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它的成功与否牵动着整个语文教学,学生有兴趣读写,就会冲出课堂去博览群书,致力于写作。给语文教学带来预想不到的惊喜。多年来,本人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在作文讲评中激励学生写作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把学生引进到自由的写作境界中去,让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状态中体验写作的快乐,感受表达的幸福,领悟写作的技巧。要真正进入这样的境界,作为教师要从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自由作文,课堂作文也可以搞一点"私人化"写作;趣味作文,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由"写作;单元作文,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考试作文,以特别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进入状态;文学创作,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3.
吴云新 《教师》2016,(4):19-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就必须让作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写出有独特体验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体验式作文教学,致力于创造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片段,写出趣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36):48-49
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许多专家学者就此作过不少理论探讨和教改尝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作文是学生的主体行为,给学生创造宽松的作文环境,让学生真情写作,乃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从情境出发,感到新奇、产生兴趣,以学为乐,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涨,达到“其进自不能已”的境地。关键是为学生创设“乐写”的情境,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会写自己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创设评价平台、创造展示空间,进行作文,真正让他们在作文中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写作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事物独特的见解,作文的所有写作素材均来自于生活。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缺乏创新,对于事物的发展不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缺少实践经验所造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将综合实践活动渗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通过对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进行分析,促进小学作文教学向更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让写作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风林 《学语文》2011,(5):58-58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一个费神却收效甚微的工作.语文界的泰斗张志公先生也曾发出“作文教育向来被誉为我们语文教育的老大难”的感慨。我认为,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情感空间,让他们敢于表达和书写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是让他们走进作文世界,亲近作文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写作。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打破写作的神秘感,知道写作是~件极平常的事情,只不过是把自己想要与人交流、让人知道的话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而已。其次,要通过一定的活动,给学生以成就感。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公开给别人阅读,或诵读给人听,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练习时不宜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对学生的文章不吹毛求疵,责备求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作文教学和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和真切体验。但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仍不能转变教学观念,淡化学生的个人表达,不注重作文的生活化,导致了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不良的文德文风。作文教学必须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教授学生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因此,要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与生活紧密相连,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进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4.
陈永安 《广西教育》2013,(45):39-39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失实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表明他们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学生只有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对此,教师应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并在习作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中职阶段的语文教学开展,作文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部分,教师通过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展和教学实践,能够给学生们创设一个更加优秀的教学条件,从而丰富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生活,让学生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时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语文学习写作,提高学生们对于生活的认识,让学生们充分表达出自身对于生活的向往、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师应该能够对于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教育理论、教学规律、教学策略等内容都有着更加熟练的掌握和应用,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作文写作兴趣,给学生们带来更加充分的写作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有一对翅膀:一个是阅读,一个是作文。如果说读书是汲取、是纳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收到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建立读写结合的训练系统,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写出自己鲜活的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佳作。笔者从3个方面谈谈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红艳 《考试周刊》2011,(49):77-78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从情境出发,感到新奇,产生兴趣,以学为乐,可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长,达到"其进自不能已"的境地。关键是为学生创设"乐写"的情境,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写自己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创设评价平台、创造展示空间,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从情境出发,进行作文,真正让他们在作文中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作文教学理念的全面更新。我们要摈弃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抒写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