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古宇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川南,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本文首先对古宇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其次,在分析目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曹玮 《时代教育》2010,(9):295-295
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南通城南七公里的长江边,是国家旅游局审核评定的4A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5.12平方公里。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由于受到认识、交通、通讯、环保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旅游资源未能合理的开发利用。该文分析了狼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并对其开发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增强旅游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辽吉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1):53-55,77
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应充分体现游客至上的理念,发挥旅游城市的基本职能,有助于促进城市旅游品牌的树立、旅游文化的传播。丹东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围绕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品牌的树立和传播为核心,发挥其边境城市、山水城市的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制变迁所释放的能量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文献综述和多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为样本地,用实证方法研究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与旅游发展状况、管理体制变迁的原因,并对现行管理体制变迁的特征与旅游发展困境进行诠释和分析,以期为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管理体制的变革提供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开阳香火岩风景名胜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贵阳市开阳香火岩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论证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出了贵阳市开阳香火岩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的主要构成之一,但部分风景名胜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行政区划分割得四分五裂,因此属地争议成此类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了区域之间旅游开发的非合作博弈。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与六盘水市钟山区两地交界处的"韭菜坪风景名胜区"长期以来就因属地争议问题,致使景区旅游品牌形象渐趋模糊、景区的整体性受到破坏,最终直接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属地争议下的景区品牌竞合分析为题,探寻韭菜坪风景名胜区景区品牌竞合的困境及形成机制,从而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旅游业使风景名胜区规划得到长足的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旅游定位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变化.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定位演化动因具有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并以此构建了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定位演化动因驱动模型,为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湖南新宁丹霞旅游区是一鲜为人知的风景名胜区,本文分析了其旅游资源的结构特色和优势度、开发利用现状及制约因素、进一步开发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开发战略的思索,认为其应资源联动互推互促、科学旅游起步有序开发、战略联合借题发挥,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审美艺术视野下旅游文化的构建——以厦门鼓浪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审美艺术的角度对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探讨分析鼓浪屿旅游文化审美艺术存在的不足与缺失,提出塑造鼓浪屿旅游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申报规划风景名胜区必定具备一定的区位条件,只有当一个景区的地理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市场区位形成,并得到国家旅游风景区设立的标准后,这个风景名胜区才具有旅游开发的价值。本主要对马边大风顶生态风景区旅游交通区位条件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提出了合理的旅游交通规划。  相似文献   

11.
研究九寨沟旅游区的风景资源结构,有助于引导旅游合理安排沟内的游程、科学理性地欣赏沟内的自然、人风景,有助于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深度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九寨沟风景资源系统结构、九寨沟构景要素的层次结构、风景要素组合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布局、旅游开发方向、旅游项目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功能分区及近、中、远期旅游项目规划方案,并对旅游规划项目的时序安排、投资规模、用地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选取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署三类六种旅游资源,采用绝对数量、人均密度、地均密度三种评价指标和位序得分法,对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宣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升温战是宣春市政府主导的发展本市旅游业的重大工程.本文从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四个方面对宜春市2007年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产业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武功山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处于开发初期,在生态旅游研究非常少的情况下,急需相关的理论研究作为依据.在对景区区位交通条件、开发条件、旅游资源、生态素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系统地把握景区发展的内外在条件,认为景区应采取进攻型的开发战略,为合理开发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成长后,近年来步入了衰退期,表现为游客人次减少,经济效益下滑。从旅游体验视角出发,以贵阳市红枫湖为例,对风景名胜区旅游业衰落的原因进行探讨,寻求在现实状况下风景名胜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总结归纳旅游资源的三大类型和三,大特色。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做出了对剑门蜀道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19.
这篇论文的宗旨在于试图建立一个考虑了尽可能多而合理因素的模式,以实现对风景名胜区进行统一的可比分析与评价,从而为旅游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文章通过对风景名胜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评价,建立风景名胜区综合经济效益的度量模型,并以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及相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论证和阐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数学公式的修正得到数学系胡太培教授的帮助,刘毅老师在计算机处理时对公式进行了完善,在此一并作谢。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 喀斯特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构成了众多的奇峰异洞、湖泊深潭、瀑布峡谷等秀丽景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据统计,在我国11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与喀斯特有关的风景名胜区有49处,占49%,表明喀斯特地区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我国的一主要风景资源类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在我国咕斯特地貌区中,除了赤水十丈洞瀑布风景区外,黄果树瀑布、龙宫,(氵舞)阳河、织金洞、红枫湖,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均与喀斯特有密切联系。此外,省内24个省级风景区中绝大部分也与喀斯特有关。本文根据喀斯特的地貌形态特点及其有关的开发利用价值划分其旅游景观类型,对贵州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有特殊的意义。 2 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 贵州喀斯特风景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资源,而且还包括其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前者可分为山、水、洞、瀑、石和泉等景观类型,后者主要指与喀斯特有关的一些名人故居、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和文化遗址,有时两者相互映衬,构成完整而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