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实地调查、历史过程比较,对"轩辕车会"习俗的仪式过程、文化生态变迁以及体育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轩辕车会"习俗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逐渐由祛灾祈福向休闲娱乐的社会功能转型,体育价值逐渐呈现."轩辕车会"做为传统民问体育传承的纽带,逐步由祭祀轩辕黄帝--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发展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的当地一项大型喜庆集会.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实地调查、历史过程比较,对土家族烧龙习俗的仪式过程、文化生态变迁以及体育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土家族烧龙习俗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逐渐由祛灾祈福向休闲娱乐的社会功能转型,体育价值逐渐呈现.土家族烧龙习俗是土家人体育传承的纽带,是尚武精神的遗存和精诚团结的象征,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安全阀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东夷文化在中国早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先进性,使这一文化特征时于体育活动蕴生产生了十分显明的直接影响.其影响因子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以"仁"为基本特征的道德习俗,以"多文采布帛"为基本特征的生活习俗,以"怯于众斗,勇于持刺"为基本特征的行为习俗和以"好经术,矜功名"为基本特征的理想习俗.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中国黄河三角洲体育节为例,对区域性体育节事文化活动发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区域性体育节事文化突出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传统与现代体育有机结合;突出"和谐体育"理念与地理环境优势;运行机制高效实用.建议推动我国体育节事文化向广泛性、经济性、娱乐性、健身性联动式效应高效率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处沙漠地区的蒙古族,在长期驯驼、驭驼过程中创造和形成了驼文化体系,并孕育了赛驼运动.赛驼运动从古代早期的斗驼逐步发展为明清时期的野外赛驼,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场地赛驼等多种形式,内容不断丰富.其过程中的祭祀与仪式也充分体现了驼文化的内涵.赛驼在其发展、传承过程中,植根草原和游牧生产方式,依托特有的地理环境,在游牧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发展成为诠释驼文化历史内涵和时代风貌的媒介.同时,它又反哺"驼文化",为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提出的"原生态",是从自然科学中借用的名词.文化是由人来传承和发展的,人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生态"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所以传统文化必然在不断地发展.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竞技武术,还是在民间流传的武术,都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特别是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产物,并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7.
村落体育文化的适应与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落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组成.村民对现代体育文化的适应表现出渐进性,村落体育文化变迁呈现时序性,适应与变迁是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村落体育文化适应与变迁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文化关注",村落层面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学校教育由点及面的"文化传播"和村落社区由内及外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9,(2):113-116
民俗活动为村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村落传统武术也丰富了民俗活动的内容,2者的互动发展研究有着双赢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手段对民俗与村落传统武术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尚武习俗、信仰习俗、山歌习俗是壮族村落传统武术传承的基础、动力和载体;与此同时,村落传统武术对壮族生产生活、道德礼仪、行为规范等习俗有着不可或缺的反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民俗变迁背景下壮族村落传统武术应以"文化认同"为核心,注重"武德"传承,紧跟时代变化,赋予壮族村落武术新功能等自我调适举措,以期更好地促进壮族村落传统武术和民俗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借助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对查干湖渔猎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古代皇族渔猎习俗与祭祀仪式向民间转化;蒙古族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的强化促使渔猎文化与族群符号紧密结合并成为传承的精神动力;国家权力在场推动了查干湖渔猎祭祀文化实现再生产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实践从来不隔绝于社会政治经济权力和社会变迁而独立运作;文化再生产视域下冬捕渔猎文化面临着"本真性"与"变异性"之间的矛盾;文化再生产促使作为核心生产实践的"技术"得以延续,而仪式则"形存神离";资本导向进一步推动冬捕渔猎文化走向"形存神离"的倾向;社会文化基础消失、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的冲击、农村社会组织瓦解以及文化继承主体的缺失导致仪式感淡化、族群认知减弱;研究进一步认为在保存本真性的基础上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促进实践与精神文化的有效结合是实现查干湖渔猎文化"形存神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代城市生活所产生的社会病态现象和社会转型触发人们对城市民间体育文化需求问题,借助系统论和文化生态学理论,来研究城市民间体育文化传统价值在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及发挥路径。提出城市民间体育"天人合一"和"以民为本"的传统文化价值是构建公共文化空间的基础,为更好地推动城市民间体育文化发展,城市民间体育文化应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社会组织力量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构建互动共生的工作环境中,推动城市民间体育社会组织与企业、政府部门、社会其他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建,促使城市民间体育文化由"自发散乱"向"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