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洞无疑是一个神秘而又可怕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中的一些黑洞是由一些恒星演变而来的。其中,一些黑洞是由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它在爆炸时有一些物质会被抛出去,而一些物质会急剧收缩形成黑洞。那么,抛出的物质元素由于比较重,像氧和碳什么的,它们会构成新的恒星以及行星。  相似文献   

2.
黑洞是宇宙中的神秘天体,许多黑洞是由走到暮年的恒星爆炸后形成。根据一般的天文学理论,如果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8倍或更高,其死亡时就会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  相似文献   

3.
目前人们关注的宇宙"黑洞"有两类:一是恒星级"黑洞":恒星级"黑洞"是由气体尘埃等构成,它的"黑"特征是因为它的构成物质密度非常稀薄,用光学望远镜看不见;二是星系级"黑洞":星系级"黑洞"主要由恒星等天体构成,于是我们能在可见光线范围观测到它的旋涡状完整形态.  相似文献   

4.
谢懿 《百科知识》2010,(5):19-20
恒星就像普通人一样,有生老病死。当人质量的恒星走到其生命终点的时候,会以剧烈爆炸——超新星——的形式结束它“光辉”的一生。爆炸之后它会留下遗骸:一颗中子星或者一个黑洞。但如果这个遗骸比上质量太小无法成为黑洞,比下质量太火无法形成中子星,又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黑洞是大质量的恒星在爆炸后又收缩形成的,因此宇宙早期恒星应该先出现,黑洞则后出现。但是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从遥望无际的广袤宇宙,到身边的万物,都是由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物质——化学元素组成。我们现在知道,元素周期表前26种元素,从氢到铁都是在恒星内部核聚变过程形成的,而从27号元素钴起,自然存在的元素都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而还有一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它们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人工合成的。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元素     
构成地球和它的生物栖居者的元素是由更早的几代的恒星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2):I0002-I0002
这是艺术家画笔下的仙女座中心,一个梦幻般的圆盘,年轻的蓝色恒星环绕在星系中央一个特大质量的黑洞周围。背景恒星是典型的年老的红色恒星,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这样一些恒星。透过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分光镜观察,该星系的蓝光中包含了超过400颗恒星,这些恒星形成于2亿年前的一次爆炸。这些恒星被紧密地压缩在一块圆盘状的区域中,圆盘的直径只有1光年。在黑洞引力的控制下,恒星运动速度非常快,达到每秒钟1000千米。仙女座星系活跃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正>首先,假定黑洞是由恒星坍缩形成的,那么就可推出如下结论:当恒星到了晚年,无法抵抗自身引力而向内坍缩时,巨大的、无法抗衡的引力会将恒星本身无尽地向内拉,从视觉上看,恒星就会变得无限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5-I0016
科学家发现黑洞会“打嗝”,实为喷气现象 天文学家日前观察到在遥远的星系中心发生了一次黑洞“打嗝”现象。科学家表示黑洞“打嗝”时所释放出的亮度相当于是星系中最大恒星爆炸时的10倍。上述黑洞“打嗝”现象是在天文学家研究NGC660星系的过程中发现的,该星系与双鱼座星系相距4400万光年,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     
《科学中国人》2023,(11):14-14
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王伟教授团队揭秘了黑洞新发现。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  相似文献   

12.
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引力使时间、空间弯曲的原理,此后不久,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在求解引力场方程时,提出了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不旋转、不带电、球对称的致密天体——黑洞。关于这种致密天体的形成,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质量的恒星在经过超新星爆发后,如果其中心余下的恒星物质质量超过3.2个太阳质量,恒星坍缩的结果便是形成致密天体黑洞。然而一切正规天体都有一个引力作用的极限,黑洞也是如此。当一个黑洞的总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内部巨大引力作用使黑洞里的所有物质都以极大速度向黑洞中心聚拢,最终,所有物…  相似文献   

