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调查和综合分析,滇西北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和六库4个主要城市中,丽江和犬理城市水资源环境问题相对突出,而香格里拉和怒江六库水资源环境较优良。丽江大研古城面临着水污染加剧、城市水资源保障不足问题,并影响了丽江世界文化遗产地景观水环境。大理市洱海面临着富营养化加剧,湖泊水位降低、面积缩小,湖滨带生境恶化、面源污染突出等方面问题。滇西北城市水资源环境问题与制度管理上的僵化滞后、以及水资源不可持续的利用方式等方面密切相关。为保护城市水资源环境,丽江市要加强对丽江盆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水资源保障率;并实施“调剂古城周边地下泉水为主,拉市海调水为辅”的景观调水方案,使古城清水长流。洱海流域要通过实施营养盐控制、生态修复和非工程措施等主要污染控制工程。以缓解洱海富营养化进程加剧态势。香格里拉和怒江六库要重点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城市后备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鸭河口水库库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现状,对引起水库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按照洱海保护治理科技先行的思路,为进一步削减洱海流域氮磷等污染物的污染负荷,为洱海流域河口湿地的恢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撑,由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申请,在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弥苴河开展河口湿地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本项目在云南省科技厅立项,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研究主体,联合成都山地所、武汉水生所等国内科研单位,在科技资金的支持下顺利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水源地和产流区,贡献了超过全流域37%的产流量,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意义。明晰黄河源区近60年来的气候水文和近30年来的植被覆盖特别是草地退化的变化特征,不仅是深入理解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的前提,也是准确把握源区及中下游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的关键,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核心问题。从气候角度看,黄河源区自1951年以来经历了显著的暖湿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有所回落。但从2000年以来,气温和降水以更快的速度增大,进而引发了冰川积雪消融加剧、蒸散发增加和冻土层退缩等一系列后果。然而,由于各个过程中水分损耗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增湿并不能转换为有效的水资源,黄河源区的观测和天然河川径流量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不断退化的草地则使得区域水分涵养能力不断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面对黄河源区严峻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挑战,除了继续深入研究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外,建议应做到:(1)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2)水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3)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4)从战略高度贯彻实施有序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满拉、冲巴湖两座水库有限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目的,确保年楚河流域内"三县一区"(康马县、江孜县、白朗县、桑珠孜区)60多万亩农田、林草地的灌溉用水,充分发挥满拉、冲巴湖水库农牧业灌溉社会效益。从促进下游广大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和下游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水资源使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满拉、冲巴湖水库联合调度为指导,编制满拉、冲巴湖水库2015年春灌期间供水计划。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破坏,于是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注重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其中水库的管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水库管理的方面,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探讨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情况和水库管理的措施,以便更好的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云南科技管理》2010,(4):95-95
<正>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湖泊面积250km~2。洱海集城市生活供水、农业灌溉、发电、水产养殖、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被视为白族和其它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近年来,由于周边人口压力增大,社会经济发展,给洱海的水环境和流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湘西大龙洞地下河流域岩溶发育、水资源丰富、地下河堵洞成库工程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巨大。通过对区域地质、岩溶水资源、水库工程(山体、洞体、库岸、堵体等)稳定性及岩溶渗漏(库岸、坝基、坝周等渗漏)等利用系统理论、岩溶理论及岩体力学等方法经全面分析评价,认为只要对地下坝址、蓄水水位、拦水一泄洪坝等进行合理部署,堵洞成库工程地质条件好,地质环境适宜,水库建成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变化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彦春  王晗  龙笛 《资源科学》2009,31(9):1506-1513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平原湖泊,具有缓洪滞沥、蓄水兴利、保护生态平衡等诸多生态功能.近几十年来,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流域气温逐年升高,降水和径流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上游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下游水质恶化、湿地锐减.尤其是下游的白洋淀.正面临水体污染,湖面萎缩,湿地锐减,千淀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的变化情况,讨论了白洋淀流域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指出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统筹分配流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整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雅砻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在沿江两岸及源头地区分布着大量森林,这些森林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国土保护,木材生产以及雅砻江流域农、牧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无疑将对我国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有益,但调水之后,对雅砻江流域的农林牧带来一定影响,并直接影响到长江中下游。  相似文献   

11.
兰章宣  张伟胜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33-134,128
文章以钱塘江源头区开化县为研究对象,以水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对开化县的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进行典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水资源保护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受损与受益情况,以及他们的利益取向及其原因等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开化县水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性,提出水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保护黄河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需要从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整体性高度真正做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政府是多元化治理中最为关键的主体,政府责任的规定和践行对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着眼于构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能源资源的环境要素态势,提炼...  相似文献   

13.
连线     
《青海科技》2013,(2):54
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头,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是我国主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态战略地位。保护利用好三江源头的水资源,不仅关系青海省推进"三区"战略、实现"两新"目标历史进程,而且还影响着流域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青海历来重视水资源问题,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  相似文献   

14.
月潭水库是新安江流域防洪洪骨干工程,它的建设能提高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保障用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  相似文献   

15.
姜玲 《今日科苑》2021,(12):55-6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但全流域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区域战略重点失偏等问题,且流域内不同省份存在多元功能与利益需求.因此,如何加强流域内协同治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点.本研究基于典型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经验与内涵思辨,剖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要求与内涵,基于整体协同和差异协调的二维视角梳理了流域协同治理的共性与差异化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响应策略,并重点分析了科技创新协同与空间协同的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论证.对如何加强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促进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优化,提出了设想和建议:(1)完善流域水法规建设,加强水行政执法;(2)加强流域域情的综合研究和规划工作,编制<流域综合治理规划>;(3)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调控,以统筹各地区的利益;(4)强化流域水规划管理;(5)加强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管理;(6)突出节水措施,促进流域经济向高效用水、高产出、高效益方向发展;(7)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改善大丛泉河流域的水质环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打造湿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建设优美湿地生态环境为基本目标,将湿地工程与生态措施相结合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实现人水和谐;通过对河流的生态修复与河岸植被恢复,美化水环境,实现回归自然;打造水清岸绿、鸟语花香,集区域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教育和市民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湿地区域。  相似文献   

18.
莫小平 《大众科技》2010,(12):74-75
文章通过分析东江流域三大水库2009年水体营养化状态指标、藻类的监测资料,评价其营养化程度,确定藻类丰度水平及优势种种类,对三大水库发生蓝藻水华的潜在风险作出初步评估,并提出水库水资源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展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未来一段时期内,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应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防治城市污染、协调流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资源节约、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从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协调长江上游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的角度出发,依据"分类分区"综合开发治理的实现路径,将长江上游流域分为:源头区、深谷区、山地丘陵区及三峡库区.根据流域各区段特征对各分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有目标、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袁玉顶 《今日科苑》2023,(1):32-41+94
清江是长江在湖北省境内仅次于汉江的第二大支流,干流全长423千米,流域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量充沛,沿岸生态优良,保护好清江流域生态环境对长江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清江深度开发和沿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上清江流域保护联动协调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正面临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冲突加剧、面源污染防治短板突出、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风险隐患依旧存在等挑战。文章通过清江干流“十三五”以来10个水质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现状,深入分析清江保护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提出相关治理建议。对当前及今后保护清江,统筹清江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共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