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发展状况,发掘当地高等教育发展与“湾区”这一区域特性之间的关联度,可见国际三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呈现出集群式生态发展、极力维持协调与错位发展、着力带动科技研发与创新和与湾区经济社会互动积极等态势。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虽有不少短板,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可望通过打造“有为”政府、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建设等途径,实现对国际三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借鉴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与湾区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湾区经济水平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而高等教育集群又是湾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章以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为例,对这两大湾区内高等教育集群分布的特点以及湾区联动建设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高等教育集群分布的特点上看,纽约湾区高校分布呈“多中心—核心轴线”模式,而东京湾区呈“单中心—周边”辐射模式;从规划设计的主体上看,前者更多由市场和高校主导,后者政府宏观调控的成分较多;从未来联动发展方向看,两大湾区案例均显示,多类型异质企业集群和突破性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是湾区建设教育与人才高地的必由之路。当前,湾区基础教育协同面临着教师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学生联动机制缺乏整体统筹协调、微观操作性规则缺失和教育评价规则不一致的困境。要实现湾区基础教育协同共生的战略目标,可构建“四维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搭建湾区教师教育协作共同体平台,形成教师协同的常态化联动机制;创新形式丰富的学生协同合作模式,形成学生跨境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完善湾区基础教育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立体综合的制度保障机制;培育湾区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跨区域监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湾区的发展经验表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将为湾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科技创新的驱动,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梳理了湾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指出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需推动粤港澳联合办学,谋划和推进湾区联合大学的建设;健全相关制度,加强产学研有机结合,提升城市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湾区要实现区域整体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整体协调发展。根据平衡发展理论,要实现高等教育平衡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制定大湾区各市高等教育高地建设规划,超常规发展和协调发展,建设大湾区开放课程平台。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等教育跨州区域协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高等教育州际协作组织,借助这些组织的活动来达成。美国高等教育州际协作组织在高等教育机会扩大、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政策研究和实施、特殊教育需求满足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州际协作活动,期望通过这些活动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美国高等教育州际协作组织之所以能够建立并有效运行,既源于其具有适宜的制度环境,也在于有大量范例可借鉴和专业的研究机构提供指导。高素质的组织人员和成熟的工作机制,也为高等教育州际协作组织有效运行奠定了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长三角"高等教育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提出该区域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即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激励;坚持以区域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大学对产业的支持度,并从对产业的支持中获得自身发展的经济基础;实施区域内外协调,从合作竞争中获取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资本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要走出参与主体单一、互动协作不强、协同机制不健全等困境,高校要解放思想,发挥纽带作用;政府要有所为,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区域协同机制;要创建柔性组织形式,打造利益共享机制;开拓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卓有成效,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高、高层次人才引育困难、对外开放度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以中西部高等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引领带动高等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论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在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从而全面推进了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从人才培养计划、资源建设、教学支持、学习支持服务和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步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地方高校的发展得益于高校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地方高校自然地以服务地方、促进区域发展为本职,在自我发展中为地域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绵阳师范学院根据自身办学的历史与现状、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结合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以教师教育为根本,强化学生师范技能的训练,发挥学校传统优势;以"三座立交桥"为纽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教育资源;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全校辐射式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培养针对性强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形成东西南北联动发展新格局,但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仍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制度壁垒与文化差异等因素制约。"十四五"期间,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应优化空间布局,凸显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溢出效应;打破区域壁垒,完善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加强制度创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改革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体现其办学价值,是其“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时代新模式之一。文章从地方高校办学的内外在条件因素,分析指出了该类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优弱势,并从“培育协同创新体”、“夯实协同创新基础”、“增强科研导向性”三大方面,提出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践行路径之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重点高校以“科研”优势为基础,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重在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地方高校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为支撑,突出学生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的提高,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高职高专院校更加侧重于“产”,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不同层次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拓宽视野、依托优势、突出特点、健全机制”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开发给成渝两地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作为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市场的考验.两地高职院校都应以服务成渝经济为目标,以地方文化特色为主要依托,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集群为主要内容、通过两地高职院校的错位发展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麦茂生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116-119,122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经济区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广西高校作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力军,肩负着为经济区培养和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在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中尚存在着诸如学科专业建设滞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强和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广西高校应积极探寻切实有效的对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区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实际,贵州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黔中经济区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错位,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本科高校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地方本科高校应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本科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省部共建高校的新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获得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应瞄准地方和行业重大需求,引领区域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积极探索高校与部委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区域由于行政区划的存在、地方教育特点的不同以及教育政策的差别,在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制定、资源互通、制度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不对接。以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联盟高校为调研对象,采用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分析联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瓶颈及区域协同机制建设等情况。调研结论显示,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联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对协调发展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与政策不完善,资源难以互通等主要瓶径。为此,需要建立统筹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构建互联互通的创新创业大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