13.
宇宙混沌一片,到处充满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物质结合形成了物理星(恒星)、生物星(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统称)、彗星、褐矮星,这四类星体大多会再爆炸中消失殆尽。这四类星体构成了无数的星系平面,无数的星系平面构成了宇宙。在宇宙中以物理星的引力辐射范围大,在同一平面内有无数的物理星,当这些物理星中的几十或者几百个物理星的引力在这个平面的上方或下方空间(星系平面)中的某一个点形成焦点时,造成了宇宙空间的坍塌形成了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吸力下爆炸的星体产生的物质会在黑洞中重新结合成一个等级星体。宇宙会以星系平面为单位永恒下去。物理星跟生物星的够成物质不同,产生的引力不同,引力作用与生物,生物的变化也不同,宇宙便形成了生物空间与物理空间两种空间,这两种空间对于生物而言,一种时间永不停止,一直向前,另一种时间静止不前,一直保持着零不变。所以近些年发生的人失踪N年后又回到地球上且样貌保持失踪时的状态变很好解释。所以宇宙中并不存在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14.
两名美国数学家最近在上发表了一个新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黑洞内部的大爆炸。宇宙学上标准的大爆炸模型是说宇宙诞生于13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自那时起,这个包含着无限的物质具有无限范围的宇宙就一直在全方位地膨胀。而在新的数学模型中,宇宙大爆炸是在已存在的空间内的某一黑洞中实际发生的爆炸。爆炸的冲击波向无限的空间膨胀,而留下有限的物质,即所谓的白洞。与不断吸进物质的黑洞相反,白洞会抛出物质。坦普尔说,最终,宇宙像超新星一样从黑洞中产生出来,但规模十分巨大。超出黑洞以外的宇宙和冲击波将存在于我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超新星遗迹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2):F0002-F0002
这是银河系内一颗巨大的恒星爆炸死亡后产生的残余景象。该星体在325年前爆炸并寿终正寝。图中蓝色纤细的弧线是向外扩张的冲击波留下的,另外一些色彩是爆炸形成的数百万度高温摧毁星体物质而形成的遗迹。  相似文献   

16.
以前我们曾提到过,世界上各式各样种类很多的东西,是由有限数目的一些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每一种基本物质我们叫做构成物质的一种元素。现在已经知道的元素一共有一百种,就是说世界上千千万万种複杂的东西,只是由这一百种最基本的东西互相结合而成的。其中大多数是平常就在自然界  相似文献   

17.
据国外媒体报道,黑洞作为宇宙中奇特的天体,我们通过认为它们不会发生与超新星爆发类似的物质抛射事件,更多时候认为黑洞可以吞噬一切,物质落入事件视界并形成可视的吸积盘,但有时候黑洞在吞噬恒星物质过程中会释放出伽马射线暴。科学家认为黑洞的质量范围处于100至10万倍,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黑洞视为贪得无厌的饕餮。它无尽无休地将进入它势力范围的星体拽入深渊,撕成碎片。但是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系中心的一个超大黑洞进行观察发现,这个家伙很可能正在孕育着恒星的新生。人们常常认为,黑洞附近的物质高速运动,恒星很难形成。然而在距离银河系中心的那个黑洞还不到一光年的轨道上,却运行着一批大质量的年轻恒星。它们是怎么起源的呢?起先,天文学家们猜测,这些大块头恒星应该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也许它们是在距离黑洞很远的星团中形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迁移到了黑洞周围,并且环绕它运行。但这么大块头的恒…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07-I0008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仙女座大星系是银河系的近邻,科学家已经在该星系中发现了26个很可能是新黑洞的神秘天体,这意味仙女座大星系中隐藏着更多的“宇宙陷阱”。黑洞是一类拥有强大引力的天体,几乎不会发出可见光,只有当物质落入黑洞中时,会形成强大的.x射线喷流,大多数星系中央都拥有超大质量黑洞,它们就如同星系的“马达”,通过强大的引力场控制着整个星系,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超大质量黑洞较为容易被发现,而恒星级黑洞却是难以发现的“宇宙陷阱”。  相似文献   

20.
《青海科技》2014,(4):92-94
<正>在科学领域的很多激动人心的发明,但均无法与人体相媲美,从我们体内的DNA到原子,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奇迹。1/人体由星尘组成你体内的每一个原子都有几十亿岁。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一种元素,也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它是在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碳和氧等更重的原子是70亿到120亿年前在恒星体内产生的,并在恒星爆炸时扩散到太空中。其中一些爆炸的威力很大,它们还产生了比铁更重的元素。这意味着人体的组成成分确实非常原始:其实你就是一个星团。2/自然界最大的分子就在人的身体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