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押仄声韵的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山水诗的杰出代表。目前学术界公认:写于永州时期的《江雪》,作者在短短二十字中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渔翁;渔翁形象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寄寓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但,作者在渔翁形象中究竟寄寓了什么思  相似文献   

2.
渔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乃至于成为中国古代相当重要的文化符号,而柳宗元的两首著名的渔翁诗正集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或儒或道、时儒时道的渔翁形象,而这种由儒渐道的形象变化与柳宗元坎坷的人生际遇与政治理想的失落是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江雪》诗的背景与寓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宗元创作《江雪》的时代背景、永州的气候特点,来分析诗的图画、意象、意境,探讨作品的寓意。重点剖析诗中的渔翁形象——诗人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4.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日出烟消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经历代诗人的提炼、加工和创造,使之带有了诗化的感情和韵味。“渔父”恰是最经常地触发诗人情思的传统文学意象之一。战国以降,中国的士大夫,无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其精神状态往往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在古代诗文中,渔父即隐者,乘扁舟于水上,披蓑笠于林岩,自由、惬意、无拘无束,令不堪政治纠葛的士人向往,因而诗人骚客多取其意象,不断翻出新作。柳宗元便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的诗句…  相似文献   

5.
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与柳宗元的《江雪》均是表现隐逸情怀的作品,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作者都厌倦官场的纷纷扰扰,向往渔翁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山水,表现隐居的乐趣。然而,二人的不同个性与经历使诗中所表现的生活美感不同,展现了作者不同的隐逸情怀,柳诗的隐逸情怀更悲愤孤傲。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大都来自文人墨客的低唱悲吟,仕途上的坎坷造就了悲愤激昂的千古奇文.于是,贬谪文化和贬谪文学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柳宗元为例,正因为柳宗元性格中的“愚”性情结和渔翁情结的影响,才造成了柳宗元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野草》里的“过客”意象和柳诗中的“渔翁”意象的特征和意义,指出前者是五四前后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后者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中失意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本文还从思想意义、艺术价值和受佛文化影响等方面对两类意象进行了比较。“过客”意象受佛文化影响一是殉道精神,一是思辩哲学。“渔翁”意象受佛文化影响主要是把山水审美与宗教感悟结合了起表,达到了诗境与禅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江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句。它通过自然环境与老渔翁形象的相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寒江垂钓图。透过老渔翁的形象,也巧妙地反映了作者顽强的性格及孤独寂寞的精神面貌。但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古诗语言精炼,意义含蓄,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逐步引导学生领略本诗的意境美及其所蕴含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9.
汉学家石听泉(Richard E. Strassberg)翻译的山水散文《永州八记》忠实地重构了柳宗元笔下中的山水意象,重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山水隐喻,重现了柳宗元的自然观,在异域文化中重现了柳宗元特有的“自然之异”,将中国哲学中“物我同根”“禅意静境”“统合儒释”等思想植根于异域文化的土壤中。他的翻译符合英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习惯,引起了英语读者的诗意共鸣,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的异域传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读了高树榕同志的《也说柳宗元的〈江雪〉》,有点不同想法提出来谈谈。高同志的文章,分析柳宗元的处境和心情,谈得是好的。只是结论可商。他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是对渔翁不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坚持与寒天斗争的歌颂。”“《江雪》中的渔翁不是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而是要跟当时的冷酷社会,跟造成寒冷的老天爷去斗争!”“也是柳宗元向当时的压迫者提出的挑战!”在《江雪》里看不出这种斗争精神。高同志引《答周君巢饵(艹乐)久寿书》:“虽万受摈  相似文献   

11.
"欸乃"再探     
众家对柳宗元《渔翁》诗"欸乃"一词有多种不同解释,但均有不足之处,作"用棹划船发出的号子的和声"之解则较为妥帖.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诸如柳宗元的《江雪》等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诸如柳宗元《江雪》等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美、意境纯洁沉寂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水具有创生万物的生殖原初意象。《红楼梦》中充斥着大量的水喻。作为《红楼梦》中蕴涵丰富、在在而有的水意象,曹雪芹赋予其以韵味独特的幽深寄寓。水生万物的生命隐喻被作者匠心独运地化入文本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4.
黎明之美     
这可能是我读过的最安静的一本图画书。看着每一页安静美丽的画面,我忍不住想起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山顶等待日出的场景。也许你想象不到,美国画家乌利·舒利瓦茨画这本《黎明》的灵感,来自中国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渔翁》。  相似文献   

15.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代表作。书中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是通过一系列文化意象传递出来的。本文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具体分析,来解读它们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及作者赋予这些意象的功能:一方面是寄托自己对母辈的感情,向西方社会推荐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进一步表明了华裔作家在找寻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中对母国文化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中祠堂意象出现175次,并且其每次出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作者是有意凸显祠堂。《白鹿原》将具有儒家文化特质的祠堂意象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相关联,通过其功能演变的过程,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演变历程",也是呼应小说开头书写"民族秘史"的主旨。通过其命运流变的过程,揭示白鹿原上家族命运的变迁及以祠堂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窘境,暗含作者关怀、思索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诗歌《江雪》《渔翁》开启了寒江独钓、江天暮雪等荒寒画境。其诗歌的荒寒意境与文人画的荒寒意境有相通处,都表达了孤绝荒寒的生命意识,体现古代知识分子的孤独心态。柳宗元对荒寒画境影响是中晚唐诗歌意境与文人心态对文人画影响之一例。  相似文献   

18.
众家对柳宗元《渔翁》诗"欸乃"一词有多种不同解释,但均有不足之处,作"用棹划船发出的号子的和声"之解则较为妥帖。  相似文献   

19.
简析《江雪》蒋宜惠万籁俱寂,一个披蓑戴笠的老渔翁,冒雪在江面上独自垂钓──便是《江雪》这首诗所展现的意境。作者精心描绘这样一幅画面,要告诉人们什么呢?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写的,政治上的失意,世事中的坎坷,使他的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于是,他勾勒出一...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时勤奋好学,13岁即有文名。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散文传统,文风洗练,幽邃,清澄。作品有“精裁密致,璨若珠贝”之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位置。代表作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渔翁》、《江雪》、《黔之驴》、《河东先生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