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文化兼容性的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正一点点在撕裂,一点点消解,碎片化现象严重,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保留少数民族文化也较困难了,而易地搬迁扶贫策略的实施更加深了这种危机,但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就意味着这个民族文化个性的存在,因此民族聚居区小学便成为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坚守和弘扬的阵地,彝族支系俚颇如此,其他少数民族也如此。  相似文献   

2.
村寨是反映民族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当地乡村民众的精神家园。在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地处偏远的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村落形态、文化活动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景宁县为核心的浙西南畲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调查,现场踏看,座谈评估等方法,探究城镇化中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形态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畲族村落由于被动式的选址,大多地处偏僻山区,"散而小";由于主动式的人居环境营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畲族山地聚落空间,文化遗产丰富;由于祖先崇拜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以祠堂为核心的宗族聚落。在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应当本着尊重历史、自然和民族文化的原则,优化村镇规划的工作模式,审慎对待村庄撤并,营造民族特色空间环境。本文对畲族传统聚落形态特征进行多视角审视与阐述,并对人居环境改造中应关注的文化传承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以期对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传统文化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海科技》2014,(4):72-73
<正>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上,藏民族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明。藏医药学,不仅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而且是最具神奇色彩、最有科学价值的精华部分。藏医药文化是藏族人在本土医学经验基础之上,博采众医学之长而形成的医药诊疗体系。然而,古籍文献丢失、人才紧缺,传统藏医药学的发展却面临多重障碍。为了保护与传承藏医药文化,藏医学正式被列入中国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籍文献的散落和丢失,是藏医药学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为了保护古籍,位于青海省的藏医药研究所编纂了我国迄今规模  相似文献   

4.
羌族以供给为主而壮大其他的民族,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汉、藏、彝等民族都吸纳了羌族的血液。《羌在汉藏之间》以边缘为视角,从"羌"这个民族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以及此记忆所蕴含的历史过程等方面深度剖析羌族的发展历程。由人类资源共享和竞争关系及其在社会、文化和历史上的表征,来说明人类一般性的族群认同和区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重要性出发,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出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传承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流域民族众多,民族生态文化绚烂多姿,同时生态脆弱,研究其生态景观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对于科学认识人地关系、充分发挥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澜沧江流域选取藏、傈僳、白和傣等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民族分布和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性等方面分析不同民族生态景观特征;利用1980-2005年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各民族生态景观动态变化,并就生态文化对生态景观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澜沧江流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上游的藏族以草地景观为主、草地放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中游的傈僳族林地优势度大,农林牧兼营、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而下游的白族和傣族以农田景观为主,水田稻作发达;②澜沧江流域的民族生态文化通过其特定的生态观、生产生活方式、乡土生态保护机制等对生态保护产生了重要作用;③近几十年来,除产业发展、城镇化对生态景观产生了明显压力外,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生态景观的保护作用。今后,要将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置于关乎民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流域民族聚居区生态景观及生态文化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流域民族众多,民族生态文化绚烂多姿,同时生态脆弱,研究其生态景观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对于科学认识人地关系、充分发挥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澜沧江流域选取藏、傈僳、白和傣等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民族分布和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性等方面分析不同民族生态景观特征;利用1980-2005年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各民族生态景观动态变化,并就生态文化对生态景观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澜沧江流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上游的藏族以草地景观为主、草地放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中游的傈僳族林地优势度大,农林牧兼营、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而下游的白族和傣族以农田景观为主,水田稻作发达;②澜沧江流域的民族生态文化通过其特定的生态观、生产生活方式、乡土生态保护机制等对生态保护产生了重要作用;③近几十年来,除产业发展、城镇化对生态景观产生了明显压力外,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生态景观的保护作用。今后,要将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置于关乎民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是图书馆实施文化扶贫工作的突破口。文章以武陵山民族聚居区图书馆为例,从文献信息资源和阅读文化、业务培训指导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阐述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并从思想认识、政策制度保障及扶贫调研选择等方面对该民族聚居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有益探析。  相似文献   

9.
禄玉萍 《科教文汇》2008,(27):218-219
从目前彝学研究领域现状来看,彝学界面临的是彝文古籍保护、收集、整理和翻译工作等诸多方面尤其是研究人才匮乏的挑战,只有加快彝文古籍文献的整理和培养与之胜任的翻译、研究人才,才能更好地传承古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西藏科技》2007,(12):F0003
藏医药学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体系不可或缺的成员。藏医药学是藏族先辈们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治愈疾病的有效性、施治药物的独特性是藏医药学得以传承下来和继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重要的可操作性研究议题,既关系到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迹等物质文化的保护,也关系到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从共享发展视角下,分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中的矛盾,并从原居民与游客价值角度提出对策,强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原住民和游客共同责任,在其过程中需要关注原居民的民生福祉及游客的精神构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藏民族文化的范围(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藏民族的特色文化)划定,阐述西藏民族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的使命与载体关系,进而从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协作几方面寻找民族文化传承在西藏职业教育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浅谈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重阳 《科教文汇》2009,(14):18-18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地方大学应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更好地维护民族的文化命脉,保护和传承民族本土资源。本文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大学保护与传承文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岳晓英 《学会》2016,(1):11-17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指的是以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推广作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基金会,其项目主要是运作型,项目内容以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传统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传统文化艺术的推广为主。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急需解决对各少数民族老艺人所掌握的传统技艺进行整理保存、筹建少数民族艺术数字博物馆、艺术数据库、艺术网络,加强本地化与国际化、具备项目的产业化运作思维等问题,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真正回归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5.
藏文被称作“写在世界屋脊上的文字”,创始于吐蕃王朝立国之君松赞干布时期,记载和传承着藏民族悠久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藏民族至今最基本的交流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藏文电子化成为必然需求。为了传承、保护、发展民族优秀文化,西藏大学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藏语言文学两个自治区重点学科,于2006年成立了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藏文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被批准为“藏文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全体研究人员的努力下,这种古老文字正焕发着全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9,(12):39-39
2009年10月11日至15日.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凉山州民族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讨会”在西昌召开。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的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得到良好的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远源流长,具有既丰富又多彩的内容和鲜明民族特色。应是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者认识到的神圣使命;对于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将其民族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之中;借用数字多媒体广泛的宣传,在民族地区,更好的普及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优利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传统文化是根植于自己民旅土壤中的稳定的东西,不仅表现在各种程式化了的理论形态方面,而且更广泛地表现在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非理论形态方面。藏族传统文化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俗的影响,形成了迥异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并存,发掘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涵,对藏民族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语文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贵州民族调查中民族教育所提供的资料,结合民族特点,强调了民族语文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沉重的重要地位,阐述了贵州民族语文教育中对民族文化传承而言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而提出对贵州民族语文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藏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多种类、多层次的宣传弘扬优秀藏民族文化。尤其网络在世界各地的大发展,人们对网络休闲、娱乐的极大的需求,而藏式赛马游戏在为人民带来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将对我国藏民族特色文化开发,保护和弘扬的研究起到一定影响。让区内外,国内外人士短时间可操作,了解藏民族赛马文化,弘扬、宣传西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