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教师的聘用与晋升方面,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灵魂是公正。公正的含义是指首先要有公正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有公正的评价程序,再次评价主体即评价必须公正。本人认为,为了确保学术评价的公正性,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现代社会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基地,大学精神是社会的灵魂,表征着时代的精神状况。学术生态环境是大学精神的风向标,直接决定着大学目的和功能的顺利实现。学术生态环境的异化源于行政权力的过度压制和社会功利思维的宰制。尊奉大学的精神和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重建合理的学术生态环境,走出功利、浮躁和虚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教师评价是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式,科学评价是促进教学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学学术理念提升了大学教学的学术地位,对大学教师评价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美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发展较早,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分析其基本模式和发展趋势,对改革我国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教学学术为指导思想,建立与教学学术发展相适应、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旨归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大学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建立健全大学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工作的方法,认为把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能促进学术规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明确学术自由的性质、对象、目的、范围等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大学的本质和特点。学术自由是学者的特权,抑或普通公民的权利?学术自由与言论自由、思想自由是何关系?学者在专业领域以外享有学术自由吗?学院和大学董事会以及校长是学术自由的"天敌"吗?除了解聘教师之外,还有哪些威胁学术自由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学术自由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大学学术声誉评价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几大知名排名体系的核心所在。本文基于声誉评价在现代大学评价中的地位,指出我国目前大学排行榜中的声誉评价存在不足。并通过分析国外两大排名系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大学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的学术声誉评价的基本过程,总结了国外声誉评价在理念和实施上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无论社会和大学如何发展,大学以知识和学术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本质仍基本不变。因此,学术管理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和本质就成为我国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诉求。学术、大学学术、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学术管理之间有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本质内涵。历史上的我国大学学术管理制度虽然有过良好开端和颠峰时期,但总体上呈现一种积弱积贫的状态。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学术管理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多年以来,由于理工科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理工科学术评价机制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哲学社会科学一直以来居于从属地位,因此存在着以理工科学术评价的标准来裁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的现象。要形成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就必须在尊重学科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与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主体,完善评价方法,规范评价程序,健全评价规则,促进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校的学术反思与学术评价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美国高教界对美国高校中存在的学术评价日益窄化和教师奖励制度越来越片面的倾向进行了深刻反思。尤其是博耶在 90年代初发表的两篇文献 ,提出了包括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四种形式在内的新学术观 ,并构建了包括学者的品质、学术工作的标准、学术证明和过程的可靠性四条原则的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博耶的新学术观拓展了学术概念的内涵 ,涵盖了现代大学日益丰富的使命。他提出的学术评价四原则 ,对于纠正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中普遍存在的简单化、公式化、数字化倾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生命的源泉,是学者长期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学术自由的内涵,自由与政治等问题的分析,探寻从制度上保障学术自由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体制以教学评价为核心,不仅可对高校教师教育行为和教学语言作出严格规范,还可对提升学校质量、增进学校社会影响力有所助益。目前高校教学评价机制呈现出过度的量化、单一与行政化倾向,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发展。对教学评价逻辑重新审视,需立足理论视角和学术框架,对于推动评价机制变革具有独特价值。通过实践考察发现,基于教学学术评价的观念偏离、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执行困难等问题,研究高校学术发展进度,为进一步明确当前高校教学学术评价机制,强化对高校教学的指导和影响,需建立健全科学化学术评价制度、营造良好的高校学术发展环境、增强教学学术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学业质量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体现,因此,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 量评价的重要内容。高校有责任建立健全有效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 是指高校协调利用全部相关资源对学生学业相关的情况进行全面、全程、准确、及时地了解与记录, 并对获取的数据依据恰当的标准进行合理的评价,进而根据评价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反馈。该 体系应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管理等三方面内容,涵盖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两个层面,涉及 起点评价、过程评价、毕业验收、追踪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组织运行、信息反馈等要素,秉持全 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准确性、科学性、综合性、协调性、教育性等原则,通过全面评价、量化计算等 方法,在制度、组织与设施条件等方面的保障下,以四个阶段全程跟踪、多部门配合联动的全面质量 管理模式实施,并坚持自检评估,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3.
学术评价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系统性,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因“五唯”困扰而饱受诟病,其不仅助长了学术研究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还在客观上导致了大量学术泡沫的产生。自“破五唯”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各大高校纷纷开启了一系列学术变革活动,推出了诸如“学术代表作制”等种种新举措,但从“破五唯”的政策精神看,诸多举措仍然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形式主义问题,陷入认识论方面的理解误区。推进学术评价变革需要建立在尊重内外部矛盾以及相关规律的基础之上。从“五唯”到“多维”的评价变革体现的是对不同学术研究逻辑与知识生产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责任使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评价是学术评价活动之一.现行的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评价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其最基本的评价特征是定性与定量互补、动态与静态结合.学术期刊评价初衷是为情报文献利用提供指导和参考,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客观上已经超越了它的既有内涵和外延.在注入利益因素后的学术期刊评价,已经引发了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术“泛数字化”、功利化和形式化的走过场学术等异化情形.应对这些异化情形,需要的是更加强化和做好学术期刊评价的本体工作:定性与定量、宏观到微观、吸纳社会评价等,以期评价结果更趋公正合理,减少异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教者的角度出发,提出目前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业评价的有效性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面对复杂的学业评价问题,仅用传统的标准化测验是不够的。复杂性的问题用复杂性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更为适合。试图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出发,探索设计学业评价,并尝试将其用于学业评价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The professionalisation of teaching is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UK higher education due to converging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managerialism, increasing quality agendas and changes to student fee structures. These have brought into sharp relief the need for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quality teaching evolves in university settings. One key element of this involves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its impact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urrent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a plethora of ideas, frameworks and instruments claiming best practice exist but that take-up of these is inconsistent. This prompted a UK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which produced an evidence-based toolkit for evaluating academic development. As part of the toolkit augmentation, academic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s from across the sector were asked to create, review and test uniquely tailored evaluation instruments. These instruments were then piloted on university teachers who had participated in teaching-related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se individuals’ reflections of using the toolkit. It suggests that academic developers are interested in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ir work on teachers, students and on the wider institutional culture but that confidence and expertise varies. Using the toolkit generated ‘traditional’ evaluation data including satisfa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activity and changes to lecturers’ conceptions and behaviours. However, it also prompted critical discussions around current evaluation practice. This included the need for transformational reform of institutional culture to support links between evaluation and good standing; and making explicit the thorny issue of evidencing student learning. This paper will be of interest to those with an interest or responsibility for evaluating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paper offer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at a time whe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questions about teaching, learn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and how to do it well, is timely and important busines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otion of impact in the context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considers how it can be described and understood. We argue that impact has a range of meanings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programs such as graduate certificates have a broad group of stakeholders and hence the impact is different for each group depending on how the program aims and objectives are defined and understood. In finding a way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of evaluating impact in academic development we point to the importance of clearly conceptualizing the notion of impact, a careful identification of the assumptions underpinning any program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who academic development will benefit and how. We suggest that impact in academic development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out taking account of the range of possible impac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attributing simple cause and effect to a complex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9.
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高校学报,本世纪以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数量空前增长但整体声誉不升反降,面临困境化发展问题.在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需要理清高校学报困境化发展的脉络和积弊,探索高校学报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方略,走出一条成功的专业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0.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学术语言对学术思想的准确表述至关重要。目前,在学术语言的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模糊界定和混乱使用、不分语境地随意使用、语言晦涩和不规范等,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很大麻烦。如何准确地使用学术语言是每个学术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全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学术研究的关注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学术语言将呈现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