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一部以“三藏法师”西行求法为题材的通俗文学作品,为著名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先导,在中国俗文学史和小说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我们所见到的有关论著都称其为宋代话本。如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将其列入“现存宋人话本”,陈汝衡《宋代说书史》将其列为宋代“说经”话本,北京大学中文系五五级编《中国小说史稿》说它是宋元间出现  相似文献   

2.
在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中,根据“俗文学”的概念,“话本”、“变文”等被纳入于一个共同的谱系。然而郑振铎未加说明的是,作为概念,“俗文学”与“话本”、“变文”、“诸宫调”等具有不同的起源。“俗文学”如同“文学”一样在相当程度上是“现代”的发明,而郑振铎规避了这一真正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李渔小说创作同戏剧创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小说创作同戏剧创作的关系刘红军从宋代开始,古典小说和古典戏剧即彼此袭用题材,相互借鉴艺术表现方法。据胡士莹先生考定,“宋人话本和官本杂剧、金院本、宋元南戏等,彼此袭用的题材,据可考者,约三十多种。”①说话艺术从它一诞生起,就有许多表演成份,如独白...  相似文献   

4.
《三侠五义》、《小五义》都是由说唱兼备的话本发展而来的“平话小说”,《小五义》还保留了较多的说唱文学的特征。由此可见,说话艺术一直绵延到清末,话本作为俗文学,具有口头文学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言笔记小说和杂著是宋代话本小说题材的主要来源。题材的选择和加工由小说伎艺人承担,宋代的书会才人是否参与了话本的创作很值得怀疑。小说伎艺人既是话本的加工者又是演出者,一方面使得小说伎艺反映生活迅速、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又阻滞了小说伎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戏"本义与发源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因其上承唐宋杂剧,下启明清传奇,旁融说唱艺术而成中国戏剧发展史中一大关纽,备受学者关注。“南戏”一词,一般以元末的《青楼集》为最早,但早在元初,关汉卿笔下就巳出现“南戏”之名;“南戏”语义最初含有贬义,是元人以统治中心自居而对宋代以降戏文的贬称。根据新发现的材料,南戏的发源地可进一步认定为温州。  相似文献   

7.
在敦煌俗文学中,有一类散文叙事的短篇小说式样的作品,特点是有说无唱,它们出自敦煌千佛洞,我们称它为敦煌民间话本。敦煌石室遗书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伟大文化财富,研究它深邃的内容已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敦煌学,敦煌俗文学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而敦  相似文献   

8.
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和社会的价值,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从宋元话本小说中可以看到宋代妇女的婚姻状况。如择偶权、贞节观念、改嫁、媒约等方面,由此我们得出宋代妇女地位较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宝文堂书目》作为明代的私人藏书目录,其著录的宋人小说一般被认为是留存到明代的宋代话本。“三言”也吸收了宋代话本的精华,各家小说史均有论述。《宝文堂书目》作为宋元明话本、拟话本传藏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三言”有很多类似之处。“三言”在吸收元明新作的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宋话本小说,这其中《宝文堂书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宋代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为小说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小说因其表现内容的通俗化更加适应城镇平民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要求,迅速发展繁荣。宋代的话本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小说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体概说】唐传奇之后,中国的小说再一次出现了断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言小说被中止下来,直到清代蒲松龄、纪晓岚等人的出现,才又一次把文言小说衔接起来,而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的文言小说推向了顶峰。关于中国古白话小说的出现和发展,首先应该从宋话本说起。宋话本是宋代城市生活的产物,它源于城市,是市井平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宋代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中就真实地展示了宋代东京街市上,民众聚集听说书的画面。从画卷上观察,长街上“王员外家”对面的屋檐下,就聚集了许多听说书者,而在不远的“孙羊店”侧,俨然又有一位盲艺人…  相似文献   

12.
王宗祥 《家教指南》2001,(1):161-163
本文考证敦煌变文中的《破魔变文》作于曹元忠时期,即五代宋初;《韩擒虎话本》是宋代话本。  相似文献   

13.
莫山洪 《柳州师专学报》1995,10(4):23-26,48
宋代爱情话本小说突出地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强烈追求,着重表现了女性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这种追求达到了真正的“现代的性爱”,反映了市民对宋代理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符合人性的理解。这种追求也使宋代爱情话本小说极富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我在《〈京本通俗小说〉探考》(《山西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已经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一九一五年缪刻《京本通俗小说》所汇集的七个短篇话本,都是南宋时期创作的,是现存宋人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品。现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从艺术风格上再探考一下,说明这七个短篇话本,也的确是宋代话本小说的作风和气魄,体现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观点,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元代末期的近三十年,过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沉寂时期。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中国戏曲的发展经过了诸宫调、北杂剧、南戏的成熟期之后,正在进行着由南戏到传奇的转变。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长篇章回小说,完成了从话本到长篇章回小说的变迁。在传统文学,特别是在诗歌领域内,杨维桢为首的吴中诗派在继承传统诗歌的基础上,又以吟咏性情、强烈强调个性的诗歌精神,改变着由元以来的中和雅正之音,开辟了诗歌发展史上崭新的局面。关于元末吴中诗派的有关情况,笔者已经进行了一些论述,本文旨在探讨这个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  相似文献   

16.
通俗文学是相对于雅文学而言的,它来自于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和话本小说;来自于民间的传奇故事;来自于西方的推理小说,侦破小说、惊险小说.通俗文学与雅文学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在于:“雅文学是人学,灵魂之学;俗文学属于故事学.”①雅文学以人物为情节的重心,而故事情节退居为次要位置,俗文学以情节作为作品的重心,以其曲折、离奇、紧张的悬念、快捷的节奏取悦于读者.  相似文献   

17.
敦煌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如变文、话本、故事赋、俗曲等,属于俗文学即民间文学的范畴。它们的作者是社会底层的乡村“知识分子”和僧侣;它们的传唱者和宣传者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和僧侣,它们当时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作品和其他敦煌文献一样,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8.
宋元话本以其口语性强的特点而成为近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语料,《碾玉观音》被学术界公认为宋元话本的压卷之作,是宋代小说话本的名篇。以《碾玉观音》为语料,对其中的动词及其动词性结构进行研究,力求揭示出《碾玉观音》中动词的特色,并探求其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19.
《简帖和尚》成文于金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本小说《简帖和尚》产生时代,有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持宋代说、元代说者较多。但从小说内容、流传过程来看,它的产生年代应为金代。  相似文献   

20.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繁盛的时期。从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包括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从唐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奇小说,从宋代以来流传广泛的话本小说,从元末以来蔚为大观的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无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中国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