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又是一节作课,写的还是老掉牙的“我的理想”。拿着教科书,拿着以前的教案,我走进了教室.开始作的教学。“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掌握在你们的手上,你们要担负建设祖国的重担.谁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把以前说过多次的导入语一字不漏地又说了一遍,在学生响亮的回答声中我肯定了那些有着远大理想的学生,也鼓励了那些还没有“大志”的学生。接着,学生按部就班地在下一节课动笔写作了.  相似文献   

2.
作批改是作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小学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时都是十分精细的。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头,看见惹人注目的大叉叉就反感……”笔并不赞成语教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式的批改,更反对“少批”或“不批”就是对学生最民主的教育。后显然缺乏辨证地思考:教师的批改,无论精细或粗略,只要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我们不应忽视,小学作评改面向的是练习作的孩子,他们学习语言需要课这个范本,那么学习修改岂能离开范例,老师怎能可以随他们自己改去?叶圣陶先生曾“亲自逐字逐句地批改”了肖复兴初三时写的一篇作。使复兴感到在“写作道路上迈出的脚步方才比较扎实一些”。因此在他的儿子写作时,肖复兴也“觉得应该像长辈待我一样,将一份诚心、耐心给予孩子”。给学生做个样子,让他们有法可依,我想小学语教师是应该精批略改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作内容写什么?他们的注意力倾注于什么样的事件?老师的要求无疑起着一种很强的导向及制约作用。而我在作指导中,依据“大语作”教学观,对学生作的首项要求是“求真”。  相似文献   

4.
这个周末,儿子的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题——描写秋天。我关心地问他准备写什么,儿子一脸的苦恼,答道:“不知道。”怎么办?怎样指导刚上三年级的儿子写这篇作?我思忖着。带着他上网搜索,或到小学生优秀作选上找一篇来“借鉴”,甚至让我这个做初中语教师的爸爸来“捉刀”……理智告诉我这些做法都不可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作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现象: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没有积极性。教师说要作,学生就作;教师说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教师说写几次,学生就写几次。全是教师说了算,作好像全是教师的事。可是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练笔,写作训练才奏效,写作教学效率才能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6.
孙丽华 《新作文》2004,(10):34-35
作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教学中如何体现“双自主”呢?实践证明下面四种课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了解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内容.设计作的整体教学方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新教材共有8个语园地,每个语园地围绕单元整组教材设计了一篇习作,重点是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一学期要写8篇习作,对于初学作的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对于老师来说指导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弄不好,就会出现教师“教”不细,学生“学”不好的恶性循环。为此,笔根据新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向多位作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制定了整套作整体教学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有幸听了全国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堂精彩的作指导课。作教学的内容是通过观看三位同学劝阻猎人打鸟的现场表演,结合《鸟是人类的朋友》的资料(课上发放),写一篇作。课上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时注重启发,让学生始终处于“愤”、“悱”状态,培养学生的作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教学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又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就那些内容那班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有什么可思的?  相似文献   

10.
一篇作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综合能力,但目前很多中学生怕写作,对作训练普遍比较冷漠,认为没有东西可写,或不知道怎样写。那么,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怕写作的思想和不会写作的担忧呢?我在语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作教学的新路子,是多年来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抓住“情感”这一关键点,结合作多年较成功的作教学实践,就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热爱作的原动力,从而变得乐写、爱写,做了深入细致的阐发。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课程标准》关于作教学部分指出:“作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如何从说到写。循序渐进。达到课标的要求呢?我在教学中有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13.
作教学是小学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这往往也是语教师最感头痈的地方。因为许多学生最厌烦的就是写作,往往觉得没啥好写,不知从何写起,害怕写作。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作教学也一样,如果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作教学就难于达到应有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周芳 《江苏教育》2006,(3B):43-45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被要求对全校上一节语阅读公开课。我选择了《糜鹿》这篇课。我觉得这篇课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知识有趣,学生肯定比较感兴趣、好把握,木会“冷场”.而且教参的备课资料十分详尽,还配有一段精彩的课堂实录,只要稍作改动就行了。当天晚上.我就将教案中精彩的部分拼拼凑凑,“择优”抄在了备课本上,写好了“串台词”,并进一步在头脑中预演、细化,配上了图并茂的课件。基本思路是:复习第一段导入,感受黄海滩涂的美;精读第二段,了解知识、学习说明方法;自学第三段,按表格填空后复述r重点);结尾总结,号召保护珍稀动物。没想到第二天教研组集体讨论时,同事的话把我的自以为是打入了谷底:“这么多内容,时间可能来不及吧。…‘这个设计把教参的三课时浓缩成一课时.挑那些能出彩的部分上掉了。你前面的课时都学了些什么呀?”“你这样设计.学生肯定只能跟着老师走了。”……  相似文献   

15.
写作教学:让规矩与才情共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一直被为中学语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这“半壁江山”在实际教学中却几乎成为“残山剩水”;学生的作能力低下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一再惊呼,作教学的无序与随意正日益成为语教师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教师在作教学上的“不作为”也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其间固然不乏作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创造性等原因,但毋庸置疑,教师对作教学规律的认识模糊、教学方法的不当也是作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16.
提起作,学生怕,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重目的轻过程。没有生活经历,学生只好“闭门造车”,天下章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他,一本经典作选在手,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同一件事例,以不同的版本出现在学生不同年级的作中。这是学生的悲哀,更是语教师的失职。  相似文献   

17.
在语教学上,我历来主张“实、新、活”,是“实、新、活”派。“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要认认真真的完成”.此其实也;语教学,观念要更新、内容要求新,方法要创新,此其新也;教法活、学法活、教学联系实际活、联系生活活.此其活也。“实、新、活”是语教学的精髓,做到这三个字,语教师受欢迎,语受欢迎。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参考资料解读作品。根据时代背景、作介绍、分层分段、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套路分析课,甚至要求学生能理解“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教师成为作、作品与读之间的“二传手”或“中介人”。这只能算是肢解课,是程式化的解读,而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主体,是作品的再创造。在语的阅读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点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让学生能真正走进作品中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9.
语教学的目的是语本身还是语所负载、传达的内容,这是语界经常争论的话题,也是语教学时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它关系到语课“上什么”和“怎么上”。认为语教学的目的是语本身,或认为是语所负载、传达的内容,都有片面之嫌。面对丰富多彩的语教学,应根据课的目的要求来决定语教学的重点。具体来说有四种方法处理它们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黎洪国 《现代语文》2007,(3):105-105
学好语,我觉得主要靠一种悟性。因此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悟心。培养学生的悟性,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每一篇课的突破口,实际上就是课的题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运用“扣题开讲法”,是突破一篇课比较合适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