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云南省农村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极少数学生在校混日子,学无所成,出校一事无成,有人就说读书无用,但绝大多数学生,绝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学有所成,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文章在对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994—2010年云南省数据,分析了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地区人民收入普遍提高,但农民收入水平仍相对较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对河南农民受教育程度及增入现状的分析表明,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为例,选取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度、农民受教育水平、财政支农力度四个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得出: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影响。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度和财政支农力度对农民收入也有较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收入增长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江西省农村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结构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影响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农民收入的各个因素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了解到农民平均收入除了受耕地数量、家庭人口数目和主要家庭劳动力年龄的影响,还越来越受到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育在农村中的影响越来越重。同时对影响农民平均收入的其他因素作了简单的分析。因此,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态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决定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决定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文章采用安徽省1993—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有显著正效应。文章提出提高提升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其受教育年限明显相关,即其受教育年限越高收入越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对其收入结构也具有明显影响。为此,农村地区要通过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及对农民开展各种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提高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关注教育扩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既有文献来看,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高等教育扩张上,然而由于高教扩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小,这些研究的结果并不能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现有文献对我国农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普遍偏低,与对世界其他同等教育发展水平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并不一致。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基础教育扩张"政策作为工具变量,分析了1948—1965年间出生的农村户籍人口在不同生命节点的教育收益率,以此研究农村的教育收益率和教育扩张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通过对中国住户收入数据库1995、2002和2007年农村数据的分析发现:1953—1961年出生人群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1950年出生人群高出1.5年,女性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快于男性。受影响最大的1960年出生组的高中教育参与率达到13.8%,而1951年出生组的高中教育参与率仅为2.8%。虽然文革期间的教育扩张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但从之后的收益表现而言,即便控制了无法观察的能力影响,农村家庭平均收入回报率和非农务工收入回报率依然很高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暗含着教育扩张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以1995年数据为例,控制时间和其他可观测变量后教育扩张使得1953-1961年出生群体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了1.1年,这意味着教育扩张使得该群体家庭年平均收入增加了12.4%,非农收入增加了15.5%。从长期来看,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助于缓解代际收入差距,是较为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天津市部分区县农村农民教育现状调研数据,对我国农村农民的教育需求、教育负担,以及地区差异、农民收入与农民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民素质的提高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行农村小学教育中农村教师的角色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思潮和政府现行政策的影响,当前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用现代激励理论,建立“政策激励、导向激励、引力激励”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励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扎根农村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安吉县是著名的浙西优质茶区,本文以安吉县4个行政村的126户茶农为样本,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农户农药残留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农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口数、种植面积、家庭年收入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对农药残留认知。因此,提高茶农的受教育水平,有效提升茶农家庭总收入、继续推进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并营造安全农产品生产氛围等,成为提升茶农对农药残留的认知水平,进而规范茶农农药施用行为,并改善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最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儿童为何失学?——基于多层模型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农村儿童失学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分析影响农村儿童失学的因素,探究减少农村儿童失学现象和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从长远来看则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快农村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影响儿童失学的个体层面因素和社区层面因素被简单地放在一个模型中分析,不能准确地估计出这两个层面的因素对儿童失学的影响。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则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在整体上已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孩入学受到的限制更大,即更依赖于家庭经济条件;家中有兄弟姐妹、父亲为少数民族、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母亲不曾加入过共青团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面临更高的失学可能性;富裕村的儿童失学的可能性要小,村中学校教育质量较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入学机会。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阶段贫困儿童的资助,放缓削减学校布点的步伐,提高教育质量,以减少农村儿童失学。  相似文献   

13.
利用520份全国十省乡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乡村家庭参与研学旅行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家庭参与研学旅行意愿强烈;子女数量、沟通交流均对参与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收入状况、开展频次、教育扶贫、注重学习、关注素质教育均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享受资助、教育支出均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乡村家庭研学旅行参与意愿存在地区差异。据此,在夯实乡村研学旅行发展基础、提升乡村研学旅行发展速度、确保乡村研学旅行发展质量等方面为我国乡村家庭参与研学旅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民对其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量农村中小学学生向城市"移民"。研究发现:"农村教育移民"社会适应状况良好,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移民"后班级的竞争程度、"农村教育移民"的家庭月收入、移入学校对待"农村教育移民"的态度等是影响其社会适应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育运动”主体性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把全体农民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使农村教育从工具性教育转变为主体性教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教育运动”,不仅在教育理念上,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农村主体性教育的价值观。乡村教育家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在指导思想、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产业结构面临着重大调整与转形,与之密切相关的农村教育问题在这“转型”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诸如生源大为减少、教育资源短缺、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等新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地方政府的不重视,但也有农民们在新的形式下趋利短视的心理作祟。转变领导观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是几项基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whether children’s gender influences thei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owever, 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both the impact of parents’ education on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gender gap in rural Chin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parents’ education o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in rural China using comprehensive rural household data. We find that the educational gender gap in rural China has been decreasing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Moreover, the educational gender gap decreases as parents’ education increases. Parents’ initial educational attai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rrowing the educational gender gap.  相似文献   

18.
着力培育新农村知识型建设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民由于受到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整体素质不高,从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采取措施,加大"大学生村官"引入力度、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农民。  相似文献   

19.
收入、权益、能力等多方面的弱势地位是目前城市民工犯罪的重要根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将使农民与城市市民一道公平地享受国民教育,必将有利于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从而预防民工犯罪的发生.当然公平的城乡统筹教育可能要面临解决“城乡二元思维”,教育经费、公平与实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