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强劲生长点。许多学校正在努力探索借助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技术,在常规课堂中实现个性化的学与教,取得了可喜成果,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这几篇论文主要分享的是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在不同学科整体推进借助i Pad网络、基于学习过程数据的个性化教学的思考和阶段性总结,北京中学为促进学生个性化深层学习、对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索,以及他们在数字化环境下开展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职业学校数控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的瓶颈问题,以移动互联网生态视角对数控实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下数控实训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实训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方法;通过移动互联网生态下数控实训教学平台创新建设应用实践,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控实训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平台已经走上现代教育的舞台,初中英语的"学与教和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已紧密相连。数字化平台以它的科学性、时代性推动着课堂内外学与教的进程。阐述了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提高,对传统教育的改善,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以及在应用学与教数字化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推动了移动学习时代的来临。在新兴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与改革相对滞后。分析了移动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问题,并以蓝墨云班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教学必须体现“教”和“学”的双边性。“教”必须与“学”相适应.“教什么,如何教”与“学什么.如何学”应当相互适应。教学过程是以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相互适应和把知识、能力、人格转化给学生为特征的运动过程。因此.我们提出了建构“课堂教学生态”的问题.建构合乎新课程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化学课堂教学生态,应该成为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移动互联和教育全球化时代。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实现学习内容信息化,是高校适应学生特点、转变教育教学培养方式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无论在社会、技术和财务各方面,都是可行的。具体实现途径包括三个层面:在理念上要做到"教""学"和教学联接方式的转变,在手段上重视数字化学习模型的构建,以及在当前技术环境下要注重教育云、数据中心和学习网络的引入。  相似文献   

7.
"翻转课堂",其实就是教学过程中,课堂与课后教学功能的转变,旨在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实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乘着"互联网+"的教学东风,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并着力打造英语课堂教学的新生态,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当前,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缺乏,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输出功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文章分析了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探讨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依托网上的资源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推动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新一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行,更多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更多教师关注的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如果说教师的教是"一时"的,那么学生的学就是"一世"的。笔者就如何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下关注学生的学浅谈自己的观点:一、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下,要关注学生的"自学"自学就是学生在没与同学讨论、教师讲解之前独自通过思考、查阅相关书籍、互联网等方式自主获取所需知识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为不同特质的学习者提升学习效果提供保障,网络巨大的存储空间能满足这一需求。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使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自主探究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一年多来,我校参与了由虹口区教育局主持、国家教育部下达的重点课题"电子书包"的实践研究,其实质就是研究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从而真正促进课堂教学的"增值"。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教师的"教"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网络前测,提供备课依据。了解学情,是备课的依据。现在,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2.0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其核心理念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基本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创建,形成“互联网”条件下新的教育教学服务模式。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学“上云”,形成完善的“教、学、管、评、资”教育教学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与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中的技术力量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推动教育信息化已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教育信息化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产品,是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数字化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初见端倪,"移动学习""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热门词。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将成为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本文主要选取作业环节作为切入口,例谈数字化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个性化作业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教 育,肯定了互联网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巨大作 用,并提出了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展望。物理实验教 学是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却总是存在开展不 足、效果不佳、以讲代练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入探 讨互联网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以推动物理实验教学的 有效开展。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当下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方 式和程度,然后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于是我们对学生展开了 调查。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执著追求的教育理想.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我校积极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把传统的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把传统的引入新课、讲授新知识、练习巩固等教学环节也变为问题讨论、学生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环节.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学、学生互教、师生共同探讨.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释疑解惑,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生互教、师生互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学与教的模式已经突显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特征,使得学与教的活动和进程向着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中学与教e模式的构建原则,并遵循这一原则构建了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学与教的新模式--e模式.文中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教育中e模式存在的区别从而对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中学与教e模式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具有泛在性、跨界性、强交互性,教师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转化到借助网络、技术、工具以及APP等移动互联网新型资源,开展以学为主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本文初步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简要分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应具备的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和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信息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突飞猛进,大数据时代也随之到来。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外因不断激发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新时代育人价值导向,立足区域智慧教育创新实践,从建设智慧环境、应用数字化技术、建构教学范式、实施联动机制四个方面,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其中,“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与“教-学-评-研”云端一体化范式是学校深化数字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开展沟通,因此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角色应逐步转变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监督、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环境的手机课堂成为必然。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蓝墨云班课为载体,以《成本会计学》课程为案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希望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