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于演示超重、失重的实验器材已有多种,如弹簧秤上加触点信号电路、圆盘测力计上加记忆指针、平衡杠杆的一端挂一对折的链条等。这些装置能够演示物体曾经受到超重、失重的现象,但不能留下记录,无法演示物体完全失重现象,更不能量化失重、超重时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1教具装置图(图1)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①特点:本教具采用弹性钢环受外力产生弹性形变的特性来替代原仪器上用记忆式指针测力计测力方式,重物在超重或失重瞬间使弹性钢环  相似文献   

3.
正弹簧测力计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在近两年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多次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少同行对使用过程中的调零问题产生了疑问。为此,笔者进行了多方考证,对弹簧测力计的调零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来看,弹簧测力计主要包括拉环、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如图1)。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施加拉力时,弹簧  相似文献   

4.
1教具装置图(如图1) 图1a、1b分别是灵敏测力计的外观照片和结构装配图。待测力经过轮轴的增力作用使弹簧形变,带动指针在刻度盘上大幅度地指示出弹簧的形变,从而达到检测微力的目的。由于待测力沿轮的切线方向,不同方向的待测力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给检测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5.
对超重、失重演示实验的再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重和失重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必修)的学习内容。 对于中学生而亩,这些概念,不易理解,若在新授课中,配上适当的演示实验,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一般中学的实验室又没有专门的器材来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身边物品来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设计该演示实验的关键在于怎样把超重、失重过程的瞬间效果定格显现出来。以前很多教师采用如图1的装置,手突然向上或向下加速运动时,让学生观察测力计读数,并与静止时的读数相比较。  相似文献   

6.
通常在物理实验课上使用测力计时 ,调零只需把指针对准零刻度就可以。但有的测力计由于使用时间过长 ,导致测量前虽然已经调零 ,但实际测量仍然产生很大的误差 ,影响了实验数据的整理。为了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在进行测力计调零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 把测力计竖直吊起并将指针调至零刻度处。2 在测力计上加挂一个钩码 ,观察指针读数是否和钩码本身相同。注意指针不能和刻度板发生摩擦 ,挂钩杆也不能和金属环发生摩擦。如果读数偏大 ,由F =kx可知劲度系数k偏小 ,此时先将钩码拿下 ,再将弹簧上的三角铁片向上旋转 ,以…  相似文献   

7.
1特点和用途超重失重是在运动中的现象,运动停止,现象也停止。笔者利用钢丝圈挂上砝码(物体)容易发生形变,借助固定在其上的纸带是否拉断,来说明超重失重现象。实验直观、简单、可见度大。供高中物理超重失重演示。2制作材料0.3mm钢丝100cm,夹子4个,2kg砝码,传动线,支架,滑轮  相似文献   

8.
一、原理悬挂在测力表下方的被测重物静止或匀速上下运动时,测力表指针指示的刻度值是被测重物的重量。当被测重物随同测力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和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测力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值将大于和小于被测重物的重量,这是因为:T-mg=ma……(1)T=mg+ma……(2)式中T──测力表发条的弹力;m──被测重物的质量;g──重力加速度;a──被测系统的加速度。由式(1)可知,当a的方向竖直向上时,a取正值,T>mg,超重部分为ma;当a的方向竖直向下时,a取负值,T相似文献   

9.
1 实验目的 (用途 )本仪器用于演示加速上升和加速下降时出现的超重、失重现象。2 仪器构造 (如图 1)图 1  用有机玻璃做成的小方箱A(像升降机的箱体 )里面有一弹簧B固定在底板C上 ,在弹簧B上放一个质量适当的物体D(如木块 ) ,在底板C的下面固定一电池盒E ,在小方箱A的一侧上下各固定一个 2 5V的小灯泡F、G ,在适当位置固定开关弹片H ,触点I、J ,箱顶固定一小绳K ,通过滑轮L到手摇轮M ,滑轮L可固定在天花板上 ,或固定在支架上 ,在箱底固定一小钩N ,用于挂钩码。3 原理摇动手摇轮 ,加速上升 ,物体D处于超重状态 ,…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和《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第一册对于学生实验“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都有如下叙述:用图钉固定橡皮条的一端,……保持弹簧秤(或测力计)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弹簧、指针、拉杆都不能与刻度板或限位卡发生摩擦(注:前句属实验装置,后是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1.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主要由自制木结构活动支架、改进型塑料桶、不同量程的测力计、不同规格的量筒以及与实验相关的结构性积件组合而成,具有取材容易、结构简单、应用方便、性能稳定、造价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1教具装置图(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为匀速牵引和测量显示两部分的组合。牵引部分提供一个较大力矩的低速牵引力;测量显示部分以指针的形式显示所受的力的大小。本教具克服了手动方式用测力计牵引测量时易产生的手的抖动影响测量结果及显示不  相似文献   

13.
一、教具简图及作用本教具除能代替现有教具“摩擦计”完成现行物理教材初高中课本中全部有关摩擦力的演示及学生实验外,还可作研究下滑力、斜面的机械效率等实验。由于支架和滑板均可自由移动,测力计(演示时可用圆盘测力计)处于竖直方向,并可固定不动,因此解决了过去作本实验普遍存在的缺点:用手拉测力计不易达到拉力始终保持与滑板平行的要求;测力计处于水平方向上,且不断移动,因而可见度小,不便读数等。二、制作材料1.滑块和滑板各一块(可用摩擦计或斜面小车的滑块和滑板);木板若干。2.定滑轮、测力计各一只。3.直径6mm螺钉、合页各两套…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思想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作加速或减速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使支点上的受力增加或减小,从而使支点上受到的力大于或小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就称为超重或失重。怎样演示超重失重现象,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超重和失重"是高一物理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使用专用"超重、失重"演示仪或弹簧秤演示时,由于实验反应较快,学生还没看明白,实验现象已结束。为了克服这一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带有自锁功能的  相似文献   

16.
1制作背景 现行高中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是以升降机为例说明,没有现成的演示实验器,教师理论上的推导及说明都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我们制作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就不一样,在该演示器中,有模拟升降机和光显模块,光显应用了发光二极管(LED),把超重和失重这一现象用具体的、生动的色光展示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7.
记忆测力计     
记忆测力计是一种新型的测力计,它除了具有一般测力计的功能外,还可以测量并“记忆”下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受力大小,从而满足了某些实验的需要。这种测力计外观清晰、可见度高、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实验效果良好,在第四届全国自制教具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应用数字化实验系统对超重失重、力的合成与分解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9.
(1)实验器材 :长纸带 ;方木块A ;托盘B ;测力计C ;砝码若干。(2 )实验装置 :如图 1所示。图 1(3 )实验方法 :将木块用测力计拉住 ,测力计一端固定在桌面上 ,木块A的下面放一长直纸带 ,纸带通过轻绳连接在托盘上 ,轻绳绕过固定在桌边沿上的定滑轮。实验时只要纸带运动 ,不管是否是匀速运动 ,木块A很块就处于静止而达到平衡状态。木块A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f和测力计向后的的拉力F ,f =F ,因此从测力计可以直接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改变A上的砝码个数可以较精确的找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压力的正比关系。此外本实验还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伏特计与安培计是常用的电学实验仪表,这些仪表的刻度盘大都是铝底喷漆印制的.由于温度高、通风不良或环境湿度大等保管不当的原因,常使仪表的刻度盘漆面崩裂、翘起,部分刻度线、文字、符号等模糊、脱落或出现大量斑点,以及严重变色等.对此如不及时修复,将使缺陷变大,影响仪表寿命.修复的办法是,对刻度盘漆面崩裂、翘起,可用小描笔(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