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在动词或介词之前的句法现象。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现将注意点分述如下:一、在否定句里代词宾语前置如果否定副词是: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而代词宾语是:余、吾、我、汝、尔、之等,宾语一般前置。但是要注意:如果否定句中的动词谓语前面有“能、肯、敢、尝”等能愿动词或副词,代词宾语还要放在能愿动词或副词的前面。还有就是否定副词必须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的,宾语才可以前置;如果句中虽有否定副词,但不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宾语就不能前置。例如:(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宾语前置句中,除常见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和为强调宾语而用“之”、“是”把宾语提前这几种常见类型外,还有几种不常见的类型。现例说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或宾语由“是”、“之”复指并提前等,唯有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在古文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所以对它进行探讨和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以”的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一)为达到强调目的而将“以”的宾语前置。当名词或数词充当介词“以”的宾语时,这个  相似文献   

4.
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不是宾语前置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些特殊的词序中最突出的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这样的条件有三个:一是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三是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这一类的特点是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放在动词前面。但电大现行教材的一种观点认为,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这宾语也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就是说,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也是宾语前置的条件。(见朱振家先生主编的《简明古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6-257…  相似文献   

5.
四、代词宾语前置,为什么要限定为必须用了“不、未、毋(无)、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呢?答: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否定词+代词宾语+述语动词”。所谓否定词是指在句中表示否定义的词,在词性上包括三类:表示否定的动词、副词和代词,其中只有“不”、“未”、“毋”(无)、“莫”可以用于这种宾语前置格式。下面一一分析。1.动词中表示否定义的是“无”,意义为“没有”,与动词“有”相对,能带名词或代词宾语。但是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前面必有状语否定词,而“无”在句中只能以述语身分与代词组成述宾结构,不能同时兼任表否定的状语,所以它…  相似文献   

6.
“未”字作为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见否定副词,其所在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通常前置。但《国语》中的“未”字否定句却存有例外,代词宾语并未一律前置。推而广之到先秦其它典籍,可以看清先秦汉语中,“未”字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基本概况,以期对研究其它否定副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否定句的代词宾语前置情况大大多于后置,西汉时期前置逐渐减少,东汉则基本消失。但在双重否定句和复杂谓语否定句中,只有代宾后置而无前置的情况,这主要是语义和语用的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上古汉语早期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比普通名词宾语前置现象频繁,这是因为代词的可别度高于普通名词,高可别度的代词倾向于前置是语言的共性表现,并非句法结构和语用强调所致。关于代词可别度还有两条规律:一是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前置现象多于肯定句,这是因为疑问句、否定句可以提高代词原先的可别度,且疑问句的作用强于否定句;二是人称代词可别度随第二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顺序逐渐减弱,因而前置的倾向也随该顺序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语言大师Chomsky提出了UG规则,本文从英汉复指与移位存在着共性充分证明了此规则的正确性。英汉语都存在形式主、宾语的复指与移位现象,都有名词前置代词填补现象,疑问句式中也都有代词指称主要信息之现象,这种复指和移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据。  相似文献   

10.
孙丽莉 《文教资料》2006,(22):98-99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特殊语序,与现代汉语形成颇大的差异。现依宾语前置的情况分述如下:一、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与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相对而言。例如:(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前一句是肯定句,后一句是否定句,有否定副词“不”。否定句一定要用否定词。可以用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等(例句中加.表示),也可用否定性的无指代词“莫”等(例中加.者)。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往往要前置。例如:(2)(3)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相似文献   

11.
东汉是汉语语法从上古到中古发展的重要阶段,《论衡》中的疑问代词"谁"既有对先秦汉语中"谁"的句法功能的继承,也有某些功能的扩展和演变,还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择其要者:(一)"谁"的句法功能与上古汉语基本一致,主要用作主语,次作宾语和判断句谓语,较少用作定语;(二)"谁"作宾语已基本后置,占"谁"作宾语总数的86%;(三)"谁"不仅可以问人,也可以用于问事物;(四)"谁"用于表选择问的频率和范围都超过了上古时期。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一个人称代词,从语法意义上来讲,通常指的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它又存在着许多变异用法,常常超越第一人称复数这一语法范畴,具有特定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称代词是代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中较为特殊的词类,其特点在于:人称代词没有实体意义,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指称对象,它的具体指称总是寄寓在言语行为进行的具体语境中或连贯性话语之中,它在言语中的作用是指示功能和照应功能,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主要行使指示功能,而第三人称则主要行使内照应功能。  相似文献   

14.
题名为《搜神记》的小说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大致有三个版本:二十卷本,八卷本和敦煌本。前两个版本,历代研究成果颇丰,而对于敦煌本,或许是仅存一卷的缘故,历来鲜有问津,基本上都是依附于敦煌变文之后,没有独立的定位。文章从语法这一角度,选取几个颇有代表性的代词、介词,旨在说明敦煌本《搜神记》的年代在变文(一般认为是晚唐五代)之前,其内在语言风格统一,反映的大致是中唐以前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15.
单、复数在有"数"范畴的语言中是一种语法范畴。在无"数"的语言中至多是一种语义范畴。然而,复数单用或单数复用可能会收到特殊的语用效果,如:复数单用具有谦敬功能;单数复用具有贬抑功能。而这些语用功能中,最常见的是复数单用的谦敬功能。从此角度可以解释诸如第二人称单数代词向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语法化、能指与所指非对应式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现象、阜宁话中的"侬家"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等很多语言现象,也可以预测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中的指示代词与地点专有名词组合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它们同地点专有名词相比,在语法功能上无甚差别。从该组合整体功能上看,有指示功能、话题功能及介绍引导功能。指示代词与地点专有名词中的量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有特殊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陈静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102-104
比较全面地从疑问代词的句法、语义功能、疑问代词宾语的位置等方面考察了《史记》的特指疑问句。从疑问词汇的表现看出《史记》处于上古汉语末期的词汇整合期,与先秦相比,数量减少,使用趋于集中。《史记》中疑问代词宾语后置句的比例占代词宾语句的24%,处于飞跃阶段。这些都体现了《史记》承前启后的语言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宫体词”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延续。与宫体诗一样,它在题材上于清富的环境中写女性娇柔美丽,进而引出男女之情;手法上使用第三人称、物象堆积和结尾点题;风格上以带“合法”性的香艳为主,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on children's (3 to 7 years) and adults'knowledge of grammatical and pragmatic principles of pronoun interpretation. A controlled version of a truth-value judgment task involving sentence-picture matching revealed (i) a continuous role of structure-dependence in pronoun interpretation across the full age range tested; (ii)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pronoun directionality (although its exact form changed with development ); (iii) and a growth into adulthood of pragmatic bias in pronoun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contribute to current debates regarding the continuity of principles of "Universal Grammar" and also to issues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20.
“宫体词”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延续。与宫体诗一样,它在题材上于清富的环境中写女性娇柔美丽,进而引出男女之情;手法上使用第三人称、物象堆积和结尾点题;风格上以带“合法”性的香艳为主,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