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沈春艳 《科教文汇》2013,(24):F0003-F0003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是最能体现人民思想情感和生活的音乐。安徽民歌具有南北风格兼容并存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2.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是最能体现人民思想情感和生活的音乐。安徽民歌具有南北风格兼容并存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口头创作的一种能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生活、意志、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根据笔者几次田野考察获得的一些资料,结合民歌分类的理论方法,对四川汉族民歌类别作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在我省产生,流传着数以万计的民歌,它紧密地伴随着历史,生动记录了河北人民的生活,劳动和斗争.我省民歌大致可分为五种风格,以地理位置划为:冀中平原区;西部太行山区;冀东唐山及冀东北承德的部分地区;北部张家口地区;冀南地区.这些地区的民歌在音调、体裁、风格、演唱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冀中平原的民歌河北的乡土气息最为浓郁.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旋律自由洒脱;歌声悲壮豪迈、慷慨低回,却又很优美和动听;歌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情感朴实、爱憎分明,能够使人亢备,是充满哲理、能雅俗共赏的词句与诗歌.它记录着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和土家族的发展历程,再现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6.
陕北的民歌     
鲁慧 《百科知识》2000,(8):52-56
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陕北人民,在苦难的生活历程中,逐渐学会了用歌唱来缓解恶劣环境对人们生活所构成的压力,学会了用歌唱来表达感情,歌咏生活,赞美生活,因而自自然然地创造出了一种独具一格带有黄土风味的音乐文化——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包括信天游、民歌小调、秧歌调、酒曲和部分风俗歌曲,其中信天游最具有代表性。信天游,也叫“顺天游”、“山曲儿”,顾名思义,顺天而游,一任思绪自由驰骋。看!明月从山峁上爬出  相似文献   

7.
桂海滨 《科教文汇》2009,(36):267-268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还原了民歌的本质——人人都能够的、很随性的、自然的歌唱。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它的出现是不应该有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的。这些都是原生态民歌有着无限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常晓虹 《金秋科苑》2009,(3):110-110
信阳原生态民歌是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传承与演变中,既保持了本地的音乐特点,又融合了其它各地民歌特征。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几类。山歌音调以五句体最为典型和代表。号子与小调等多是二、四、六、八的偶数句结构。  相似文献   

9.
杨慎竹枝词,主要描绘巴渝自然风光、叙写巴渝人民生活、劳动情形、歌咏青年男女的恋情、描写巴渝民俗风情,艺术上颇具地方民歌特色。  相似文献   

10.
信阳原生态民歌是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传承与演变中,既保持了本地的音乐特点,又融合了其它各地民歌特征。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几类。山歌音调以五句体最为典型和代表。号子与小调等多是二、四、六、八的偶数句结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灿烂文化。本篇论文主要是浅谈了居住于我国东北区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民歌特点。先从民歌的基本定义入手,然后引向论文的主要部分赫哲族民歌,通过对赫哲族代表民歌作品《乌苏里船歌》分析进行论证,总结出赫哲族民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璐 《百科知识》2022,(3):38-40,43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不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同时又是民歌之乡,享有"民歌海洋"的称号.从尧舜时期的民歌童谣,到国学经典《诗经》中的《唐风》《魏风》,再到南北朝的《并州歌》《敕勒歌》,都留下了曾经生活在山西地区的各族人民的情感印记.明清以来,山西民歌显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河曲民歌""左权民歌"都有世人耳熟能详的民歌作品传世,如《想亲亲》《绣荷包》《桃花红杏花白》等.这些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山西民歌还是古筝创编的重要源泉之一,二者常用弹唱的方式结合起来,这种文化碰撞既是对山西民歌的发扬,也是对当代山西筝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环境、生活方式、语言文化风俗的不同在民歌中体现的非常明显,极具特色,就形成了差异极大的民歌色彩。本文是在广泛查阅资料后对各区域民歌从调式、结构、主要分布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杨子奇 《科教文汇》2008,(32):244-244
文章通过对侗族民歌中有关鱼意象的运用进行解读,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性格、观念、心态、审美意识,以及侗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5.
陕南民歌是陕南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者是古老的融合的民族。陕南独特的地域条件、区域间的人口迁徒、方言等因素形成了独特艺术魅力的陕南民歌。从陕西民间文化乃至中国民间文化来看,陕南民歌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与保护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陕南民歌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它逐渐丧失了其民族特色。因此,在当今社会保护并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汉族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以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流传至今。但是在当下的社会,汉族民歌的传承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存在的困境。在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希望借助传媒使汉族民歌得以继续发展,迎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7.
"花儿",作为西北民歌之魂,她不仅流行范围广、传唱民族多而且内容包罗万象.词曲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她是中国任何一种民歌所不能与之相媲美的.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读"西北'花儿"这一个看似传统而又寓意深刻的主题,在第三部分对"花儿"进行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新民歌的形成及演唱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来浩如烟海的民歌,其题材几乎包罗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和反映了人民的性格、感情与理想、追求,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编年史。在千百年来的演唱实践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民歌在解放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歌风格特征。本文将对新民歌的形成及演唱风格做一个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对传统民歌应该如何来进行评价与认识,是当今民歌创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创新是当代民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孙伟 《科教文汇》2007,(4X):190-190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很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它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