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阅评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批评。比广义上的媒介批评更具有建设性,对新闻工作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一、新闻阅评。有助于把控媒体舆论导向新闻阅评对媒体的舆论导向起着重要的督导作用。新闻阅评除考察媒体宣传内容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政策上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上是否一致,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是否主动、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阅评对于新闻从业人员并不陌生,广义上的新闻阅评包括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议,狭义上的,亦即本文所指的新闻阅评,是指中央和各省、市、区新闻主管部门,从新闻管理的角度,组织专门力量,对各类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的准确、及时、有效的评点。本人有幸从事过我省新闻阅评的组织、撰稿工作,在此谨以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新闻阅评制度,成为日渐完善的新闻舆论宏观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阅评的质量和效率,直接  相似文献   

3.
新闻阅评作为新闻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新闻舆论导向工作的保证。实践证明,用新闻阅评加强新闻宏观管理、用新闻阅评指导主题宣传,用新闻阅评指导新闻报道的改革和创新,发挥了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加强管理凝聚人心、指导改革推动宣传效果提升的良好作用。新闻阅评工作如何始终围绕中心,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如何辩证看科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的新闻阅评工作从1991年起,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年。市有关领导说:“新闻阅评是市委和市委宣传部指导新闻宣传工作,协调新闻单位关系,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非常得力参谋和助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对北京市新闻阅评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阅评:逐步规范制度化 北京市是全国最早开展新闻阅评工作的省市之一。1991年8月,市委宣传部组织了12名具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参加新闻评议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提建议、当参谋。1996年7月,中宣部在烟台召开“加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座谈会”,提出了新闻阅评…  相似文献   

5.
苏进跃 《今传媒》2006,(12X):33-33
湖南省的新闻阅评工作始于1997年。近10年来,共编发《新闻阅评简报》800余期,刊发各类阅评稿件4000余篇,并出版了阅评精品集《点击传媒》、《守望传媒》两本书。新闻阅评在帮助新闻单位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遵循新闻规律、提高引导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安徽省认真贯彻中宣部加强新闻阅评工作的精神,在实践中创新思路,摸索规律,强化了阅评工作的组织、责任、预警"三个机制",健全了专家阅评、自身阅评、群众阅评"三个网络",坚持了指出问题与推广经验、事后评论与事前提醒、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三个结合",使新闻阅评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对新闻宣传工作已形成两种监督评议形式:一是由市委宣传部主持的“新闻阅评”;一是由市政协学习委员会组织的“新闻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民主评议”活动。二者犹如飞机之两翼,互相补充,共同帮助新闻媒体做好全市宣传报道工作。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将此称之为“市委宣传部指导、调控本市新闻宣传工作的两大参谋机构”。二者有所不同的是:“新闻阅评”成员主要由退(离)休的老新闻工作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被专门聘请做新闻阅评工作;参加“新闻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民  相似文献   

8.
新闻阅评与新闻采编——谈《新闻阅评学》的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阅评学>已于2010年3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新闻学这一新领域的专著.其出版对进一步搞好新闻工作有意义,对新闻单位的新闻阅评、新闻院校的新闻研究、新闻媒体的新闻采编,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阅评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贡献。本文总结湖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的实践经验,从新闻阅评内容定位、评议技巧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对新闻阅评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新闻阅评对地方党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升引导水平,提高报纸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明日报》开展新闻阅评工作也有四年之久,报社编委会特地聘请两位资深的老报人,担任《三明日报》新闻阅评员,对每月每天的新闻作品进行点评。根据阅评员阅评意见,报社编委会每月编辑出刊两期《阅评简报》,供采编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包东喜 《报刊之友》2008,(10):34-36
一、新闻阅评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新闻阅评作出过正式的定义,笔者从大量文献研究发现,2002年最早出现对新闻阅评定义的表述:“广义地说,新闻阅评有两种,一种是大众在接触新闻报道时所产生的共鸣、看法、意见、建议,是分散的、无意识的;另一种是新闻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自身组织的、有意识的评说。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阅评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新闻阅评作出过正式的定义,笔者从大量文献研究发现,2002年最早出现对新闻阅评定义的表述:“广义地说,新闻阅评有两种,一种是大众在接触新闻报道时所产生的共鸣、看法、意见、建议,是分散的、无意识的;另一种是新闻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自身组织的、有意识的评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闻阅评工作制度建设规范性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丹 《新闻界》2007,(1):56-57
目前,业界对新闻阅评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经过对各地新闻阅评工作的综合调查和研究,笔者把新闻阅评分为广义和狭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广播电视从业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提升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关系着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进入融媒体时代后,新闻采编工作需要以传统工作模式为基础进行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为新闻快速与准确传播奠定基础.因此,从业者要结合新闻传播的实效性、主题性和新鲜感要求,充分借助融媒体的传播优势,保...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行业依托于融媒体背景下,需对自身的工作形态、采编流程进行创新与优化。通过科学融入新鲜元素,确保新闻行业能重新获得发展生机。相关人员需认识到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工作展现的新特征,能够科学、合理地对采编流程进行再造。即对新闻采编的工作模式进行规范化统一,构建多样化、多类型的新闻产品,基于新闻产品本身对工作流程等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郭光华 《今传媒》2008,(6):34-35
一、我国新闻阅评制度的建立 中国的新闻阅评,是由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宣传部负责实施的.目前主要在中央、省、地市三级开展.1994年,中宣部成立新闻阅评小组,最初出刊为<新闻舆论动向>,后改为<新闻阅评>.1996年8月,中宣部在烟台市召开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宏观调控会议,要求各地仿效中宣部的作法,建立新闻协调和新闻阅评制度,以利于进一步全面、及时、有效地加强新闻舆论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时代,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新闻编辑工作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立足于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现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转型策略,以期为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遭遇发展瓶颈,新闻线索较少,新闻反应速度较慢,与受众的互动性较差,都成为传统媒体的短腿,在这种态势下,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是未来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利用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是当前传统媒体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发展自身新媒体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在媒介融合发展成为常态的新闻生产环境下,新闻的制作、传播和呈现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闻编辑应当顺应媒介环境的变化,掌握融媒体新闻制作的专业技能,实现转型升级。本文首先介绍了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论述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优化转型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优化转型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关注融媒体、研究融媒体、用好融媒体对做好新时期人大新闻发布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人大新闻发布工作为例,对融媒体给人大新闻发布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对策:一是精准发力,把握舆情端口;二是创新方式,增加传播平台;三是善用素材,创新发布手段;四是市场化运作,打造专业团队;五是横纵交互,构建闭合环状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