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认知主体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分析了目前高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实现英语阅读中的意义建构,进而提高其英语阅读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许敏 《考试周刊》2007,(49):119-120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借助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改进。本文首先概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然后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探索改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途径,重点提出了转变师生角色与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将阅读与其他技能相结合、实现意义建构几点建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作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建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本阅读教学”以人本心理学为基础,兼容人本主义思想观、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整体阅读教学观,它坚持学生中心论和自主行为论,以整体阅读的视觉呈现为媒,将学习内容、读者情感和未来发展融为一体,追求尊重学生情感意愿的欣赏性阅读和遵循认知规律的发现建构式阅读。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是相对于客观主义来说的,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基于建构主义语言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互动契机、渗透情感教育和拓展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英语素养。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理论形成了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观积极提倡用"意义建构"方式去获取知识,借助这一理论可以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启发教师在教学方式、任务、过程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丛丽君 《文教资料》2006,(24):28-29
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着重强调了基于该理论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积极建构者。笔者以该理论为指导,探索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并指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从“学习知识”转化到“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新建构主义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兴的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为"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因此,应在分析新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基础上,从建立联合教研机构、创新教学过程设计、完善教学评价制度等三个方面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激励学徒(学生)实现知识创新与技能提升,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知识与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萍 《成才之路》2010,(33):55-56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尝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指导阅读教学实践,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学习心理行为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它的内涵深广,但其核心理论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传统阅读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阅读策略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儿童个体的主动意义建构,全面提高儿童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传统教学采用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构建主义和知识共享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eb前端技术课程的"三段式"教学改革方法,根据各阶段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同,采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三段式"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养成知识共享行为与习惯,最大程度地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知识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注重社会文化互动与个人意义生成,却潜存过度建构而否定知识价值、混淆教学活动与一般学习活动、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危害。社会实在理论批判、超越并改进了建构主义的弊端,承认知识生产的程序客观性与社会性基础,并基于其内在统一性提出知识的社会实在属性,为澄清知识教学的范畴与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知识教学以优选的客观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的客观逻辑与社会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据;以学生的思维发生与知识结构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整合的知识教学观,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本质及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孙希强 《天津教育》2021,(3):151-152
阅读是一个知识输入的过程,写作则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则可同步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让学生在输入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知识输出,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效率,真正夯实学生的知识学习基础。基于此,笔者主要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探讨"读写一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策略,以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双层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知识重构研究。课程内容设计上,将价值链理论融入传统人力资源知识体系,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架构;教学模式设计上,以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为指导构建"项目式"教学实施方案。最终形成"新思维、双系统、多手段、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以期满足高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之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体验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和设计任务将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转化成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本文尝试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并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初步得出研究结论:体验式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读写说"的机会,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徐冰  丁素萍 《教学研究(河北)》2003,26(2):155-156,160
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授课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问题式学习”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失为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统一于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是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实现的教学方式,是由高级需要所驱动的。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习型人假设的内在要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是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尤其强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提供观测实验的证据,并对证据做出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8.
杨华 《成才之路》2020,(5):90-91
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对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在学生学习总是擅长于书本知识,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于是出现了现代"纸上谈兵"的现象。要想解决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应该从教师的教学模式入手,首先教师要树立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应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建构主义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特点,以及如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Lo’s variation theory is a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ory based on Marton’s phenomenographic approach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ckbones of learning studies. The proponents of variation theory demarcate their approach from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approaches, stressing constructivism as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but not as learning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phenomenographic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iaget’s work about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alking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We argue that –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 Piaget’s theory of how cognitive schemata are developed and how variation theory proposes that learning can be fostered entails many similarities which are not apparent at first glance. We demonstrat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using a teaching example from an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and show the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al instructional work. Finally, we discuss concrete suggestions how variation theory could benefit even more from Piaget’s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