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被压在最底层的,她们受压迫最深,反抗的要求也最强烈。而这反抗的声音首先来自底层女性。底层妇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和改变生存状况,更加勇敢而执著地与封建礼教抗争着,她们表现得非常生动、非常积极。在宋元话本小说和杂剧中大量涌现出表现  相似文献   

2.
妇女受压迫的地位在文学史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各种压迫面前,女性表现出不同的反抗态势。美狄亚以“杀子惩夫”的残暴手段表示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被称为“女巫”;而珀涅罗珀则在对丈夫无休止的企盼中摧残了自我,从而获得了在男性道德中超稳定的品格和崇高评价。她们的反抗分别代表了妇女在追求自我幸福的过程中的两个极端:“美狄亚型”和“珀涅罗珀”型。她们或妥协,或反抗,都以悲剧而告终。这昭示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无可奈何的悲哀。  相似文献   

3.
宋元话本小说与元杂剧中底层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被压在最底层的,她们受压迫最深,反抗的要求也最强烈。而这反抗的声音首先来自底层女性。底层妇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和改变生存状况,更加勇敢而执著地与封建礼教抗争着,她们表现得非常生动、非常积极。在宋元话本小说和杂剧中大量涌现出表现女性的作品。从宋元话本小说和元杂剧总剧目来看,有关女性主题的篇幅各占其总数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从简·爱妇女意识与反抗性格的和谐统一再现了一个不朽的妇女形象,突出表现其反抗旧制度和不公平社会制度的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5.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悲剧性巨著。作品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又不甘于命运摆布,在邪恶的社会底层挣扎、反抗,甚至报复,但终究摆脱不了悲剧命运的乡村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悲剧性巨著。作品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又不甘于命运摆布,在邪恶的社会底层挣扎、反抗的乡村妇女形象。在她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她死过三次,然后又重生,但终究摆脱不了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她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礼教、封建文化的束缚下而形成的道德、伦理观念的沉积与心态,喊出了四十年代沦陷区的妇女反抗不平的呼声,表现了一个被压抑女性的反抗意识和对自我生存价值地位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红色娘子军     
1931年3月26日,琼崖特委在海南组建了我国现代革命史上第一支妇女武装——女子军特务连.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誉的红色娘子军.在万恶的旧社会,由于生活所逼,琼崖不少人抛妻弃儿,漂流南洋谋生.琼崖许多妇女除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的束缚外,还受尽家庭的虐待和丈夫遗弃的精神折磨,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成为"家庭的奴隶".因而她们具有坚强的反抗精神和刻苦耐劳的性格.这种反抗精神就象一座蕴藏的火山,一经爆发,就成为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早在1926年上半年,琼崖就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大部分县也成立了妇女协会.在琼崖妇女解放协会的领导下,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她们在"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和"不准虐待妇女"的口号下,勇敢地向"四权"挑战.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妇女尝尽辛酸,劳动妇女更是备遭欺凌。除家庭中的族权、夫权的压迫外,还有来自“高衙内”之流的暴力掠取和“张驴儿”一类的流氓侵扰。有压迫就有反抗。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上,妇女的反抗绵延不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在一向关注妇女命运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深刻的反映。汉乐府《陌上桑》就是这类诗歌中的名篇。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机智聪慧、坚贞不渝的女性——罗敷的形象,谱写了一首中国古代劳动妇女不畏权贵抗暴拒侮的赞歌。  相似文献   

10.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反抗,伟大而悲壮,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学批评方式中潜在着一种思维倾向,即向社会寻找原因:认为在旧的社会制度没有被彻底推翻以前,在妇女没有取得在政治经济上和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以前,妇女想要以个人奋斗冲出家庭及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窦娥冤》被认为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它让我们看到越是纯洁善良,越被毁灭的悲惨。它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强烈憎恨。塑造了一个善良正直、至死不屈的妇女形象,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最能充分表现窦娥的反抗性格和悲剧命运的,就是该剧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此  相似文献   

12.
肖慧 《阅读与鉴赏》2007,(11):53-55
女权主义者奥利夫.施赖纳曾说:“妇女的体内孕育着人类,人类诞生于妇女,也成长于妇女。”然而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妇女便处在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文学长廊上一个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形象,令人扼腕叹息。曹禺笔下的繁漪更以独特的姿态立于其中.她悲剧性的一生让人在掬一捧同情泪的同时,更为其挣扎反抗与渴求爱的灵魂感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界对太平天国的婚姻制度,尤其是婚恋自由给予了高度肯定。其实从婚配类型看,太平天国除存在自由婚外,还大量存在官媒婚、掠夺婚、国家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等。在太平天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变成了国家之命,变成了国家之言。"国家"取代"父母","媒官"取代"媒灼"。婚姻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天国。太平天国不顾妇女的意愿,为了某些利益和原因,强行女子婚配。妇女毫无选择自由,不得有丝毫反抗。妇女仅仅被看成是"性"的需求品。她们与几千年封建制度下的姐妹们一样,意志被强奸,自由被剥夺,幸福被毁灭,成为太平天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大、最无辜的牺牲品。"太平天国革除了两千年来妇女所受到的被愚昧和被玩弄的待遇"的记载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婚姻制度改革,太行山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和当地的婚俗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旧的婚姻观念开始逐渐被打破,一些妇女自觉起来反抗不合理的婚姻;男女青年反对包办婚姻成为潮流,买卖婚姻减少,童养媳和早婚现象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名篇,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采用。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害死的劳动妇女的典型。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历来没有统一的看法,新旧教参上也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6.
《弗罗斯河上的磨房》描绘了女主人公麦琪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麦琪因为女性的身份,在家庭中不断被父兄轻视和贬低,又被剥夺与其兄长同样受教育的机会.乔治·艾略特再现了当时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困境,小说通过描述麦琪对重男轻女不平等现象的反抗,透露出作者对男权至上的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尤为突出,主要有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通过她们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也说明个人反抗的无力。表现出鲁迅先生对于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被压迫被损害的妇女的深切关心和同情。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早期的妇女观比较保守.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深入开展,俄国妇女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后来不仅改变了早期保守的妇女观,而且在创作中塑造了一些女性意识不断觉醒、不断反抗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由被压迫阶级首倡的人权,永远是全人类的珍宝。郭沫若的早期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主题之一在于表现上世纪20年代中国妇女对人权的渴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反抗父权以追求婚姻自主权,反抗王权以捍卫个人自主权,反抗强权以实现大众自主权。总之,该剧称得上现代中国第一部为妇女争人权的“艺术宣言”。  相似文献   

20.
农民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被书写、被表现的对象。抗日战争爆发后,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平凡的抗战英雄、妇女婚恋自主意识的提高、租佃之间权力的置换三个方面塑造了具有革命意识、自主意识和反抗意识的农村新人,以承担对群众的"动员"以及某种意识形态的灌输,从而对群众进行教育、启蒙和政治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