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经常有学生问我:"学新闻,未来还有出路吗?"我理解问话隐含两层意思:其一,今天已是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有人说是"全民皆记者"),在此情况下,新闻人还有优势吗?其二,高等学校的文史哲经法等文科专业甚至是理科  相似文献   

2.
臧燕  尹梅 《现代视听》2013,(7):23-27
"公民新闻"的出现使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利用手中的便携通讯工具随时记录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成为一名"公民记者"。但同时,正因为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才使得部分新闻真假难辨,丑恶不分。所以,公民新闻犹如一个"潘多拉宝盒",让我们在领略到它的民主、进步、自由的同时,也目睹了它的杂乱与无序。  相似文献   

3.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2,(5):66-67
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三化观"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这里的"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实质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符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时代背景,给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固有原则以及现状带来了怎样的冲击与挑战?作为新闻与传播学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如何在新媒体浪潮中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和底线?笔者认为,是时候重提并倡导"新闻专业主义"了。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传播新闻的过程也就是对新闻的"贩卖"过程。抓住了人们的消费需要,就抓住了商品的新"卖点",一篇新闻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欣赏欲,也就是使新闻有了好的"卖点"。那么,新闻的"卖点"从何而来?说白了,新闻的"卖点"来自于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的"经营"。一、从提高效率入手,培育新闻"快"的卖点新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的时效性,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或者说有没有"卖点",其决定性因  相似文献   

6.
国际新闻编译的国际传播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青年记者》2007,(22):66-67
国际新闻和国际新闻编译定义界说什么是国际新闻?可能有人会认为"国际新闻就是来自外国的新闻"或"国际新闻就是国际间的新闻流动",但这些解释并没有对国际新闻的性质、任  相似文献   

7.
杨健  伍璟 《东南传播》2012,(11):181-183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新闻报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新闻主持人要具备非常强的新闻敏感度和采编、评论、现场报道的能力。而现场报道,正是有建树的新闻主持人努力和追求的方向——"我"就在新闻现场。电视台主持人现场报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现场报道对新闻传播效果会起到什么作用?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问题?现场报道对于提升电视台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拉近观众与电视的距离又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查阅资料,结合工作实际,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一种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并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能真实地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新闻文风,同一新闻媒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其文风也会发生变化。新闻文风除了涉及新闻作品的语言、风格等表现形式外,还涉及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政治文化和时代价值观。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至今,在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环境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经历了多次文风改革。本文将以新闻传播对象为切入点,通过概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发展,分析新闻文风的新变化或新特点,为"两微一端"时代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话语权的把握及长远发展,提出新闻文风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媒体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扩大新闻传播效果的手段。在百度百科中,新闻策划更是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如广义的新闻策划注重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而狭义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0.
一、娱乐新闻低俗化产生的背景及原因提供娱乐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功能,但当前大众传媒传播的低俗的"娱乐"内容将如何实现其提供娱乐陶冶情操的作用呢?作为新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娱  相似文献   

11.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12.
如何策划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笔者认为加强策划是做好节目、吸引观众的关键。确定节目风格,优化节目理念在节目风格定位上,要充分考虑到节目的权威性、服务性和时效性。同时在报道上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度,要力争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报道最近的新闻。注重传播形式,真实展现事件民生新闻应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普通人成为节  相似文献   

13.
《新闻导刊》2008,(3):24
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来看,"融合新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人都是信源,人人都是记者——新闻信源和传播者的变化。在传统大众媒介时代,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传播专业要求和成本很高,新闻信源主要是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  相似文献   

14.
李灿 《中国记者》2018,(3):40-43
"让世界了解中国",这句口号作为对外宣传报道的经典语言,至少已经用了二十多年。但是,如何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新形势下,加强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突出对"理解"的强调,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南传播》2016,(4):155-157
<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研究的"定盘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于新闻本质、新闻生产及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指导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历经新闻传播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发展深化,具有无穷生命力和指导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新闻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的框架前提。对于新闻理论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定盘星",具有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已步入全媒体时代,数码摄影因其成本低廉、便捷和自由,已成为大众得心应手的影像记录和传播工具,草根式拍客队伍因此不断发展壮大,人人都可以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人人可以成为新闻摄影人,以致平面传媒和网络新闻图片呈井喷式、泛众化展现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定义外延的再一次扩张,正是在"悬疑新闻"大量出现在媒体后,首先引起业界再一次对新闻定义的重新认知.没有发生或尚未证实的事实,众说纷纭而尚未定论的事实,可被媒体当作"独家新闻"、"重要新闻"向受众海量传播.而受众对"悬疑新闻"的信息冲击,不仅没有排斥,而且还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作为新闻传播的业者,还能说"悬疑新闻"不是新闻吗,还能对此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8.
蔡惠福  顾黎 《现代传播》2013,35(1):29-33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何谓悬念?从广播新闻传播角度讲,“悬念”就是指广播新闻采编者通过某种手段引发听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关切心情。那么,广播新闻传播如何利用这种技巧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20.
王瑾 《记者摇篮》2012,(8):57-58
从十几年前凤凰卫视的鲁豫"说新闻"开始,更多的广电媒体也陆续出现了"说新闻"的播音形式,而且到现在愈演愈烈。既然"说新闻"不是昙花一现的形式,那么在网络空前繁盛的今天,它在广播电视中有什么优势和影响呢?一、播新闻与说新闻通常讲,"说新闻"是指用日常说话的方式传布新闻,而"播新闻"被斥责成照本宣科播读新闻。多年以来,无论是传媒还是受众一度以为,只有宏亮的声音和一字一顿的节奏才能表明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然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