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界》2015,(7):67-72
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并非是单一的,而是"腾飞的"中国经济形象与"衰退的"中国经济形象并存;在中日竞争型关系的背景下,NHK纪录片中所塑造的是带有等级观念的、不对等的中国经济形象;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往往与政治问题混杂在一起,以经济威胁入手,导向军事威胁、政治威胁和文化威胁等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典型文本,分析中国经济被NHK纪录片重塑的过程及其呈现出来的形象特征,进而讨论日本媒体塑造中国经济形象的话语策略和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蒙 《视听》2016,(11):35-36
好莱坞电影中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中国形象,这些形象的嬗变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过程。在早期的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一直被歪曲与丑化,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形象开始呈现。近几年上映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中国形象甚至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本文通过对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进行举例分析,探讨好莱坞科幻电影对中国形象的选取及抑制,以及中国形象在这种形式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对中国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塑造向正面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影视剧中农民审美形象的变迁,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农民审美形象在不同阶段主要呈现为3种模式:农民"典型"与"中间"人物的形象割裂;人格化、立体化的农民形象;农民形象的世俗化。不同的审美形象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合力作用的结果,折射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命运沉浮。  相似文献   

4.
《华风新闻》立场相对独立,信源为多个国家、地区的多种媒体。因为自采新闻较少,在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时,对报道题材、议程的择选是一个主要的渠道。通过对政治、社会领域有所侧重,同时关照到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对华报道,《华风新闻》建构了一个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参与度不断提高的理性大国形象。同时,在对外关系方面,有时会呈现与利益相关国的对立关系,中国仍会被一些国家视作军事上的威胁,"台独"问题、"港独"问题比较棘手的负面形象也有所体现。社会新闻方面还建构了多种社会问题频发的中国形象,同时经济发展也总体有所放缓。这对我国面向海外华文媒体做好宣介工作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大烟》是美国女作家项美丽关于中国题材叙事作品中备受西方世界肯定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对中国人抽鸦片过程的详细描写和西方人"我"成功戒掉鸦片的叙事,反映了西方作家在西方文化体系下对于中国的一种言说。  相似文献   

6.
正梦,这一人类自然的生理活动,因其揭示了心底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被赋予更多意涵。当梦成为一个需要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时,就成了梦想。梦想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前行的引擎。世界上,能够提出国家梦想的大国不多,"美国梦"是一个典型范例,而近期由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中国梦"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国梦将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新标识。如何在全球语境下向世界传播中国梦,讲好其  相似文献   

7.
刘娟  刘于思 《中国出版》2012,(23):29-32
一、消费语境下的时尚杂志人物形象媒介呈现的性别形象是文化研究的经典课题,而市场细分的时尚杂志无疑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时尚杂志在中国蓬勃发展始于1987年[1]。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各类时尚杂志总数已达800余种,其中更以日韩文化为代表的"瑞丽"系列与以欧美风为代表的"时尚"系列为翘楚。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10年来,对外合作的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更影响着文化发展与社会行为模式。正如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8.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老舍先生描写了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8):24-28
2015年初,韩国KBS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超级中国》以其超高收视率,获得了来自各国的广泛关注。《超级中国》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土地、文化、政治六个方面,反映出近年来中国的超级力量,而这股力量将"超级中国"演绎成为了"霸权中国"。本文将通过对《超级中国》的文本分析,归纳总结出韩媒塑造了什么样的中国霸权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并由此探讨霸权形象背后的目的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女性题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不断拓展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女性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其中的优秀影片,不仅集中表现了"典型"的女性特质,而且有不少是以社会新语境下"强势女性"为主角的影片,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新女性形象和新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对外宣传归根到底只有两个目的 ,一是报道中国 ,向国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 ;二是报道世界 ,传递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声音。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两个目的 ,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英语作为传播手段是明智的选择。即将开播的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正是这样一种努力。但凡去过国外或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 :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 ,在国外很少能看到它的形象 ,听到它的声音。即使有 ,也多是负面的、有损中国的形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按理说 ,中国的国际形象应该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张璐璐 《今传媒》2012,(10):80-82
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对塑造国家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宫廷剧中后宫争斗、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影片叙事内容不胜枚举。这种叙事角度虽然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却容易在国外造成一种文化扭曲。当今影视剧中极其流行的宫廷剧,像《宫》、《美人心计》、《步步惊心》这些"穿越剧"很容易让他国对中国文化造成曲解。本文就这一现象,以中国古装宫廷剧为切入点,思考在全球化视野中,如何制作优秀的国产影视剧作品以及建构正确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鞋王传奇     
倪金节 《报林求索》2012,(12):94-99
<正>奥康是温州经济的典型代表,在鞋业的精耕细作铸就中国鞋王,产业多元化亦是可圈可点。随着温州金改的不断推进,温商回归实体经济,奥康将演绎新的鞋王传奇。温州一直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书写下了辉煌的"温州模式"。近些年,随着实体经济日趋艰难,不少企业纷纷走向了"去实业"的道路,不少温州资本深陷资金链困局。奥康历经20多年的快速成长,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主业突出、多元并举"的产业格局。在本轮经济弱周期当中,奥康及其掌舵人王振滔,扮演了正能量的急先锋。不管是奥康鞋业的新技术、高品质,还是王振滔"受命于危难之间"出任温州总商会会长,都预示着奥康不愧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可以进行多元化发展,当然背后有一句话  相似文献   

