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知识对各国经济的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为此,在我国进行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的核心因素,知识对各国经济的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为此,在我国进行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艾云航 《资源科学》1993,15(5):9-14
中国贫困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合理开发利用不够;多民族混居,多种经济形态;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文教卫生落后,科技力量薄弱,人口增长过快。国家对贫困山区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经济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为尽快改变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今后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经济,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搞好智利开发,把科技作为经济开发支柱;将强横向经济联系,实行对外开放;从各方面加强的经济来法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核算及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和环境冲击压力方程,对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量、强度、效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物质高投入,并伴随着高污染排放;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人均GDP的增长以物质代谢强度的大幅增加为代价;单位GDP的环境压力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增长造成的环境总压力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1996~2001年是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状况相对良好的一段时期,技术进步是影响物质代谢规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从全球视角来评价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本文指出我国以本币度量的两位数增长率在相当大程度上与货币贬值相联系,是粗放式增长;总结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生产要素产出效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的落后地区,开发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纪之交,本区社会经济必须同时满足充分就业与社会稳定、效率与公平、保护环境与维护民族及国家利益、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四大发展目标。作者认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必须遵循“需求、限制、平等”三大原则,确保人口与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三方面呈良性运行和发展;应采取人口有序发展、比较优势资源开发、防御型环境保护、局部区域突破发展和经济社会开放等综合模式,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高原人口与资源、资源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区域与产业等多重关系之间的协调机制,提出了高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战略产业选择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杏 《科研管理》2011,32(1):97-104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中国1996-2006年,29个省的面板数据考察企业家精神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将企业家精神分为风险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企业家精神,然后将其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并用SYS-GMM计量方法测算它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考虑到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增长方程的内生性,我们还将人均播种面积作为工具变量用以识别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和制度变量后,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亚菲 《资源科学》2011,33(1):25-30
随着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各省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必然会对自然资源产生更大的需求、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因此,对各地区经济系统的资源投入与消耗进行分析,对认清各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现状、调整可持续发展政策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物质流核算框架下的物质投入核算方法,选取1990年-2008年数据,利用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省级层面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化石能源消耗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矿物质消耗与人均GDP之间短期无因果关系;生物质消耗对人均GDP存在长期单向因果关系。并提出建议:短期内可采取控制矿物质消耗的政策;长期应采取化石能源的保护政策,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重要的转折点,过去30多年赖以维系的高速增长发展模式走到了需要转折的关键时期。文章以扩展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作为框架,从对外开放和内部改革两大视角,剖析了开放对于技术进步、资本供给与市场扩大的贡献,以及改革对劳动力解放和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和经济货币化、技术进步、商品市场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消耗等方面的作用,并论述这些因素随时间推演的变迁。由于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中国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忧外患"之下,由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不断缩小,现行体制的诸多弊端逐步显现。然而,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仍然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增长动力,当下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恰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审时度势,适时对现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通过主动转型释放增长空间,在提高资源禀赋利用的同时加大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从制度上奠定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高度布局国内经济转型战略;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为经济转型保驾护航,则中国有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增长,环境质量改善的协调关系一直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以IPAT拓展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模型为根本,构建出理论模型,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象为我国31省市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以此来研究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对工业SO_2,工业废水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对工业SO_2和工业废水排放都存在着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经济增长对工业SO_2和工业废水排放也存在倒U型关系;能源效率和第二产业结构可以减少工业SO_2排放,但会促使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创新对工业SO_2和工业废水减排都有积极作用。因此针对特定污染物,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应该充分重视创新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日本经济也受到影响,如年轻劳动力供路不足导致农业、工业夏其他产业发展受到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受到限制、政府财政和国民负担加重、内需主导型经济战略受到影响以及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等。日本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少于高龄化问题对经济影响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能否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价值,发挥旅游经济的正向作用。本文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测度了1999-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E-G两步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探讨了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异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旅游经济增长在各地区都呈现整体收敛趋势,城乡收入差距也整体呈现缩小趋势;全国及东、中、西部的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程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异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变异就增加0.516 9%,说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收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收敛有影响;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短期变动关系中,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异每呈现1%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变异就会增加0.631 5%,经济发展越强的地区其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的调整力度越小;旅游经济增长空间变异与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变异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据此认为旅游经济增长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环境合作的要求。本文对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着重分析了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未来中国要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低碳发展的若干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
苏远琳 《软科学》2004,18(6):80-82
经济增长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的增长。然而,近年来四川省经济高速增长,而失业率却不断上升,究其原因,是由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5.
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差距的收敛作用明显,本文通过建立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分析指出,人口流动的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高度相关,无素质差异的流动人口对整体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但流动人口确实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作用,且这种作用呈递减趋势.本文还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具有明显的条件收敛机制,但在1990年以后,条件收敛不复存在,这一结论对三大地带内部的收敛机制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平均为9.4%,并成为全球的生产基地。中国的持续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源(如钢铁、水泥、煤及石油等)的不断投入,增加产出,称之为"要素投入增长"模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就是高物耗、高能耗及高污染。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亦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让社会及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中国经济需要发展,但环保问题亦严重,这是中国面临最大的挑战及选择。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生态保护和建设,以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7.
徐勤诗  朱仕朋 《大众科技》2010,(3):184-186,177
文章从经济适度人口与城市发展关系切入,根据前人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应用毛志峰EOP-MM模型,依据南宁市市辖区目前的产业结构、GDP、劳动生产率、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等数据,测算广西南宁市市辖区2020年经济适度人口。为使城市实际人口与经济适度人口符合,探讨南宁市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制度建设、市场建设等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比较适宜,促进广西南宁市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受新冠肺炎疫情及采取的对应措施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文章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速大致呈下降趋势,整体表现为波浪形,2023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文章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统计方法与计量经济学、景气分析法、专家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基于对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回顾与分析,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平稳运行,增速达到6.0%左右;通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文章进一步提出如下建议: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消费增就业促投资,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防范化解重大领域风险,发挥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优势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碳经济目标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勇敏  曾刚  海骏娇 《资源科学》2014,36(5):937-945
碳排放控制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倒逼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绿色增长、棕色增长和黑色增长三种类型。本文利用1971-2010年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中国近40年经济增长方式的演变。笔者发现,1971-1977年为黑色增长阶段,1978-2001年为棕色增长阶段,2002-2004年倒退到黑色增长阶段,2005-2010年重新步入棕色增长阶段,中国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道路曲折艰辛。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互为因果,经济粗放型增长特征显著;但从长期看来,经济增长并不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同时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既定目标,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联合行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加快技术创新、要素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为早日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高辉清 《预测》2002,21(5):1-3
1 引言今年以来 ,世界经济反弹速度之快固然让人感到惊讶 ,但相伴出现的世界贸易萎缩和跨国公司利润下降同样让人困惑不解 ,这种矛盾的增长格局某种程度上已经暗示了世界经济好转的不可持续。随着华尔街“黑幕”的不断暴光 ,国际资本加速了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布局 ,并将导致两个结果的出现 :一是经济的调整将进一步延伸 ;二是相对微弱的内需将成为支持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眺望世界经济的未来 ,我们继续维持去年初做出“世界经济将进入中期调整”的结论不变 ,但在此想补充一点的是“中国可能将在世界经济调整中成为唯一的大赢家”。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