否做出比较可靠的判断,从而在稿件的编审、加工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基本符合现状。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以期提高编辑能力与期刊质量,更好地为作者、读者及社会服务。【方法】 基于林学类期刊的编辑实践,分析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新时期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结果】 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是追求发表论文的卓越质量,包括学术质量与编排印刷质量,体现编辑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新时期培养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职业精神包括基本工匠素质、编辑观念、奉献精神,职业技能培养包括编辑策划力、前瞻力、编辑过程的求实能力、校对能力、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等。【结论】 经济转型时期要正确理解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强化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从编辑加工视角初探隐态编辑业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编者修改、加工作者投稿的角度,提出了编辑做出的幕后、深层次、创造性劳动成果,并溶入刊发文章中的所谓“隐态编辑业绩’’新概念。肯定这个概念,对于鞭策编辑进行深入、创造性工作,提高编辑业务水准、培养编辑英才、提升刊物质量水准及繁荣传媒事业颇具实际意义。分析了目前一些杂志社(编辑部)对此认识不足和管理跟不上等问题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一些对“隐态编辑业绩”的客观、积极、准确评价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