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软科学》2018,(5):139-144
在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别基于SMOTE-RF模型、C-SMOTE模型与Logistic模型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C-SMOTE-RF模型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上更加准确可靠。基于C-SMOTE算法的随机森林模型在帮助商业银行管理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降低信用损失上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从行业供应链视角,以钢铁行业和医药流通行业供应链中上市企业市场数据为研究对象,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大小以KMV模型中的违约距离值代替,利用Apriori算法挖掘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传染的关联规则。研究结论表明,医药流通行业供应链中企业信用风险传染频率和传染强度均高于钢铁行业供应链中企业;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整合以及信用技术引进是影响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传染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青  张琅  张道宏  陈亮 《软科学》2011,25(5):26-30,36
研究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估,提出了综合考虑核心企业资信状况及供应链关系状况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与用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实证结果对比,证实了基于SVM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更具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李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113-118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和仿真方法,对信息经济社会中信息技术转移的供应链进行分析。回顾文献中关于信息技术引进和吸收的概念、重要性和影响因素的阐述,给出信息技术供应链的概念,并分析信息技术供应链中的因果关系;建立信息技术供应链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供应链进行仿真分析;给出结论和关于信息技术引进、吸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影响敏捷供应链知识服务网络演化的主要因素,即转移媒介、转移情境、知识特性和人力资本等;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知识服务网络演化的因果关系,得出其因果关系图;构建了知识服务网络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知识服务网络演化的过程,对于研究敏捷供应链中知识服务网络演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林纸绿色供应链上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实现供应链整体价值增值和各参与企业共赢的关键因素。因此,林纸绿色供应链利益分配的环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构建林纸绿色供应链利益分配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存量流量图,并对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仿真结果证明了森林培育环节的重要性,调整营林企业分配的新增收益从而调整森林培育环节投入是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最终,本文对林纸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真正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共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作为中间作业平台来优化VMI模型,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建立了基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供应链动态仿真模型,对供应链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瓶颈环节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找出了各参数对整个供应链的系统稳定性和产品平均总库存的影响规律,为企业制定物流决策提供辅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发,引出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其发展.基于电子交易平台的核心模块设计和真实交易背景,提出4种在线创新融资模式:线上订单质押、线上定制预付款、线上存货质押和线上信用融资,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为有效控制在线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提出在线供应链金融发展对策,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促进在线供应链金融向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发,引出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其发展。基于电子交易平台的核心模块设计和真实交易背景,提出4种在线创新融资模式:线上订单质押、线上定制预付款、线上存货质押和线上信用融资,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为有效控制在线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提出在线供应链金融发展对策,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促进在线供应链金融向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加强食品供应链信息共享角度,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分析食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建立无政府惩罚下食品供应商和加工商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接着在模型中加入"政府惩罚"这一外部参数,通过动力学仿真表明:信息共享概率随共享成本、单独不共享收益反向变动;随共享超额收益、单独共享收益和政府惩罚力度同向变动。同时证明了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博弈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匡海波  杜浩  丰昊月 《科研管理》2020,41(4):209-219
本文以2014-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940个装备制造业样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全链条面临的整体风险,建立了包括申请人资质、交易对手资质、融资项下资产状况和供应链运营情况4个准则层,应收账款特征、履约情况等14个二级指标,信用级别、担保状况等127个三级指标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海选指标体系。根据剔除冗余信息的思路,运用偏相关-方差分析进行第一次筛选,删除了64个存在信息冗余且对违约状态影响小的指标;根据整体风险因子鉴别最优原理,通过逐步神经网络遴选出违约鉴别能力最强的指标群;最终建立了包含48个指标、显著区分风险因子的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金融界普遍认可的“5C原则”,信用风险因子判别的正确率高达90.53%,判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后发金融模式的冲击下,依托组织方禀赋资源或单边优势运行的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优化供应链资金管理、缓解企业资金困难等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基于优势资源集聚理念创新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信贷集聚模式。资金、增信和风控是信贷集聚模式的重要核心模块,是数字化信贷集聚平台的中台,其流程设计和关键点布局依托于各类产业生态资源和金融生态资源集聚、内化和创新的技术、数据和应用架构的综合支撑。供应链金融信贷集聚模式可以发挥资产流通标准化、金融服务精准化、信用增进多元化和风险管理精细化等集聚优势效应。当前需要提升组织方综合管理能力,拓展数字化转型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构建良性发展的制度环境,以促进信贷集聚模式健康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众包供应链作为一种以“互联网+创新”的新型供应链,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不同于传统企业内部开发设计新产品,众包供应链企业面对互联网特征的线上设计产品时,存在着网上海量设计参与者、消费者强调体验性和设计生产不熟悉等问题。又因其具有借力互联网性、大众参与性、参与群体异质性等特点,使得该供应链运作蕴藏着与传统供应链不一样的潜在风险。本文以Fuzzy-owa算子为分析方法,从供应链的角度以众包设计环节、供应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来评估新产品开发的众包供应链风险,并建立Dematel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原因和结果两方面分析了主要风险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影响众包供应链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根据模型分析结果给出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数字供应链金融具有精准性管理服务、网络型信用传递和智能化风险控制的禀赋特性,可以契合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创新的要求。基于数字化技术渗透影响的视角探讨了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在科技型企业中应用的运作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设计,并针对现阶段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管控、技术应用和法律体系等约束条件,提出应该把控风险源头规避风险、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生态创新以及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框架,构建了一条两级供应链,由零售商垄断市场的运作状态,在此基础上加入另一个供应链参与市场竞争,研究并比较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行为,探讨了的3种竞争策略对核心企业利润的影响。仿真结果对于链际竞争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竞争策略在现实企业运作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理解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影响的主要动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和网购顾客消费体验对在线评论行为作用模型,构建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影响的动因模型,并提出若干假设,最后通过数据采集,采用AMO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者——网站关系、在线评论数量、在线评论质量、在线评论接收者专业能力、在线评论接收者涉入度、在线评论接收者感知风险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在线评论者资信度和在线评论的时效性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消费者和网商营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邢苗  董兴林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196-202
基于供应链金融理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典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测评比较。定量分析表明:稳健且富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架构、资信强的核心企业能有效改善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弥合知识产权质押风险的罅隙,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改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在山东某地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了相关数据挖掘,通过分析,揭示了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与资产规模负相关;与贷款净资产比率、流动性正相关;资产负债结构与成长性与信用风险的关系呈现抛物线状,存在一个相对合理区间,在这一区间内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较低。信贷管理过程中,利用本文结论,将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从财务数据入手,迅速而又直观把握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并以此作为授信审批及后续贷款定价的重要依据。本文旨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急需的理论探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科研人员及金融从业人员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