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作为教师我们也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让中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迫切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下面就培养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潘黎明 《教育》2009,(7):57-5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乐趣就能激发兴趣,有兴趣便容易形成习惯。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让学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当然也就没能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更谈不上把学生培养成“终身读者”。纵观现在的中学生,有几个能做到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学生所关心的大凡是一些流行、娱乐文化,对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几何?这种文化的沦落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程维娟 《新疆教育》2012,(11):156-156
少年儿童阶段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去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一个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定会是一个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  相似文献   

4.
李敏 《教学随笔》2013,(20):107
阅读教学在初中阶段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养成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面临初中生阅读的困境,教师反复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有效性,怎样把家校结合,全方位让学生热爱读书,选择读书,读书思考。师生和家长一起终身读书,形成读书的意识,培养读书的习惯。每个人全面发展,全社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陈怡 《四川教育》2008,(5):46-46
有人说读书如交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多读书让人变得高尚。多读书让人增长见识,多读书让人变得智慧豁达。阅读的魅力就在于有助于阅读者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我们说,阅读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它应该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试贯穿人的一生。当然,这里所说的阅读。显然不单单是课堂内的阅读,还包含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课外阅读。怎样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愉悦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6.
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读书可以使人聪明,读书可以使人充实,所以阅读就成为了人们学习、进步、提高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活动。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人的一生发展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学生,阅读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孩子的阅读是学校学习的内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应当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然而,这是错误的。家长不懂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开始,往往就会错过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黄金期。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7.
丁毅 《教学随笔》2013,(18):97-98
课外阅读作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生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新课程语文教学法的必需。但由于受到中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窘迫与尴尬。阅读指导课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阅读的快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推动作用,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8.
阅读既可作为消遣,又可陶冶情操。阅读既能改变人的性格,又能锤炼人的品质。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因此,应当倡导全民阅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设立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拾起读书的乐趣。小学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老师对其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所以本文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出发,希望改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习惯阅读。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内涵,强调了阅读可以使学生增加语文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改善思维品质、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非常必要,出发点是充分认识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初中生的心智发展程度,着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落脚点是中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尽可能多读书、会读书、好读书,为中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论青少年正确阅读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艳 《教学与管理》2006,(10):119-120
阅读能力是教育的基石,是青少年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青少年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看得懂教材,听得懂教师的讲解;才能不断接受新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大厦;才能开展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以实现人生的更高目标.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样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宿,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和稳定下来的。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青少年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依然是我们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文学、与优秀的儿童作家对话,是孩子成长的根本;阅读各种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阅读现象】喜:借书踊跃,买书争先只要通知学生去图书馆借书,学生们总是早早地等在图书馆门口,一开门,便熟门熟路地来到书架前,抢着把书搬回教室,来到教室后,看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同学们,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让书香润泽我们的心灵吧!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班级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重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在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长起着非常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班级中健康、和谐地成长,我们有必将班级建设成为学生书香生活的栖息地,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浓厚的读书氛围,推广优秀读物,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方式。作为班主任,在班里,我把阅读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抓,把阅读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班风和学风,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外在拓展,它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常见的学习形式。一年级,是孩子跨进课外阅读的第一道门槛,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他们学会读书,喜欢读书,我们究竟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读书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通过校园读书与交流,能够切实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收益,书香家庭,乃至书香社会,能让每个人成为阅读的引领者,成为彼此阅读的陪伴者。从学生到家长,乃至教师都能成为阅读的受益者。书籍是了解历史和认知世界的一个窗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存,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阅读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通过阅读体会不同的人生,了解各个时代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生活与习惯,品味古今中外,读书可以让人彻悟人生的道理,可以洞晓世事沧桑,可以丰富阅历。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康,读书使人贤达。"余秋雨先生认为,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坚持每日读古今中外优秀诗篇,体验读书的乐趣,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期望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爱上读书。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语言在于积累,读书在于坚持。小学生最难做到的是不能坚持读书,为此,我提倡让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从而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课外阅读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教师要从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帮助他们热爱读书和教会学生怎样读书,这是我们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但阅读兴趣的激发又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所在。我认为根据儿童的特点,有效地选择阅读形式和阅读内容,以读报、剪报为切入口,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和举办读书笔记展评等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批注是一种读书方法,更是一种读书习惯,能够促使人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批注,革新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新语文读本》,着实让我体验了一番阅读的乐趣,不由得连连慨叹自己中学时代经典语文读本的匮乏了。应当说,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大程度上是从小养成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这就更需要对阅读文本精挑细选。有了经典的文本,再加以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换句话说,如果真正把阅读当作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阅读的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