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生关系、师生交往,就其性质来说,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强迫命令的、权利主义的,即教师包办一切,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学生,用高压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另一种是人道主义的、合作的,即师生平等相处,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合作,共同探索和共同发现,使学生得到认识的快乐.其中贯穿的主要思想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激情".  相似文献   

2.
王金国 《宁夏教育》2005,(11):71-72
1.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助过程。这就是要求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民主和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的一种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理解与宽容、尊重与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感受丰富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新课程强调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根本改变.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4.
张元华 《湖南教育》2005,(16):35-3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氛围来支持它。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谊,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对于推动新课改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宽容与尊重。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至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到今天,虽然师生平等,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已人尽皆知,但是师生矛盾历来是教学中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心心相印,才能使学生的潜能、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尊重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一、营造民主、平等,重视交往的合作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充满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的关系。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8.
尊重与赏识     
对人格的尊重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教师如此,学生同样如此。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才能相长。  相似文献   

9.
宋洁 《考试周刊》2012,(39):108-108
师生合作交流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措施。师生的合作交流能够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有机融合.更好地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合作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苏联新近兴起的合作教育学思潮,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教育思潮。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雷先科娃、沙塔洛夫、阿莫纳什维利、谢季宁等人是苏联著名的教师革新家。他们通过二十五年以上的教育实验,针对苏联教育科学的停滞状态和空洞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讲究师生合作的教育理论——合作教育学。合作教育学中的“合作”一词,意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劳动和相互协作。它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强迫、强制、注入所引起的冲突而言的。因此,合作教育学,照教师革新家们的看法,乃在于“坚决改变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一种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之基础上的师生合作的教育学。在师生合作的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学生的学校生活变得愉快、轻松和欢乐。因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句话启示我们:阅读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精神交流。平等对话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为前提。平等对话包括师生、师本、生本、生生之间的对话。本文中,笔者把论题界定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蹇丽兰 《江西教育》2004,(10):13-14
为了探索一条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途径,我尝试用周记与学生交流。要求学生每周一篇周记.星期一上交,阅读完后再发回学生,让学生习惯在周记中记录自己的思想感情、道德修养、内心感受以及师生关系、社会见闻等。经过两年的尝试,周记本已成了师生之间的“心与心交流”的一种方式,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在教师面前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培养了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及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倦怠容易引起师生之间情感冲突。教师应运用沟通的理论与技巧进行师生互动,即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善于倾听,尊重与接纳学生,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通  相似文献   

14.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平等合作关系是把新课改精神落实到作文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思考总结,才能找到作文教学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5.
袁海梅 《小学生》2010,(4):34-35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鼓舞、召唤、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组织行为,是存在于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导致师生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师生间存在意识、文化、沟通和心理背景方面的差异。化解师生人际冲突的途径要从师生双方寻求,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全面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自由快乐的教育者;同时,还应通过师生间良性的沟通,重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梁浩贤 《中学文科》2007,(11):157-157
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亲密的学习伙伴。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教师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何改变课堂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象,如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如何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等能力。我认为,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特别在当前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时刻,更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倡导尊重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学生和教师是学校中的两大群体,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而校纪校规通常是由教师群体制定并实施于学生的,体现教师群体的文化要求。若学生坚持自己群体的文化对校纪校规不认同,就不可避免违规。教师在指责学生违规的时候常忽视隐藏在违规背后的这种师生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会引发师生文化冲突,即持不同文化的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对抗。这也成为学生违规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教师如何尊重学生文化,从而有效地执行校纪校规以减少学生违规现象,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博弈论的师生冲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教师和学生构成学校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利益主体,他们通过教育活动在学校场域中进行利益博弈。师生博弈可分为师生关系和谐的合作博弈与师生冲突的非合作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冲突的本质是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与表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消解师生冲突,最终实现师生合作双赢的稳定局面,关键在于重建均衡的师生博弈模型,改变当前师生博弈的规则与格局,赋予学生充分实现其主体性的权利;引导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师权威;宣扬爱的教育,达成师生间的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20.
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耍尊重学生的意见,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想法让学生“动”起来;其次要解决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出现的新问题。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作为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