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初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现状特点和组合模式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文采用情绪劳动策略量表、情绪枯竭量表、心理不真实感量表和身心紧张量表对200名初中教师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初中教师的情绪劳动在性别和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程度在是否班主任、所教科目和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师群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情绪劳动策略组合类型,分为高表层加工低自动调节组、中等组及高深层加工高自动调节组.高表层加工低自动调节组的生理紧张、情绪衰竭和心理不真实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其心理紧张显著高于高深层加工高自动调节组.研究证明:采用高表层加工低自动调节劳动策略组合的教师将有较大的心理健康代价,而采用高深层加工高自动调节劳动策略组合的教师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2.
选取武汉五所幼儿园209名幼儿园教师为被试,采用情绪劳动策略量表和组织家庭支持感量表,研究了组织家庭支持感与情绪劳动的关系。其中,情绪劳动包括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三种策略方式。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以表层行为工作时,组织家庭支持感与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以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方式表达情绪时,与组织家庭支持感均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六省10621名幼儿园教师为对象,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教师情绪劳动类型及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有较高的情绪劳动参与,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教师情绪劳动可分为积极参与型、中度参与型、低度参与型、消极参与型,城镇教师、民办园教师和教龄3年以内的教师积极投入型占比最低,消极投入型和低度投入型占比较高,情绪劳动亟需改善;不同情绪劳动类型的教师其工作满意度存在差异,积极参与型教师工作满意度最高,中度参与型次之,低度参与型和消极参与型较低。建议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特点改善情绪劳动的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重点关注城镇教师、民办园教师和新入职教师的情绪劳动,重视教师情绪劳动对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情绪劳动会使乡村小学教师加速产生职业倦怠感。通过对娄底市465名乡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究情绪劳动对乡村小学职业倦怠影响水平和作用机理。以情绪劳动各维度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发现乡村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中的情绪伪装、情绪忍耐对职业倦怠影响显著。为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管理能力,可从师资培养、就职学校、教师自身等途径进行分析与反思,缓解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SCL-90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并采用心理访谈的方式对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624名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2)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满意的因素为环境与资源、同事关系,最不满意的因素是工作压力、付出与回报;(3)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选取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小学教师20名(10名为实验组,10名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团体辅导与测评,探讨团体辅导对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团体辅导,实验组小学教师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升,情绪衰竭水平、去个性化水平显著降低,可认为团体辅导能改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市388位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学创新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之表层扮演、主动深层扮演、真实扮演策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小学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学创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层扮演在二者之间不具有中介作用;主动深层扮演、真实扮演分别在二者之间发挥单独中介作用,且主动深层扮演和真实扮演在二者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建议:小学教师应善用心力资源,通过重构认知、转移注意力等主动深层扮演和真实扮演策略,主动感受情感劳动中的积极体验;学校管理者应遴选和训练善于调节情绪的教师,致力于打造公平友好优雅的学校组织气氛,组织教师进行情绪调节和管理的相关培训和训练,并通过资源分享和交流互动强化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帮助、共情和鼓励.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716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讨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使用的潜在类别以及这些类别组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标(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中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使用可分为高情绪劳动、中情绪劳动、自然真诚和低情绪劳动四种类别;其中,中情绪劳动组人数最多,其次分别是高情绪劳动组和自然真诚组,低情绪劳动组人数最少。(2)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潜在类别与其性别、族别、婚姻状况、教龄、任教学校类型和班级类型有关。(3)四个类别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指标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指导中学教师采用合适的情绪劳动策略进而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内9所聋校、启智学校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劳动状况.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中,自然表现、深层表现使用较多,而较少使用表面表现.多元方差分析显示,年龄的主效应在自然表现上差异显著,老教师的自然表现显著高于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在表面表现E差异显著,不同年龄段的男教师在表面表现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小学教师学历与职称的交互作用在深层表现上差异显著,在本科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中,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深层表现上有显著差异.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表面表现越高,情绪倦怠的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龚婕 《教学与管理》2022,(36):37-42
以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情感劳动量表、情绪耗竭量表和自编成就感量表对来自十五省市的初中和高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学校性质、不同学历水平和不同身份的教师的情绪劳动存在显著差异;三种情绪劳动策略均能显著预测教师的情绪衰竭,其中,表层行为正向预测情绪耗竭,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负向预测情绪耗竭;成就感在表层行为与情绪耗竭之间和在自然行为与情绪耗竭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在深层行为与情绪耗竭之间的调节作用则不明显。基于此,未来教师考核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师培训体系应加入情绪管理策略相关内容、相关部门应着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待遇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