14.
卢茜 《东南传播》2021,(8):63-66
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外交的理论硬核,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基于涵化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电影的共鸣效应,一种是主旋律电影的教化效应,但仅此两种涵化效应都难以充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最后本文提供了两种基于"国家品牌"的电影公共外交新战略:以中国电影为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品牌;以电影为传播渠道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品牌国家".  相似文献   

15.
"美丽中国"虽为十八大报告中新提出的治国理念,但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念与行动已早在进行之中。向世界传递"美丽中国"国家形象,刻不容缓。本文以"美丽中国"理念的明确提出为契机,解读"美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传播现状,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树菲 《东南传播》2016,(5):132-135
中国电视剧中的"霸道总裁"人物形象是消费文化时代下的产物,也是客观现实在媒介的主观反映。本文根据电视剧叙事内容的时间相应把"霸道总裁"人物形象分为三种,分别反映了"霸道总裁"在电视剧中典型的视觉形象表现。再从人物类型、情节类型、叙事结构具体地分析《杉杉来了》,并从中总结出中国电视剧中"霸道总裁"形象呈现的一般模式。通过研究个案到一般,发现"霸道总裁"的形象刺激女性受众视觉快感与偏好式地接受形象消费,反映其对以男性为中心意识的社会性别秩序的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一、"谷歌退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冲击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事件,在各种版本的新闻报道中和网上论坛上,都提及政府对网络行业内容信息的控制。这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极大  相似文献   

18.
李振粉 《今传媒》2012,(5):143-144
成龙,一个对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来说都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在华人世界享有极高声望与影响的电影人。从最初的喜剧电影《醉拳》开启他的谐星之路开始就一直影响着国内外的影迷,而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一直没有忘记的是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那种信念与自豪,作为华人代表的他身上承载着中国人的形象、承载着中国的文化。在他的电影里很容易就能"读"出中国的文化元素与意义。本文试图从解析成龙的文化形象这点出发,借以使影迷不仅在电影方面了解成龙,更能够在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认识他。  相似文献   

19.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的一个表象,体现为国际社会在对某一事件阐释或解码后所表现出的观点与看法。本文通过对拉美15国报纸有关中日"购(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拉美报纸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正面",而且相对日本的形象处于劣势。对钓鱼岛历史知识研究的不充分以及中国对日"购岛"的极富情感宣泄的话语传播方式成了这种"劣势"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要改善这种"劣势"处境,不仅要加强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真研究与传播,务实地强化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且更要熟悉国际政治和关系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20.
电影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构国家形象的目的是承担在国际上从正面或侧面的宣传中国的正确形象,与此同时展现了中国当下的实力以及发展水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众传媒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进而也是国家形象的主要载体,而电影是其重要的途径之一。中国国产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国家形象"的媒介方式,同时也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正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