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明静 《新闻世界》2011,(12):80-81
2010年6月,“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公布,湖南卫视品牌价值72.51亿元,品牌价值连续五年大幅提升,成为唯一进入该排行榜的单频道电视媒体。同年,第四届中国网络影响力颁奖盛典公布了2010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主持人排行榜。“十大主持”中,湖南卫视主持人占据了榜单的前四名。湖南卫视强大的主持团队正是保证其品牌价值的根本。本文详细分析了湖南卫视如何借助“内培外引”、“以老带新”和“组团发展”的人才战略形成强大的主持群体,给其他电视台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5年电视湘军在“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理念指导下,成功运作“超级女声”和《大长今》,无论是栏目还是电视剧都引领了中国电视的潮流,成为国内电视媒体竞相模仿的典范。2006年年初湖南卫视再次试图通过对电视节目(特别是晚间节目)的差异化编排,避开竞争对手,通过创新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海”空间。  相似文献   

3.
李菲 《东南传播》2011,(8):156-157
据央视索福瑞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3月27日至4月2日,浙江卫视的全国网收视率达到0.29%,居全国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的第二位,仅次于湖南卫视。从2008年改版至今,浙江卫视逐渐在中国电视市场站稳脚跟,并且紧逼湖南卫视“省级卫视一哥”的地位,成功改版的背后是品牌经营战略的正确运用。本文将细致分析浙江卫视如何使用开拓性...  相似文献   

4.
“策神”汪涵的主持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成功2004年,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这也是国内所有电视媒体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的第一家。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重大改革,揭开了湖南卫视收视率创新高的序幕。尤其是2009年湖南卫视全年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二,创下新高。  相似文献   

5.
结合湖南卫视的实际与湖南广电发展的实践,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湖南卫视近年来打造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在市场竞争与突破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杨真 《新闻爱好者》2011,(14):90-91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成功2004年,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这也是国内所有电视媒体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的第一家。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重大改革,揭开了湖南卫视收视率创新高的序幕。尤其是2009年湖南卫视全年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二,创下新高。湖南卫视的成功无疑凭借的是它在娱乐节目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25日,二百多家中国主流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及新兴媒体相聚北京,共同见证了中国传媒的年度盛典“,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媒体”及“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等七项大奖各归其主。湖南卫视等十家媒体获“最具影响媒体”大奖。魏文彬、吴海民、张建星、张富汉等十位中国顶尖传媒人获得“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传媒人物奖。至此,历时两个月的评选活动圆满结束。在这次盛典上,来自政府、传媒界、新闻传媒院校与企业界的200多位精英人士进行了智慧碰撞并激发传媒运营与品牌战略思考,搭建起了一个顶级的媒企交流互动平台。这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田华 《青年记者》2006,(19):54-55
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广告收入、频道综合竞争力等指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前茅,其品牌价值已达25.54亿元,位居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257位。媒体之争、市场之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湖南电视产业的飞速发展,与其独具匠心的用人之道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外移植的电视综艺节目占据了本土的电视荧屏,其中以湖南卫视最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湖南卫视2013年末热播的亲子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通过对节目的本土化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海外电视综艺节目的本土化移植路径,并分析在"限娱令"下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卢和光 《东南传播》2014,(12):59-61
随着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传统电视面临着多屏时代的冲击,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传统媒体都必须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介环境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式。湖南卫视在今年4月25日推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独播战略",将对自身的娱乐综艺节目收紧版权,这些节目只在旗下的芒果TV独播,不再对其他视频网站销售节目版权。湖南卫视的独播战略,在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使得视频网站的节目内容变少了,但对其自身节目的销售影响并不大,反观湖南卫视的此次独播行为,它势必会在行业内引起巨大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选秀类节目在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等.选秀类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作为河南的本土娱乐节目.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新声带”节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影响力已经遍及中原大地。本文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予以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5月17日的《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经理、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提出湖南卫视要“推进高端崛起.建设主流文化”。湖南卫视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战略.如何实施这一战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2005年一场由电视湘军激情导演的娱乐风暴——“超级女声”,迅速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电视湘军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娱乐的巨大魔力。本文试图从分析电视湘军娱乐化①现象入手,从价值定位及内部机制等方面,探寻电视湘军成功的规律。一、娱乐化是电视湘军最本质的特性和最核心的竞争力1、频道定位娱乐化。早在《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一炮走红之后,其他省级电视台还在纷纷效仿中央台办“严肃的新闻综合台”之际,电视湘军就开始思考频道定位问题,在90年代末湖南卫视就打出了“快乐中国、湖南卫视”的招牌,提出了一系列诸如“锁定青春”、“…  相似文献   

14.
湖南卫视2005年推介片取名《牌时代》,可谓一语中的,我们的电视媒体已进入频道的品牌经营阶段。像买东西一样,现在的观众对电视频道的选择也是货比三家、认“牌”消费。继“频道专业化、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的“三化”战略,中央电视台今年提出“频道品牌化”。从“专业化”到“品牌化”,提法的变化体现出的却是电视媒体经营思路的转变,专业化主要从电视媒体频道节目内容的生产角度而言,而品牌化则从电视媒  相似文献   

15.
王永连   《视听界》2006,(4):17-23
向各位推荐这篇条理清晰、视角独特的文章。条理清晰,是指作者从国内众多的电视机构中,目光犀利地选取了湖南卫视和央视这两个最具代表意义的个案;继而,又冷静分析这两个个案“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状背后,是怎样的运作体系在支撑。视角独特,是说作者以节目管理为红线,串起了两个庞大的电视传媒机构面向市场、面对积弊,所采取的一系列深层改革举措。《视听界》需要、读者需要这样的个案解说。这样的考察报告,比之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论文”,不知要强上几多!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2005年可谓中国的“转型年”。这是继“发展是硬道理”开创的改革开放战略之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又一次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其最深刻的内容就是围绕科学发展观激发的观念之变。从此,“科学发展观”叫响神州大地,是理论创新,更是行动指南。以服务中心为己任的新闻人,学习、贯彻、宣传好科学发展观,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7.
一.湖南卫视节目产品构成现状 1.以娱乐节目为主体 湖南卫视作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大本营,拥有国内目前知名度和美誉度“双料王”的系列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音乐不断》、《娱乐无极限》、《越策越开心》、《勇往直前》等,这些娱乐综艺类节目构成了时下湖南卫视的节目主体。  相似文献   

18.
对相亲交友类电视节目的叙事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皆相亲",是本年度中国电视的一种独特现象,已成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媒介事件.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相继开播.  相似文献   

19.
一、刷新娱乐版图论及娱乐电视.人们常常谈到湖南卫视,因为,在中国娱乐电视版图中,作为地方的电视媒体,首先脱颖而出的就是湖南卫视。湖南卫视早期推出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把电视观众从遥远的欣赏者变成了近距离的参与者。2003年推出的《超级女声》又把娱乐电视推向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新空间。但是现在.谈论娱乐电视,人们提到上海电视的时候也多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谢鸿鹤 《声屏世界》2000,(12):23-23
大家知道.湖南电视最先引人注目的是新锐综艺节目.而今影响最大的依然是观众习惯在周末品尝的“综艺大餐”:目前.湖南电视“五虎三龙“有一半以上频道拥有自己的综艺节目.而且每周至少二档.有的频道还有三四档之多.当然最有代表性的首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湖南卫视称之为谈话类节目.但人们习惯划入综艺节目范畴)和湖南经视的《真情对对碰》(《真情》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