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阚卫海 《语文天地》2013,(11):21-2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一直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现代诗歌作品,对课文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欣赏文章的内在美,体会作品的魅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现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现代诗歌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处境极其尴尬,完全成了鸡肋,而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明确的,提出了"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的教育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现代诗歌教学的失位呢?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诗歌与散文部分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可见,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辅助在诗词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董燕 《学周刊C版》2010,(11):44-44
高中散文教学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剖析普高学生散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散文本身和学生对散文感知、欣赏、体验的特点,探讨情境教学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问题。据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结构表显示:高中语文教材共36单元,每单元4篇课文,总共144课。其中明确标有“散文”字样的有11个单元,共42课;科技说明文2单元,8课;杂文1单元,4课;文学评论2单元,8课;哲学论文、随笔1单元,4课;诗歌4单元,16课……该统计显示散文在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篇目最多,比重最大。可见,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诗歌作为文学中最优美最崇高的艺术,在各个国家的历史文明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诗歌修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由于苏教版的现代诗歌教学具有不同于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不同。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目前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文本细读法和现代诗歌教学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最后对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宣沫 《学语文》2013,(3):11-13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文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鉴赏有如下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而且,根据新课标对中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所提的具体要求,散文教学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因此,散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谢建宁 《宁夏教育》2011,(10):28-29
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作品极其丰富,有现代诗歌,也有古典诗歌,有国外作品,也有国内作品。诗歌作品不仅丰富了语文教材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因此,重视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就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利萍 《教学月刊》2013,(11):36-38
整个初中阶段,现代诗歌教学一直扮演着十分尴尬的角色。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绘声绘色的朗读总能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产生创作的欲望,然而现代诗歌内容较深广,手法较多样,意境较高远,往往使学生在认知解读上形成一定的难度。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解决问题一味地“就诗论诗”,习惯于照本宣科,层层剖析,“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忽视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美的感受”,使得“读不懂”“讲不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完全抹杀了学生原本非常纯真、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苏版课标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设有三个诗歌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习鉴赏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初步把握古今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苏版课标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设有三个诗歌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习鉴赏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初步把握古今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1.
张艳丽 《考试周刊》2012,(41):24-24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诗歌数目净增80多篇(包括与必修教材配套的《读本》及选修教材,如《中外现代诗歌赏析》、《唐宋诗词鉴赏》),这些诗篇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新课标重新定位了语文教育的学科性质;语文教育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育,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综观现行语文教材,我们都能发现这种教学观念的深刻变化。比如过去的高中语文教材一般是按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来编排课文。新的人教版必修教材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教材格局,把阅读教材、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以《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随笔》《红楼梦》《阿Q正传》等为章节单元,着重注意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如新的“苏教版”必…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学语文》2013,(5):71-71
面对诗歌教学,特别是现当代诗歌教学,我们很难达到课程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一)教材所选的内容过少笔者发现现代诗歌在教材所占比例较低.人教版仅在第一册第一单元有涉及:综观我市教学实际,在选修中也没有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一板块,学生学习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诗歌形式自由,语言凝练,内容形象,情感丰富。中国的文学,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诗歌的文学。现代诗歌所表现和反映的,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渴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细微的情感和最博大的智慧。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安排来看,除了选取大量的古代诗歌外,现代诗歌的篇幅不在少数。教材这样安排,旨在以现代诗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但结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实践看,传统教学模式的痕迹还是较为明显,学生没有深入阅读,对诗歌的结构、意象把握不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  相似文献   

15.
魏家慧 《学语文》2013,(3):7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现代诗歌4首,收录古典诗歌22首。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教学地位。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支奇葩。学习古典诗歌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对诗教的作用曾给与高度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必修阶段,散文虽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文体,但并非学得很系统。苏教版选修课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与提升,旨在通过教学,对学生“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尝试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17.
以“五四”白话新诗为肇始发展而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一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至艾青达到理论和创作的一个高峰。本文拟对现代诗歌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略加杭理,揭示出:诗歌的“散文美”的追求在诗歌发展成熟的进程中往往扮演看“拯救者”的角色;诗歌的“散文美”是一种无关诗人派系,无关诗歌“主义”的具有独特地力的风格,是一种超越时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诗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诗歌语言精美、形象鲜明、情感真挚,似散文般意境优美,似童谣般朗朗上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苏教版每册语文教材中都编排了相应数量的现代诗歌作品,不仅是学生感受语言、促进言语生命成长的重要推手,同时也是学生内在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走进诗歌,获取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一、在想象画面中感知诗歌意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是每个生命个体最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诗歌(本文把“新诗”和“外国诗歌”统称现代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有了明显的量增加,且内容不同,风格迥异,这意味着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取向、社会地位得到了重新审视和切实回归。但是,在语文教学实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诗歌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现代诗。对现代诗歌的学习,能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同时注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这样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理解现代诗的特点,提升现代诗歌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