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0,(25)
良好的教育模式是增强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素养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本文结合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大赛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具有紧密关系。分析了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即有利于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大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执行能力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并从完善选拔与培养相结合的大赛系统培育模式、建立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的大赛评比机制、奖励与孵化相结合的大赛成果转化平台等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创新创业大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旨在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本文在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对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深入剖析分析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因素,探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率的有效措施,采用多元化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以实际行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法要着眼于整个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课程体系中不断完善理论教育体系,采取理论结合案例和实践成果转化,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实训,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孵化更多的创业团队,注重大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树立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是对创新成果保护和创业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湖北文理学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与知识产权教育之间割裂的局面,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知识产权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知识产权教育"三位一体"教学生态模式,取得一系列独具地方高校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可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2014年度就业现状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传统就业观念、宏观经济、结构性失业等因素的影响。进而探讨对策和措施,提出大学生及早进行科学职业规划、树立创业理念,增强自主创业能力、政府拓宽就业帮扶政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传统,创业意识普遍较为淡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需从逐步提高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营造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群体素质和能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加强对质量的监控;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健全支持体系等六个方面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成为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刚刚起步,还未建立起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以九江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形势下,就业整体形势依然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但企业对于综合能力强、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根据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2017年度)以及西安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2017年度),对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讨论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举措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模式以赛促能,建设传帮带、自我管理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基于学科竞赛和成果转化的考核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在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容,探索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方法与措施,实践表明,该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学科竞赛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从加强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完善竞赛管理、激励制度,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科竞赛的成果孵化、转化体系4个角度提出了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决定其拥有更大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意识,设计评价体系是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将新工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结合,制定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目前青年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文章依据在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法律服务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归纳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法律服务模式的六个关键指标:组织理念、组织架构、经费筹措、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评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法律服务机构的实践工作成果,结合以新媒体为主流的传播平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法律服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创新创业背景PCK模型和ARCS模型原理,创建大学英语引智教育PCK·ARCS发展模型,融入当今世界大学英语先进教育理念、最新成果、引智案例,贯穿大学英语引智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教材、课程资源开发之中,激发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强化大学生英语思维方式,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英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创新创业就业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创业类课程改革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创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探索,即以专创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突出学校定位和专业特点,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以案例展开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成为各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转变成一种必然要求。但是创业课程项目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项目的实践效果是否以学生就业创新为导向,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将企业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企业实践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时效性,而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而加强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教育引导,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开展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现状,重新构建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包含的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定量分析,得出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分布。以期为高校提升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启动要求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而工科大学生作为科技生产力的重要主体,成为拉动社会就业及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探索有效评价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与标准,构建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初始指标,召开4轮专家咨询会征询全国多所高校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最终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4个一级指标——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并逐级分解,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旨在引导高校及相关决策机构科学评价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改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突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构建创新型国家、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增强创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基于SWOT理论对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SWOT组合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业保障条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等策略,通过整合社会、高校等多方资源,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