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备受重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自此“文化自信”与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变得同等重要,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最小集合。文化自信始于乡土文化自信,而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着危机,教育的属性之一是对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兴国实验小学利用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实践中,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涵,解决了乡土文化传承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老字号品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由于社会、经济、科技等环境及需求和竞争等的变迁,很多极具中国文化象征和历史传承的老字号、老品牌,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近几年在国潮文化高涨的发展大势下,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在关注国际品牌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国内本土品牌,成为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庄贵军 《软科学》2010,24(4):130-134,140
以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将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事件作为前因变量,采用"模拟的前后测设计"进行实验,检验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奥运会只对中国消费者基于自豪感的国货意识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对中国消费者基于危机感的国货意识的影响不显著。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指出了其理论贡献、实际应用、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卢扬 《知识窗》2023,(12):33-35
“四个课堂联动”培育高职生文化自信,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新突破,也是增强高职生文化自信的有效方法。在分析“四个课堂联动”内涵和文化自信培育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文章从打造校内文化自信培育“金课”、建立“专题式”校内特色讲堂、构建“研学+调研式”校外拓展学堂、构建“点餐式”网络云课堂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哲学发展繁荣,意义重大。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惟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方能“文化自强”。作为文化组成之一的高校哲学,其发展繁荣亦如此:惟有“哲学自觉”、“哲学自信”,方能“哲学自强”。本文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两方面展开探讨,分析了实现“文化自强”的观念条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倡“哲学自觉”、“哲学自信”,探讨了实现高校哲学发展繁荣之路的主体意识障碍破解及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璐平 《科技风》2023,(27):163-165
阅读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路径。高校图书馆在促进大学生阅读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图书馆近几年的借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从创新采购模式、注重阅读推广和重视馆员培训等方面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红娟 《知识窗》2023,(2):114-116
为了准确把握“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期”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促使奥林匹克精神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上持续发力,文章依托“问卷星”展开数据调研,旨在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推导出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原则与方法,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助力。  相似文献   

8.
完善购买国货原则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介绍发达国家以政府采购国货政策促进本国企业技术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的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提出了以购买国货政策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包括:尽快出台“国货”认定标准;对《政府采购法》进行修改、完善,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奥运会、世博会重大产品和工程采购招标过程中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采购力度;政府采购国货政策尽力向中小企业倾斜。  相似文献   

9.
陈婷  王馨 《科教文汇》2020,(13):19-2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能赐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本文通过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多维内涵,梳理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探寻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提升文化自信做出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转变,我国电商企业广泛涉足跨境进出口领域,积极探索各种商业模式和销售渠道。主要对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强化平台优势,注重跨境选品,创新平台盈利模式,优化跨境物流结构,助力国货品牌出海。  相似文献   

11.
黄建文 《科教文汇》2011,(20):75-76
20世纪30年代.“国家”意识增强,在民众抵制洋货的同时.政府则大力提倡国货运动。南京因观瞻所系.提倡国货运动尤为积极。市府多次组织宣传活动.整理了国货商场,规定非国货需标明。实施结果.虽然效果明显.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尤为可贵的是.南京市政府也认识到.提倡国货的根本办法在于全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将文化自信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保证思政教育自身的时代性特征,还能让文化自信理念深入学生内心,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然而从文化自信视角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发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基础比较薄弱、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过于传统、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内容重视程度失衡、传统思政教育课堂影响文化自信培育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当推动思政教育和文化自信相互结合、坚守思政教育主阵地、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最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消费者“支持国货”热情日益高涨,跨界创新成为老字号企业重新焕发品牌活力的重要策略。本文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通过三个心理学实验探究了跨界创新方式匹配企业类型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内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老字号企业实施跨界创新能够获得积极的消费者品牌态度,且单一品牌型企业进行渐进式创新、多元品牌型企业进行突破式创新更能激发消费者感知企业创新性,进而使消费者品牌态度更为积极。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品牌熟悉度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厘清和完善了跨界创新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关键路径,也为老字号企业实现营销升级、获得新一代消费者青睐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9,(11)
现阶段,科技创新事业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始终坚持着文化自信的基础上,需要重视科技创新的正确渠道,由此更好的带动着国家的文化实现创新发展。本文重点解读科技创新和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从科技创新和文化自信的关系加以分析,明确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文化自信的树立起到的积极影响,采取正确的途径,促使国家的文化自信更为坚定,同时又能保证科技创新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文化自信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该文简要地论述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再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高校青年文化自信的培养方略,旨在提高国内高校青年文化自信培养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对“三大文化”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意义,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但也存在对本国文化的认知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及知行脱节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复杂化、高校文化培育体系欠完善及大学生自身缺乏文化实践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生命伦理教育文化范式是“基于文化情境下的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研究”。高校生命伦理教育既是舶来品,也具有普遍性意义。在“引进”过程中,高校生命伦理教育文化范式呈现出很多难题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的发展。在我国高校生命伦理教育中,消除文化自卑和文化自恋的有效路径为坚定文化自信,并在文化自信视角下优化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的实践路径,使其在面向生命伦理问题中更有自信、更有能力解决生命伦理问题,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生命伦理教育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期刊应增强服务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每逢“3*15”世界消费者权益日,国内各大传媒纷纷报道商品的质量和商家的服务问题。笔者由此想到了科技期刊。众所周知,科技期刊也是一种商品,一种特殊商品,也有其特定的消费者——广大读者。虽然随着期刊数量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国内许多科技期刊已经注意到提高学术和编辑、出版质量的重要性,但在服务质量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多种因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其中,青年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主因。文化自信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创新驱动力和革新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打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围绕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文化自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罗影  胡程 《科教文汇》2014,(31):5-7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当代中国高昂的旋律和精神旗帜。“中国梦”的内涵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梳理传统文化中的优质资源,从其与“中国梦”的渊源、融合点、创新性诠释等角度,找到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共鸣点,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梦”进行理论支撑,激活释放“中国梦”的文化活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经典进行重温,对青年学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民族自信指引,有利于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有科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