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在《红楼梦》的前三回中,通过冷子兴、贾雨村之口从侧面对书中的主要人物,宝玉、黛玉、王熙凤等人物作了简要的介绍.如果说前面只是使人看见人物的影子,那么这一回就是人物正式走向前台作精彩的表演,把鲜明的个性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紧紧地吸引着读者.黛玉和宝玉是《红楼梦》整部作品的主人公,也是这一回作者所着意描写的人物.这两个人物的出场,作者通过细微琐事的描写,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也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问题.下面就来谈一谈宝玉和黛玉的出场.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文学类作品中有关人物出场方式的大荟萃。其中人物出场各有千秋,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寡众有序,异彩纷呈。而王熙凤、宝玉出场的描写则是众多人物出场描写中最为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笔。 也许读者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他人身上,而忽略了黛玉的出场,其实黛玉的出场更能体现曹雪芹匠心独运之笔力。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在本篇课  相似文献   

3.
杨娜娜 《语文天地》2011,(10):50-51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的必修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该文作为全书的序幕部分,按照适当、适时的顺序一一展示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包括身份、外貌、性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文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堪称经典,不仅描写精准到位、生动形象,而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令人赞美和惊叹,堪称“人物出场亮相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一、环境描写法。对周围的景色作一番描写后,让人物出场。如:《曼谷的小象》在描写了近郊“绿油油的禾田”、“淡紫色野花的草地”后,“芽着绣花上衣,白地红花裙子,露出整齐牙齿的一脸微笑”的阿玲,在“桔红色的晨雾”中出场了。景美、人美,为后文描写阿玲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作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对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各具特色.写黛玉出场,主要从正面进行心理描写、言行描写及从侧面进行外貌描写,揭示其性情;写凤姐出场,主要是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法,正面描写其言行举止,并通过黛玉眼中所见,抓住其服饰、容貌特征,展现其性格;写宝玉出场,主要运用了"推来拉去之法"和侧面描写、正文反作、对比描写等手法,活现其形象.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于《水浒传》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学术成果丰硕。但其中关于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出场描写研究则篇籍甚少,笔者不揣谫陋,从研究《史记》中的传主轶事描写手法入手,得出《水浒传》作者在对其小说人物出场的故事化描写的表象之下,其实隐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发展轨迹。这种曲笔塑人的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国才 《阅读与鉴赏》2009,(8):39-39,34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也颇为读者所关注。成功的出场描写.不仅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而且能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琵琶行》、《林黛玉进贾府》、《故乡》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这三篇作品都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手法,分别对琵琶女、王熙风、杨二嫂等主要人物的出场进行了成功描写。使人物一出场亮相,就展现出各自鲜明的性格。抓住了读者的心弦,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古典小说中,一个写得好的人物出场,不仅可以使形象闪光初露,先声夺人,而且能为人物在作品中占据其应有的地位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关联到小说中心情节发展的主要人物其出场的局势的布置,气氛渲染、时机安排、环境的烘托及性格描写等方面的艺术处埋,更是需要作者的匠心,才能使它在庞杂的艺术形象的整体创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象《兰国演义》里作者对诸葛亮出场的描写,就显具特色。诸葛亮是作者在小说中倾力塑造的头号人物,他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主要情节的发展.对他的出场,作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①没有象一般小说那样侧重于具体的正…  相似文献   

9.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十分重视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书中人物“亮相”方式虽然各异,但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使读者了解其主要性格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采用了  相似文献   

10.
一”“-”灼“““”e《酷狼文韬》首期出场人物简介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着重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也在这一回中出场亮相。曹氏苦心孤诣,不仅在人物出场设计上工于匠心,而且在特定场合中人物情态的描绘、性格的揭示,其用字用词的分寸拿捏也妙到毫颠。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重点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几个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的出场描写很精彩,尤其是王熙凤的出场是先声夺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相似文献   

13.
历来文学大师都注重人物出场的描写,成功的描写,不仅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而且能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文学作品人物出场,一般由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来决定。常见的方法有六种:  相似文献   

14.
清末刘鄂创作的《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描写白妞的出场艺术 :或环境气氛的渲染 ,或他人正衬 ,或自身反衬 ,极尽衬垫之能事 ,从而使人物未出场前 ,在读者心目中已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同时体现了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匠心独运 :曲笔达意 ,巧布疑阵 ,善设悬念 ,让读者在变幻莫测的悬想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运用这些技法 ,既充分继承了我国传统叙事艺术的手法 ,又大胆创新 ,故极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卢贤强 《双语学习》2007,(5M):75-75
我国古典小说很讲究人物出场,往往人物一出场就知道他的身份,又了解他的性格,甚至通过某甲出场还同时写了某乙,而所有这些,又往往不是作者细致地介绍出来的。作者有时根本不加任何叙述,一开始就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去说明;有时用几笔,也总是淡淡的勾勒,但人物的形象却常常一接触就印象鲜明。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在这方面的处理,十分出色,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描述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其中人物出场的描写尤为精彩.文中在作者的精心处理之下,对贾母、王熙凤、贾宝玉这三个人的出场描写,显示了其高超的写作技艺.  相似文献   

17.
提起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出场,不能不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他们各具特色的“亮相”,不仅契合了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而且在两部作品中起着“关键”作用。欣赏两人非同凡响的“闪亮登场”,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艺术匠心所深深折服。  相似文献   

18.
王丽丽 《语文天地》2011,(19):50-51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的必修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该文作为全书的序幕部分,按照适当、适时的顺序一一展示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包括身份、外貌、性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文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堪称经典,不仅描写精准到位、生动  相似文献   

19.
电影、电视中的人物出场的方法各不相同,课文中的人物“出场”方法也是各种各样。一、时间引出人物。“金秋十月,故乡的柚子熟了。旅居海外的伯父带着15岁的女儿从遥远的南美洲回到了浮云镇。第二天一大早,堂妹就嚷着要我陪她去买柚子。”(《苦柚》)  相似文献   

20.
谈《琵琶行》女主角出场的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杰作。作者以高超的技艺,创造了一个极富魅力、美不胜收的音乐世界。从而使此诗成为超越前贤,雄视古今的千古第一音乐诗。与弹奏琵琶曲的描写相比,女主角出场的描写虽比较简单,但具有化直为曲之奇,引满而发之妙。 其一,缘情设景,铺垫渲染。《琵琶行》一开始,便对环境进行渲染,为女主角的出场创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